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朱家父子

朱说 (悦) 是谁?就是范仲淹,准确点说,是青年范仲淹。怎么回事?请往下看。

范仲淹的生父名叫范墉,在范仲淹两岁时去世,遗存稀少,所以想写《范家父子》无以成篇。

《山东通志》载:“朱文翰,字苑文,淄州长山人。端拱二年 (公元989 年) 进士。历任平江府 (今苏州市) 推官、秘阁校理、户部郎中、淄州长史等职。范文正公 之继父。”

《宋史·范仲淹传》载:“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范仲淹的二十八世孙范章,于 1998 年写过一篇题为《谢太夫人传略》,披露曰:“谢太夫人,范文正公之母。公元 989 年生公。990 年公父病逝于武宁军 (徐州) 掌书记官任,太夫人扶柩南归,葬于天平山祖茔,居苏守义。993 年义满,贫无所依,再适平江府推官长山朱文翰,公亦至朱门,姓朱名说 (悦) 。文翰先配初氏 遗一子,太夫人又生二子,共四子。文翰先逝,皆归太夫人教养。……1017 年,太夫人命公复姓。”

综合上引资料可以大致知道:范仲淹两岁时丧父,四岁时随母改嫁到山东省淄州长山县 (今邹平市长山镇) 朱家,名叫朱说 (悦) 。此名使用了二十五年,至宋真宗天禧元年 (公元1017 年) 复姓归宗,这才正式称为范仲淹,时年二十九岁。算一算,范仲淹与继父朱文翰维系父子关系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也就是说,范仲淹从一个懵懂幼儿成为一名青年,是继父朱文翰看着长大、辛苦养育并一手栽培的。那么,写一段《朱家父子》,理应大有说头。

关于朱文翰,存世的可靠史料不多,仅见于《山东通志》《长山县志》《朱氏族谱》等,而且记述极为简略。世人多无“后眼”。那时若有人料到其继子范仲淹日后将是一个传世名人,必定会大记特记朱文翰。不过,要说朱文翰与范仲淹有缘,说朱文翰对范仲淹的成长、读书、立志、成功大有影响,还是有史可查、有迹可觅的,褒一个“父子情深”,亦不为过。

对于这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来说,端拱二年是很有意思的一年。这年阳春三月时,朝廷春闱大比,朱文翰高中进士。据洪迈《容斋续笔》记载,这一年共取进士一百八十六名,陈尧叟、曾会至得授光禄丞、直史馆。第三名姚揆以下,皆授防御、州府推官。由此知道朱文翰得授平江府推官是可信的。到了这年的灿灿中秋,农历八月初二,范仲淹在徐州呱呱坠地。一升一生,春秋相望,竟在同年,不也挺稀奇的吗?

《长山县志》载:朱文翰在平江府推官任期之后,“台试馆职,授秘阁校理”。不料多年之后,他的继子范仲淹也得到了这个职位。秘阁,是中国宫廷藏书之处。自晋、南朝宋至隋、唐,皆设有秘阁藏书,北宋沿唐制设三馆,改弘文馆为昭文馆。到了大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宗时,新建昭文馆、集贤院、史馆,总名为崇文院。就在范仲淹出生前一年,朝廷于崇文院中堂设秘阁,选三馆善本图书及书画等入藏,藏书最为完备;设有直秘阁、秘阁校理等官,管理秘阁事务。秘阁校理这个八品、从八品的小京官,虽说与州府推官品级差不多,但能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工作,那地位可就大不一样了。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在王安石“元丰改制”之前,三馆及秘阁,由“首相、副相领之”,四局设官,谓之“馆职”,皆称“学士”,“其下则为检讨、校理、校勘”,品级虽低,“地望清切,非名流不得处”。所以,父子俩能到这一步,已然进入名流之列。不过,现在也有人认为,朱文翰尚不足称“名流”,做秘阁校理有待商榷。那就是考据家的事了。

看来,父子俩天生有奇缘,而血缘不是问题。事实亦如此,就朱文翰对继子“既加养育,复勤训导” 的恩情,或者范仲淹对继父的回报,其父子亲情,绝对超过许多血缘父子。 5M8AY/+EWV1qx4R3sKlWtAvIEiRzmC/G/MYjhpw/dNmCK/XLMxzITA1xRmSijd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