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游戏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哪些影响?

【心事问答】

Q:

幼儿园里整天都在带着孩子做游戏,一点具体知识都没有,在这样的幼儿园里孩子的启蒙教育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A:

对幼儿来讲,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孩子的认知能力、情感以及个性都会有所发展。

【案例】

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琪琪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的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不太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

琪琪父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幼儿来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及个性的发展。

【专家分析】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幼儿游戏理论,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它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同化——顺应的过程来构成的,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即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例如当孩子学会了抓握这一动作后,他就试图去抓握身边的每一个东西,即把他们纳入抓握图式中。顺应就是主体改变自己已有的动作图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特征。游戏本身不是游戏存在的原因,而是由儿童早期的行为发展与思维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当顺应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幼儿就会重复规范型的动作,这时就会产生模仿;当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时,主体自身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就会很少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是为了自我满足来改造现实,具有游戏的特征,这样就会出现游戏,游戏就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不平衡,通过这种不平衡,儿童的认知水平不断地向前发展。

游戏的发展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一致,每种游戏在心理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代表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水平。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儿童游戏的相应表现,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并分别与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对应。

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对应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是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典型游戏,这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练习性游戏是以不断重复已经习得的动作从而获得“机能性快乐”。

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对应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表象和符号是这个阶段游戏的主要特征,以后发展成为有规则的游戏。

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2岁,对应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游戏更能适应真实环境,游戏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幼儿达到了能更好地使思维顺应世界的阶段。

游戏的功能意义

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是因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的现实世界,不得不经常适应一个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适应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力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就开始游戏,在游戏中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孩子在现实中许多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实现。游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自我在情感上的需要。游戏是儿童解决情感冲突的一种途径。

【给家长的建议】

游戏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除去幼儿园中的游戏教学外,家长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游戏的选择:家长以一个检查者的身份进行游戏干预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天生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玩就是他的工作,它与成人工作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孩子社会经验的缺乏,他无法辨别游戏的好与坏,这些工作就需要家长来做。

游戏的选择要以孩子的安全为前提。

◎游戏的选择要以孩子的喜欢为基础。

◎游戏的选择要以孩子适宜为根据,以孩子成长为导向。

游戏的参与:家长以一个协同者的身份进行游戏干预

如今在计划生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会出现一个缺口,同时由于孩子本身的乐群性使他们非常喜欢与别人在一起,尤其是自己最为亲近的父母,只有与父母在一起时,他们才有情感上的安全愉悦。

家长在参与游戏时需要注意:

◎家长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并始终如一地贯彻在 整个游戏中,甚至是细微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这种非言语性交流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整日愁眉苦脸,尽管嘴上不说,但是这种不良情绪还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压抑、自卑、胆怯、退缩的人格特质。

◎家长要以平等的身份加入游戏,以孩子的方式去同孩子一起游戏。家长只有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游戏的最终目的。

◎游戏的引导:家长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进行游戏干预一般来说,游戏的引导过程要坚持四个原则:

◎游戏中要有快乐。

◎游戏中要有发展。

3~4岁的孩子,游戏的主题还不是很明确,游戏的行为还不是很稳定,家长要善于去引导孩子明确游戏主题,通过丰富的游戏内容来巩固稳定的游戏行为。

◎游戏中要有规划。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个体特征和成长状况,适时地促进和发展孩子特定的能力水平。

◎游戏中要有规则。

无论是现实情境还是游戏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家长要通过适时的引导,恰当地处理孩子的自主性和规则的限定性之间的关系,将游戏的规则内化为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的误区:家长游戏干预的几点注意

家长在游戏的选择、协作、引导的过程中,切忌将游戏作为娱乐,将游戏作为学习,将游戏作为指导,甚至为了游戏而游戏。

游戏承载着发展孩子各项素质和能力的任务,在现实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游戏的整个干预过程中,家长只有不断地纠正自己在游戏参与过程中的观念性误区,充分践行检查者、引导者、协作者的身份,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rKnTcxzvF68WRwCynXSpFxO7XI5cwxGSvTFBaNd+Qa4Ab3mQHc2cUH74H8nfSCz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