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坚持不下来!
我家宝宝这样无法坚持一件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又怎么样才能让他学会坚持呢?
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努力完成!
孩子由于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会常常变换兴趣和爱好,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到底,有时还会受到从众攀比心理的影响。
持之以恒是宝宝最可贵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其对于宝宝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岁之前是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从小培养持之以恒的习惯。
·萌萌看到妈妈买回的积木,非常高兴,满腔热情地拿过来在茶几上玩起来。刚开始两天,萌萌有点儿痴迷,热情相当高,每天一吃完饭就开始搭积木,但是很快萌萌就对搭积木失去了兴趣。妈妈断断续续地给萌萌买回很多玩具,每次新玩具买回来,她都是满腔热情,但是三分钟热度过去,她便很快对新玩具失去了兴趣。玩玩具如此,做别的事情,萌萌也总是这里一下,那里一下,没有长性。萌萌看到隔壁的小宇在学画画儿,于是自己也要学,可是学了没几天就觉得没意思,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不学了。
………
知心大叔: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例子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好奇心强,但毅力不足。兴趣多变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有一定的从众和攀比心理,往往会将小伙伴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绩或掌握的才艺作为自己的“兴趣”。孩子的这种心理萌发的兴趣通常缺乏牢固的基础,在学习技能或反复练习时一旦遇到困难,就成了学艺路上的障碍。
田艾米:
除了上述原因,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也是导致其兴趣学习只保持三分钟热度的原因之一。由于年龄尚幼,孩子的兴趣往往只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不会结合个人能力和性格来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种缺乏实际考量的后果,必然导致大部分孩子学艺时受挫,兴趣减退。
知心大叔:
而专注力对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所谓专注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对孩子来说,指的是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
田艾米:
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2岁后是培养宝宝学习能力的关键期,专注力是自主学习的门户。所以孩子专注力的训练贵在早抓,如果一直对孩子放任不管,等到孩子养成了“三分钟热度”、做事半途而废的坏毛病之后,再改就已经晚了。
专注力原本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为什么有些宝宝会丧失这种本能呢?原因在于“干扰”因素充满了宝宝成长的环境里,这些“干扰”在不经意间破坏了专注力自我成长的本能。
儿童专注力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儿童本身的性格特征会影响专注力,一般来说,思维不同寻常、富有创造性的孩子专注力不如“乖”孩子好,如果不加以引导,也会造成孩子专注力差。
家庭里存在过多干扰,例如家庭成分比较复杂的家庭中,祖父母和父母、代养人和亲生父母之间的教育观点不一致,会扰乱儿童认知,从而造成专注力不足。
很多时候不是宝宝无法专注,而是大人提前丧失了观察的耐心。大人总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考量,如买了门票就要一次都看完或者天快黑了要尽快看,但是宝宝的专注力却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所以,当宝宝专注于看,专注于观察的时候,家长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扰他的兴致。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宝宝尽情地沉醉、专注,享受在专注中发现的乐趣。
随着家庭条件的变好,家长会给孩子买越来越多的玩具,也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很多方面的选择,例如兴趣特长班等。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涣散的毛病。面对很多玩具,孩子一般不会专注于手中的玩具,他会想尝试其他的玩具。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就养成了。
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从小就着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0~3岁的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能够引起孩子好奇心、探索精神的玩具,以此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
家长要多观察孩子平时的行为,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联合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专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对幼儿来说,他的专注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专注力集中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强。所以家长不妨利用一些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专注力。
孩子越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就会越希望完成任务,在活动过程中,专注力就越集中,维持专注力的时间也就越长。
解决孩子对兴趣学习三分钟热度的问题,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家长切不可轻视,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引导,养成孩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从而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