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有点意思。
在范仲淹的苏州老家,人们不仅有这个想法,还要让它变成现实:在苏州石湖风景区再造一条范公堤。石湖风景区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一,坐落于苏州城和太湖之间,规划面积二十六平方公里,由石湖、上方山森林公园、范公堤风情水岸和七子山四个景群组成,是江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风景名胜地。
古人说,吴郡山水近治可游者,唯石湖为最。石湖是太湖的一个内湾,位置在苏州城西南十八里。这里曾是春秋时代吴王的宫室苑囿,也是吴越争霸的古战场,军事、文化遗迹很多。石湖东面有条越来溪,溪上有座越城桥,越城桥右首,有座九环洞桥,也叫行春桥。《越绝书·吴地传》云:“阖闾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阖闾在位时占领了越国,迁都至此。春秋晚期越国伐吴,越国水师由石湖进兵姑苏,从太湖挖通水道,屯兵攻城,一雪国耻。越来溪与越城遗址至今尚存。
不过,要造这个范公堤的动机,已然失去捍海消灾和弘扬范仲淹心系民瘼精神的纯粹主题,人家那叫山水观光堤,是城市名片上的一处烫金标式。还有一说,此范公堤实为三个范公一道堤,除了纪念范公淹,它上要纪念范蠡,下要纪念范成大,取义可谓深广矣!
石湖湾内原有一处名胜叫蠡墅,传说是范蠡的别墅。说他酷爱饮酒,隐居于蠡墅时,喜欢饮一种以红白玉兰花为标志的蠡墅黄酒。此酒用优质香糯米和石湖醇水酿造,制作考究,香酣润畅,当地称它蠡墅老酒。后因慕名而来的酤酒者越来越多,蠡墅镇便兴起了酿酒业,几家酒作坊每年酿酒量均在千坛以上。吴地遂流布“先有蠡墅老酒,后有横泾烧酒”之说。还传言,吴亡后,范蠡携着美女西施,就是由石湖入太湖,再去“泛五湖”的。范蠡乃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也是范仲淹从小心仪的范氏榜样,尤其范蠡的商业头脑,连同管仲的经济思想,对范仲淹影响极大。“犹济疮痍十万民”,怎么济?后来范仲淹力主茶盐通商,发展商品经济的远见卓识,为“重本抑末”的陈旧经济思想注入全新内容,可谓得到老祖宗的真传。所以,说范公堤是二范堤,也还沾点边。后来者范成大范文穆公,也是苏州人,也算范氏一脉,祖茔也在天平山,也是出身孤贫、早岁丧父,也官至参知政事,也具有非同凡响的文学天赋和创作才华……一句话,也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苏州名人,可其天性气质、功业名声、精神遗存等,毕竟与范仲淹难以同日而语。三公一堤的共有主旨怎么提取?
今日再造范公堤,该造在何处?怎么造?苏州市景范中学的做法倒是稀罕一例。
景范中学位于苏州市范庄前三十二号,所在地乃范仲淹首创义庄旧址。其历史沿革是:北宋皇祐元年 (公元1049 年) ,范仲淹任杭州知州时,将苏州灵芝坊祖宅捐献出来办义庄和义学。他逝世后,子孙们在义庄里续办义学,根据范仲淹的谥号,将其更名为文正书院。现代新学开始于 1938 年,为唐言所办,校名为私立崇范中学。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氏后裔范君博等收回办学权,创办了私立景范中学。1956 年,政府接手办学,校名先后为第八初中、第二十二中学等。1989 年范仲淹诞辰千年之际,恢复景范中学校名至今。有学者考证说,范氏义庄是中国历史上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义庄。它体现了范仲淹一贯的人文情怀,充分反映出他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爱心奉献及对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健康心态。范仲淹的高瞻远瞩,实开宋代赈济、福利事业的先河,促进了始于北宋末的官办慈善养济机构的诞生,成为近代各种官方民办扶贫事业的滥觞。范氏义庄的成功实践及其遗泽流传,对于当今社会保障福利机制的形成及扶贫事业,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千百年以降,形成了一种“义庄文化”。校方正是紧紧抓住范仲淹思想的核心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打造出自己的办学理念,这就是:“继承先忧后乐思想,培养既文且正学子”,并且要以“文化涵养,实践磨砺”的方式,让青年学子拥有独特的“景范气质”。景范中学是这样设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学校建起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校办“范仲淹史迹纪念馆”,校内十大建筑的修建与命名,均依据《范氏家乘·义庄图》来办,先忧楼、后乐楼、厚德楼、世济楼、惠泽楼……这些建筑都与纪念馆前那四通碑刻一样,诉说着义庄义学历史和不朽的范仲淹精神。学校为学生们编辑出版了《范仲淹事迹读本》《范仲淹诗文读本》《颂范公精神,展少年风采——景范德育实践活动案例》等各种图书教材。学生们在像范仲淹那样刻苦读书之外,又根据范仲淹勇于实践的精神,开展了“少年讲解团”“少年电视台”“少年军校”“少年邮局”“少年警校”“少年礼仪班”……一系列的实践业绩,有的项目荣获了全国性的声誉。学生们铭记并践行范公精神的举动堪称当代最具价值的“再造范公堤”。
是的,今日范公堤,当造在国人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