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乖宝宝”变成“小刺头”?
——心理反抗期到了

·挠头现象·

我家宝宝最近特别不听话,连交流都很困难!

·问号家长·

我家宝宝以前很听话的,怎么最近这么任性叛逆呢?

·一句点题·

这是“心理反抗期”到了!

·误区点拨·

孩子的任性和叛逆行为是阶段性的,有心理因素的影响,据心理学家分析,孩子在3~5岁和12~15岁这两个成长阶段容易出现逆反心理。3~5岁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12~15岁是“第二反抗期”。

·一针见血·

面对正处于反抗期的孩子,父母需要支持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只要父母平静、平等地对待他们,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得到巩固,渐渐走出反抗期。

【真实案例】

·妈妈发现3岁的小雨最近有些不一样。以前温顺乖巧的小雨现在动不动就和妈妈唱反调。妈妈带小雨去公园玩,让她穿运动鞋,她偏要穿红皮鞋;妈妈让小雨不要摸鱼缸里的小金鱼,她偏用小手抓金鱼玩;妈妈让小雨叫人,她偏就一声不吭。

·小明在小学低年级时非常听话,升六年级后妈妈发现小明变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自己拿主意,甚至叫他往东偏向西,让他好好学习,他偏看武侠小说或打电子游戏机。有时家长说多了,他就发脾气,甚至扬言离家出走,还口口声声说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处理,不要你们管。

·5岁的玲玲最近很让爸妈头疼,看到下雨,偏想出去玩;突然有一天非要自己穿鞋,自己穿衣,甚至要自己去幼儿园,结果第二天,她又什么都不想做了,连自己的袜子都懒得脱。

………

【对话专家】

知心大叔:

宝宝不让喂饭了,宝宝很久都没黏着父母了,宝宝非要出去玩泥巴,宝宝……年轻的父母有如是烦恼;孩子到叛逆了,孩子早恋了,越来越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了……大一点孩子的父母也有他们的烦恼。其实这是孩子进入心理反抗期了。

田艾米: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般来说,3~5岁为第一反抗期,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时期。婴儿非常乐意在母亲的怀抱中做各种游戏,可进入幼儿期就逐渐拉开与母亲的距离。他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从对父母的全面信赖,转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周围的事情都“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

知心大叔:

第二反抗期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少年期。反抗期中的矛盾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少年儿童的认识超前,是指自己具有成人意识而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的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他们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子女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发展事实。

田艾米:

对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家长应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相当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想要知道的世界;而对第二反抗期的孩子,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为孩子树立自信、尊重并相信孩子。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第二反抗期到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形成一个很好的“自我同一感”,对他的一辈子都是非常有利的。

【儿童心理分析】

·第一反抗期:3~5岁

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心理学经验表明,在3~4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在“反抗期”家长应注意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

第一反抗期宝宝的表现

到第一反抗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处去,非要到水坑里玩,自己非要爬树,都属于反抗期的行为。

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他便好似不假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有个家长说:“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气我似的。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其实,这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

这期间也不尽是“缺点”,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

宝宝的“反抗”的原因

1. 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

随着宝宝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长由于害怕宝宝受伤等原因,都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于是宝宝就会产生反抗的情绪。

2. 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最早的时候,宝宝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而在宝宝两岁后,他们可以渐渐分清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因此,在他们刚形成这样的思维时,对于表现自我的态度,也会变得很强。但这种表现,经常会与成年人给他们设立的“规矩”相抵触,让宝宝感到受了挫折,最终导致宝宝的反抗行为。

3. 宝宝自我情绪控制的不成熟。

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吵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而父母们就认为这是孩子们在无理取闹,是他们反叛的表现,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对他们,从而导致了宝宝的反抗行为。

·第二反抗期:12~15岁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青少年期又称为“心理断乳期”或“第二反抗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生理发育速度快于心理发育的速度,因而造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较大困惑和不一致。

主要表现在五个矛盾的方面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在心理特点上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要独立”,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尚有欠缺,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长辈那里寻找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经常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上,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和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竭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对策升级】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3~5岁幼儿期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2~15岁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这又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的心理状态发展如何,往往会影响到人性格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因此,帮助孩子度过这两个时期就显得极为重要。

·尊重孩子,让孩子选择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并不喜欢有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些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这时,家长可以把自己所企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孩子在家长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了自主权,既让他表现了独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家长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执意反抗,家长就必须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给他心爱的玩具或卡通,待其情绪好转时再与他沟通。不要非强迫他顺从你不可,更不要威胁他或利诱他。

·巧搭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

孩子有时是为了逞能而耍犟,这时,家长要顾全他的面子,帮他搭梯子,让他体面下台,如果因故考试成绩一落千丈,你不能对他嘲笑讽刺,否则会适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不归路”。

·多给孩子一些爱

一些心理学家强调,要使孩子服从不反抗,就必须给他们多一点爱、关怀与了解。事实上,反抗的行为几乎经常发生在每一个家庭,然而,一个苛求、缺乏爱的家庭似乎更易养成孩子叛逆的心态。家长应该忽视缺点、赞扬优点。假如家长希望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再发生,就得狠下心来,忽视一切的错误行为。除了忽视他的错误行为外,你还得去夸赞他一些良好的表现。赞扬本身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对孩子而言,它已代表了家长对他的爱、关怀与注意,以后他会乐于服从的。父母切记,处罚绝不是办法,因为这会阻止孩子发展自我意识的机会。

·因势利导,不要破坏孩子高兴的情绪

有时孩子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母突然打断并要求他做他不愿意的事,这会是引起孩子反抗的导火线,甚至还会发展到与父母对抗。两代人应当相互尊重各自的秘密,并将此视为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权利,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当然,父母负有监护人的责任,但这种监护是监督与保护之责,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父母的权力在于通过自己的教育影响,使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秘密并从容、恰当地处置。如此正确对待、巧妙实施,可以帮助孩子健康、自信地度过人生的两段关键时期。 v/jh9qHc13XTw4LDNbqVv6v3KeYJZhjPBWb6z4Gj6oQWHJTBrK9oBgg22SS9mw0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