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近这几年,关于校园性侵、校园暴力的案子一茬接一茬地跳进大家的眼睛,令人触目惊心。校园,原本是铸就象牙塔的地方,却被裹在理想的被褥下滋生“病菌”,这让人很是惶恐不安。
也许你觉得惶恐不安这个词用得太过分了,你会想凡事都有坏的一面,我们应该宽容对待。其实我们这种动则宽容的态度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宽容那些在校园里伤害孩子的人或是事。如今,校园暴力等一系列因素,让校园里未成年的孩子遭受不公却又无法讨回合理的公道,让社会与校园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同时,我们也可以明确地感受到网络上对于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些全因不断增多却又无法抑制的校园暴力和教育弊端问题。
在国内,除了一二线城市一些最好的小学和中学,在校园安全和师生关系上处理得较为严谨公正外,其余的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严重的校园安全隐患和师生教育问题。我相信,真正从这样教育围墙里走出来的孩子,都有很深刻的体会。
我小学是在小镇上,对于校园霸凌有着极深的体会。那个时候,社会正是开放发展的起步阶段,各种思想涌进来,小镇上的人都思想浮躁,孩子的管教远远不如挣钱重要。很多疏于教导的孩子在那个青春叛逆的时段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来。
我记得还是小学的时候,高年级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个类似古惑仔那样的帮派,这些顽劣的孩子扎堆在一起,在校园里以打架斗殴为荣,以欺负弱小为荣,以忤逆师长为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几个五年级的学生,喜欢在放学很晚后,在回家的一条小道上持刀打劫落单的学生。有一次,我跟一名很要好的同学因为放学值日,回家较晚的缘故,被这几位持刀的五年级学生堵在了小路上。当时还是年幼的我们,看到一帮凶狠的大个子拿着尖刀在我们面前晃悠,开口问我们要钱的时候,那种恐惧感可谓是深入骨髓的,甚至有种即将会死的绝望在心头涌起。他们没在我们身上搜到钱,愤怒之中,重重地甩了我们俩几耳光。
总是有高年级的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打劫低年级的学生……
我回家后,因为发自心底的害怕,没敢告诉父母,而我那位要好的同学则是一回家就叫上他的爸爸,又把那几个五年级的学生堵住了。他爸爸狠狠地又把那几个五年级的学生修理了一顿。从那以后,那几个五年级的学生就跟我的同学结上仇,三天两头在学校找他麻烦,不是踹他几脚,就是撕他的作业本,亦或者当着众多女孩子的面,扒掉他的裤子,几乎都快把他逼疯了。好在那几个五年级的学生很快便毕业了,否则我那位同学会被他们欺负成什么样子,简直不敢想象。
从那以后,那几个五年级的学生就跟我的同学结上仇,三天两头在学校找他麻烦……
到了中学,毛头小子都变成了血气方刚的少年。在我们中学校园外,几乎每周都会有在校学生跟校外的青年拉帮结派打群架的现象,老师制止不了,派出所管不过来,以至于每年都会有好几个正值青春大好年龄的孩子在群殴中丧命。而在学校里的孩子,每天都被这种暴力的氛围裹持着,放学上学都心里不安。 如果你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对于那种暴力所带来的身体心理上的伤害应该是深有体会的。这种问题,绝对不可以在教育环节和社会大众面前忽视或者漠视。要知道小时候,我们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智。人的心智一旦在小时候受过严重的创伤,就很容易形成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这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的不良影响。
为了孩子能有一个适合学习成长的校园,我们需要关注那些不利于孩子在校园学习成长的因素!更多的人关注起这个问题,才能将之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孩子、父母、老师、学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真正地重视起来。虽然这些话说得有些冠冕堂皇,但是该说的时候总是要说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不开口挑破,实质上,这就是纵容!你别不信。
说个题外话。
上一期《刺——父母皆祸害?》,很多读者看完后反映,后面那些“故事”板块里“文不对题”的小说都是什么鬼东西,跟前面“刺痕”里的文章完全没有联系啊?
