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家孩子太过外向,“人来疯”该怎么教?

【心事问答】

Q:

我家的宝宝性格特别外向,是个人来疯,每天感觉他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到底要怎么样改变他这种“人来疯”的习惯呢?

A:

其实宝宝“人来疯”是一种正常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孩子心理上的宣泄,但这种宣泄却常被成人贴上了“疯”的标签。

【案例】

3岁的宝宝,性格外向,从来不怕见生人。特别是家里一有客人来时,他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满地跑,一直围着客人转。

大人们说话的时候,他还会无理地打断,显得很没规矩。我批评他两句,他立马坐到地上“哇哇”哭个不停,弄得客人和我们都很尴尬。

可是体罚总是不对的;不管他吧,他的行为又太令人生气。有时候,我觉得孩子这种淘气、出格的行为好像是故意做出来给人看的。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孩子“人来疯”,常常令大人尴尬不已。究其原因,是孩子在2岁以后,自我意识增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增加,当“新面孔”出现的时候,就会渴望得到关注,显示自己的存在。归根到底,孩子的“人来疯”只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外在表现,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才会导致行为失当,父母对此应当给予合适的引导。

【专家分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宝宝性格外向、“人来疯”是一种正常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孩子心理上的宣泄,但这种宣泄却常被成人误认为行为有问题。

“疯”只是大人用自己的标准来给孩子贴的标签,因为在成人眼里,孩子的行为就应该是说话文雅、谦虚、行事得体。而不是见人就疯。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疯”不过是最正常的反应。

探寻外向孩子内心的秘密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他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想不断地和人交往,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想要表现得更为积极,也就给人留下了“人来疯”的形象。

陌生人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新鲜刺激,这种新鲜刺激会让孩子更加兴奋。加之幼儿时期孩子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他们极力地想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

有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带孩子出去走走,孩子在家里总是和家人、玩具或电视打交道,交往圈子窄。当接触到新的朋友或者客人时,他们就感到好奇、兴奋,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

【给家长的建议】

不打也不骂,家长有妙招

要让孩子不再“人来疯”,家长要对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反思。一方面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给孩子寻找一些玩伴,可以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或者带着孩子去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减少孩子因为在家中缺少玩伴而引发的孤独、寂寞感。另一方面应该避免由于自己的不恰当做法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遇到孩子“人来疯”发作时,家长切忌大声呵斥,这样只能以孩子的哭声和父母的骂声结束,反而让人觉得更烦。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妨尝试带孩子离开或者通过周围的人与孩子对话、聊天,以稳定孩子的情绪。

“三步走”克服“人来疯”

◎改变教养方式和观念。

孩子“人来疯”是有其心理发展原因的,父母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是应该多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改变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的教养方式,逐渐积累适宜的教育方法。平时多注意孩子的行为,多给他们独立活动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和赞许,并多提供孩子参加交往的机会,使他们习惯于正常的交往活动,这对克服“人来疯”是有效的。

◎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当客人没来到前,先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客人来的时候,如果孩子也在场,则应把孩子介绍给客人,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给客人送茶水等,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求。在谈话中,也可以适时地把话题转向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感觉自己并没有被忽视。不要当客人的面斥责教训孩子,这样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变得胆怯。

◎对“人来疯”行为进行适当制止。

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人来疯”,那么平时在孩子出现“人来疯”的行为时就应该用适当的方式来制止,当时可以通过吩咐他做其他事情来分散其注意力,客人走后则向其讲道理,指出这种行为不是成人所认同的。平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让他知道在客人来的时候,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客人来之前,可以事先说明,强化其角色意识。 MppBpCG+hvAtqlxBZINOskUWUnoJnMkXJLNxFWv6jBFBVGPJox/fG2lE+ntdKU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