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孩子长大了,让他自己来吧!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吧

·挠头现象·

我家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可是吃饭、穿衣都不会,怎么办呢!

·问号家长·

我家宝宝以前在家里什么事都是由我们一手包办的,他上学之后会不会受委屈?

·一句点题·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吧!

·误区点拨·

孩子有时是因为父母管得太多才让孩子失去独立做事的机会和能力。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只要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针见血·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父母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处理事情,慢慢提高自理能力。

【真实案例】

·晶晶和莉莉是一对表姐妹,只差两个月,她们俩今年都上幼儿园了。不同的是,晶晶的父母平时对她非常关爱,穿衣吃饭都由妈妈帮忙,自理能力很差,到了幼儿园,不是吃饭的时候饭洒一地,就是课桌整理不好,午睡起来穿不上衣服,穿反了鞋更是常有的事。晶晶感到很痛苦,妈妈也很心疼。莉莉就不同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从小就让她学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穿衣吃饭,整理自己的小书包,都由莉莉自己来完成,到了幼儿园以后,莉莉适应得也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

· 佳佳从小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父母对她疼爱有加,从来不让佳佳做任何家务,以致佳佳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一次,妈妈给佳佳带了一个熟鸡蛋去幼儿园,可是由于不会剥蛋壳,鸡蛋没吃成,佳佳又给带回家来了。更让父母担忧的是,佳佳已经4岁了,可是连穿衣服、脱衣服这种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每次都得让父母来帮忙。在幼儿园里,佳佳经常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差而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

·程程今年刚上幼儿园,却从不和别的小朋友玩,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甚至自己吃饭都不会,老师非常头疼。

………

【对话专家】

知心大叔:

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现象,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是非常普遍的。尽管现在的孩子大多天资聪颖,但却多半是生活和情感上的低能儿,原因就是依赖性太强。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典型表现,如不敢自己独自在家,非要有人陪伴才行;遇到困难不想自己解决,总依赖父母的帮忙;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田艾米:

这充分体现了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自理能力的不同影响。有时候父母会埋怨孩子什么都不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面对孩子较差的自理能力,父母也会愁容满面,可是反思一下,还不是因为父母管得太多才让孩子失去独立做事的机会和能力吗?

知心大叔:

若想培养自理能力,首先是让孩子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是父母来帮忙。要相信孩子此时有了初步的自理能力,可以自己做好一些事情,这样可以促进他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自信、自强、明快、果敢的基本性格特征。

田艾米:

是的,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只要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做中积累经验和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让孩子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并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分析】

3~6岁是孩子独立意识成长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过分的宠爱孩子,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因为这无疑是在告诉孩子,凡事都可以依赖父母。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没有独立性,也很难有所作为。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手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婴儿期:拍手——给予爱和信任

在孩子婴儿阶段,心理才开始发展,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与孩子建立牢不可破的爱和信任,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及时有效地满足宝宝的基本需求和情感需求,这对稚嫩的宝宝非常重要。

幼儿期:放手——让他发现

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已经建立了亲子之间的信任,此时孩子会开始显露出独立的需要。通常这种需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他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二是他具备了初步的爬行或行走等方面的自立能力。于是,孩子会迫不及待地发表他的“独立宣言”。父母在此时应该顺应孩子的要求,放手让他去发现。

少儿期:牵手——引入集体之中

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并影响他一生的事情。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习社会技能等,是孩子真正迈向独立的重要过程。所以,他需要和人交往,需要在集体中生活。作为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机会,要有组织地、有规则地引导他去适应和参加群体活动和游戏。

学龄期:助手——要有生存目标

6~10岁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智力的提高和对外界好奇心的增加,帮助孩子确立一个小目标,然后制订一个实施计划。这个目标不必很大,但必须坚持。

前青春期:携手——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到了十一二岁,是最让父母犯愁的时候。此时的孩子会尝试摆脱父母,更愿意和同学在一起。这时父母应给他更多的耐心和宽容的环境,并要允许孩子犯错。

【对策升级】

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但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些时候,父母没有耐心教孩子怎样正确地吃饭、穿衣服,越俎代庖,自己动手,时间久了,孩子也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认为这些事情都应该由父母做,自己不会做或不愿做都是天经地义的。因此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孩子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也会激发孩子取得下一次成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工作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放手让孩子尝试

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一个阶段,他们想要摸、抓一切东西,甚至放到嘴里尝一尝。这时,大人们会非常紧张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害怕孩子把不该吃的东西放进了嘴里,造成安全事故。所以,父母就尽量把东西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防止孩子接触。但是父母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让孩子尝一尝拿到不危险的东西,孩子尝试过了,解决了自己的好奇,那么他以后就再也不会要了,这要比强行的禁止效果好上千百倍。

·培养做事条理性

父母要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可以督促孩子保持卧房的整洁,教会孩子整理房间,叠被子和自己的衣服,晚上睡觉前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把玩具放在橱柜里等。整理玩具和衣物这些基本的动作,有益于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另外,3~6岁的孩子乐意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如倒水、择菜、放置碗筷等,这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家长应多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不需要亲自去帮助他,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家长要学会适时放手,把责任推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大人尽量不要替他做。大人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就是成长。 tKPef0v+P+9WP+G7G8Ao1B5wHKqO+AYLEMAqYVtpr55ol7rVlAhuDEbqiRIcFA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