在此,我做一个解释吧。不难看出,在“刺痕”里,这些关于青春成长中不愿被人提及的故事都是赤裸裸的伤痛和血淋淋的教训。把这些故事拿出来给大家读,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让人积郁太多的负能量和压抑的情绪。虽然这些负面的情绪是思考阵痛中绕不开的东西,但是作为编者,也不想将这种负面情绪贯穿整本书。所以我们在“刺痕”之后的板块设立了一个“故事”的板块,选了一些轻松易懂的小文章,来缓解读者之前在“刺痕”环节阅读中所积郁的负面情绪,以至于让大家读完这本书,不会太过压抑和绝望。
如此用心,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体谅。
谢谢。
少耕
我
的初中高中是在一个非常乱的农村中学度过的,乱到什么程度呢?我高二时候出了一次打架事件,学校里的一个人找来校外的两个混混一人带着一把砍刀冲进楼上的一间高二的教室砍人,结果被他们班全班同学用板凳和桌子逼到角落里狂砸。最后只砍伤3个人就被打退了。在打之前他们来我们班喊人,我们历史老师一把年纪堵在门口不让我们班的人出去,我们就在教室里听了10分钟的打斗声,期间没人敢去制止。事后那个肇事者给他们班全班每人赔了5000,被砍伤的一人3w。然后事情就私了了。
再举个例子,我们学校强制上晚自习。有时候大家安静得上晚自习的时候,隔壁空旷的大楼就不时传来女生的悲惨的叫声,发生什么自己想象。有一次实在太尴尬了,我们全班居然都笑了起来。
看完上面的如果各位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只能证明你对三、四流城市的学校环境一点都不了解。你们难以想象的事,在那个时候的我们的身边多得根本就不值得在乎。
我为什么说那些高票答主不理解什么叫校园暴力的本质。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理解这些光怪陆离的欺凌事件,他们以为校园欺凌只是因为警察不管,只是因为施暴者心理变态,只是因为被害者不敢发声。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是错的。校园欺凌的本质是什么?借用古美门的一句话说,校园欺凌是空气。这句话说的不仅仅是说校园欺凌无处不在,而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同时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和加害者。
我有一次被班上的混混堵了校门,被言语威胁后踹了一脚,那是我第一次挨打。我永远记得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激动的身体剧烈发抖根本睡不着觉的时候的感觉,夹杂着害怕、屈辱和复仇的怒火。
但是我最后没把这件事告诉老师或者家长。因为我知道,我的同学们都认为被打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而把同学之间的打架事件告诉老师是懦夫所为,真正的男人应该正面和他打一架。我从来都没有打过架,所以我只能闭嘴。
你要明白这才是真正滋生校园暴力的源头,学校里越来越多人都认同暴力解决问题的手段,认同弱肉强食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一种畸形的环境,这个环境排斥正义观,排斥是非论,排斥理性的手段。这个环境让所有人觉得打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让学生觉得打架厉害就应该在学校里横着走。这个环境教导每个学生“安分守己”对眼前的不正义行径沉默不语。这个环境鼓励学生间的事学生自己解决,不要父母家长或者其他人多管闲事。这个环境就这样压制学生心中的正义和良知,潜移默化地制造一批又一批的施暴者和受害者。而这些人又成为这个环境的食粮,让它可以在阴暗的角落疯狂地生长。
孩子是一面清澈的镜子,他忠实地映射环境所教给他的东西。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而校园暴力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对弱肉强食和暴力的崇拜在校园里的投影么?有多少人在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时候大呼痛快?别人触怒了自己,看对方弱小所以理所当然地打对方一顿。这难道不是校园欺凌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在社会上的都是成人,都比较成熟,多少有点是非观。在学校里都是三观不成熟的青少年,这种暴力崇拜思潮在他们的内心构筑起了怎样的畸形建筑根本难以想象。
另一方面,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极其容易转变为加害者。就算他们没有变为加害者,校园暴力的伤害也很可能是终身性的,对被害者性格方面也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庆幸我没有被校园暴力变成另一个加害者,或者受到其他更严重的伤害。但是每当我回忆起那天晚上我剧烈颤抖的身体和复仇的怒火,都感觉不寒而栗。也许那时只要走错一步我就会变成完全不同于现在的人。
虽然被打的时候我恨不得有人能杀了对方,但在很多年以后的现在,我意识到校园暴力的最大责任方并非加害者,而是学校。正是学校对这种欺凌环境逐渐形成的漠视,才是导致欺凌升级成暴力的最大元凶。另一方面我国特有的维稳思维,破坏了学生向外界寻求帮助的信心和动力,极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这种欺凌环境的依赖。这一切都帮助这个恐怖的环境像虚空一样疯狂膨胀直至吞噬每一个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反对那些盯着未成年保护法骂的人的理由。他们认为只要把那些施暴者严刑重罚像割草一样割掉,校园欺凌就会消失。他们的言行意图让人们觉得大部分孩子们都没有错,只是一小部分坏孩子有问题,把他们排除就好了。事实是如果我们不把产生这个环境的土壤根除,它就永远会滋生欺凌和暴力。事实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孩子都主动或者被迫成为加害者和受害者。但是高中的小孩懂多少东西?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只能随着环境逐流。就算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剿灭了校园暴力,只要欺凌的环境存在,学生们也可以用其他合法的办法去伤害每一个人。比如孤立,比如恶作剧,比如辱骂,这些冷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绝对不会比暴力小多少。
所以,我们要做的远远不止惩罚加害者这么简单。真正重要的在于我们必须在教育中唤醒和呵护孩子心中的正义和良知,必须不吝啬给予那些勇敢站出来保护弱者的人最真诚的赞美,同时我们也需要让那些加害者意识到他们欺凌弱小的行为懦弱又可悲,让被害者意识到向家长父母求助才是最勇敢的。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守望着它长成苍天大树。如果每一次欺凌发生的时候都有人站出来指责加害者,如果孩子们都认同使用暴力欺负同学的人都是懦夫,如果每一个女生都打心底里讨厌爱打架爱欺凌弱小的男生,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在校园里横行霸道一点也不酷。只有通过我们的教育和法律让这些如果不再是如果,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孩子不用和我以及千千万万校园暴力受害者一样经历可怕的痛苦与噩梦。
我想告诉那些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都必须在漫漫长夜里独行。但勇气和希望必将使孤独的灵魂比千颗太阳还要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