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好像特别害怕我们夫妻吵架!
我们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佳影响呢?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吵架对孩子一定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性,以致父母不能及时发现,但是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吵架的后果,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对父母的关系非常敏感,当他看到父母经常吵架,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作为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吵架,至少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晶晶经常独来独往,在学校里也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时候甚至会逃学。在家里也是一个人闷不作声,总是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下午上课的时候,晶晶突然用小刀割自己手腕,老师和同学都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晶晶的班主任王老师说:“晶晶胆怯、软弱、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且在同学面前好像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不好。”后来了解到,原来晶晶的父母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经常吵闹,后来晶晶的出生也没有改变这种状况,甚至愈演愈烈,父母经常当着晶晶的面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
·朵朵今年9岁了,她的爸爸妈妈经常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最开始,朵朵还会害怕地站在墙边的角落里小声抽泣,慢慢的,朵朵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争吵,有的时候,竟然还会站在旁边看笑话。
·浩浩的爸爸妈妈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正在客厅玩积木的浩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爸爸妈妈赶紧跑过去,以为浩浩受伤了,结果浩浩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凶,爸爸凶,我害怕。”
………
知心大叔: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佳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其实,在我们眼中年龄小不懂得这个世界的孩子对父母的关系是非常敏感的。
田艾米:
父母之间强烈的情绪冲突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之间的吵架行为会成为一个不好的榜样。
知心大叔:
当孩子看到父母经常吵架,会觉得家庭里的气氛不和谐而不愿意回家,造成逃学等不佳习惯,加之,家庭暴力现象的出现,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一定的阴影,导致孩子形成胆怯、软弱、犹疑不决甚至是暴力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严重的还将对孩子未来的家庭生活造成影响。
田艾米: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可靠的依赖对象。虽然父母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但希望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减少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经常吵架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婴儿期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听到父母强烈的吵闹声,他的反应是:身体变得僵硬,收缩神经,封闭自己进行自我保护。婴儿期如果长期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势必会影响听觉、视觉的发育。严重的将来会出现感觉系统失调及视—动觉协调发育不佳。
##幼儿期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经常见到父母吵架、打架,他们会感到自己认为最安全的避风港也不复存在,内心涌起深深的恐惧。由于认知水平低,他们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以好坏评价自己的父母。因此会认为自己的原因,才导致父母吵架,于是变得胆怯、软弱,产生心理负担,严重的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
而父母双方大打出手,会极度冲击孩子的安全感,产生消极情绪,如恐惧、悲伤、无助等,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陌生人交往,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低。与同龄小朋友相比,各种心智和行为发育显得相对落后。
##儿童期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尊心和认知水平,父母常大吵大闹,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感觉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课时心事重重,可能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做什么事都兴趣索然,成绩越来越差,由此又引来了老师的低评价,双重打击大大降低了孩子的自尊心,进入恶性循环,对他今后的人格成长势必产生一定影响。
另外父母往往是孩子首先学习模仿的对象,儿童时期的孩子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激烈争吵,在吵架过程中,不仅仅是合理的争论,往往会丧失理智,许多刻薄的话、粗话乃至脏话也脱口而出,有的夫妻甚至大打出手。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父母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他们都有可能学到。
除了学会了不佳的吵架行为外,父母之间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攻击性行为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暴力都是解决人际问题的办法,这些方法会被孩子用到自己的社交中——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面,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和同学的关系。
父母吵架对孩子所造成的不佳影响不言而喻,可是夫妻之间又不可能没有任何的摩擦和吵闹,那么如何才能将吵架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家长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父母发生矛盾时,应尽量冷静,控制情绪,有什么问题要等孩子离开后,再进行沟通。但切忌冷战,父母之间互不理睬会更伤害孩子的心理,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父母应鼓励孩子把看到父母吵架时的感受说出来,比如害怕,了解真正让孩子害怕的是什么,是父母吵架的腔调和表情,还是怕父母分开遗弃自己?家长可以适时使用肢体语言,如拥抱、亲吻来传达对孩子的关爱,同时向孩子保证绝对不会抛弃孩子,让他安心。
爸爸妈妈说清问题,解除误会后就能轻松地“一笑泯恩仇”了,但这时切记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记住好好安慰一下受惊的孩子的情绪。妈妈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宽慰解释。父母还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并告诉他“爸爸妈妈还是相爱的,而且也是爱你的”。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语言、行为、甚至连“吵架”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们一定注意吵架时不要“口不择言”,更不要一句“这种话大人能说小孩不能说”就把自己的不佳言行敷衍过去,要在事后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孩子疲倦时第一个想到的场所,因此家是最安全的地方,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少吵架,少在孩子面前吵架,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