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个多么温馨而美好的字眼,那里应该是充满着欢乐和幸福的地方,可是,此刻在贝蓝品先生的《家园》里,我读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一种感觉,有疼痛、无奈、辛酸、苦难、或许还有更多无法言说的情感,掺杂其间,纠结在一起久久不散......
这是一组反映马来西亚难民的纪实影像,贝蓝品先生的视角对准那些长年漂泊在海上,无国籍,无身份的国际难民,用手中的镜头,用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淋漓尽致地折射了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带给观者思考的空间和延续在画面之外的语言。
当你面对着一双双无辜的眼神,他们黝黑的皮肤,瘦弱的身体、无不一一地倾诉着无声的疼痛和渴望。这样的眼神,清澈而纯粹,可是却在无形中流露着隐隐的忧伤,也许孩子是不知道什么是苦难的,他们习惯了长年漂泊无依的日子,可是当你直面这些影像诉求文本的时候,内心还是被深深地震动了。
这种带着控诉的视觉语言,已经超越了所有可以形容的词汇。你只需要静静地面对,即可打动你的内心。人类的生存现状再次提到了眼前,你几乎无法想象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如此艰辛的环境,长年受海水浸泡,住的是草房子,长年缺少饮用水,只能够靠捕获的鱼类赖以生存。在这里,大人小孩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居住的环境风雨飘摇、更谈不上学习或者其他了,这些影像如此真实而逼仄地展现在你的眼前,由不得你去思考,瞬间便打动了你内心脆弱的神经。
在贝蓝品的影像里,你可以读到孩子们心里的语言,你感觉不到刻意的光影和镜头的运用,却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摄影者和生活在海中的那些孩子们最自然的接触,他们纯粹而自然的交流体现在每一幅影像之中,孩子们随意流露的忧伤,或者快乐,都和他融入了一体,他把自己当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用心去体会他们苦难而无助的生活状况。
这些影像与其说是贝蓝品先生的纪实作品,还不如说是他在通过影像诉求着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悲悯的情怀,而这样的视觉语言,更为赤裸裸地反映了人类内心沉重而无情的拷问,让人无言地难受着,沉浸其中,不得自拔!
在这些鲜活的影像语言里,我们读到的家园并没有快乐,没有未来和希望,它是沉重的,无奈而充满挣扎的。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或许已经习惯了自身的空间,这样的习惯恰恰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漠然和拷问和鞭挞,同样是人类,为何生存的现状却如此截然不同,我们又该如何珍惜身边拥有的家园呢?
也许在贝蓝品看来,短暂的相处并不能够实际解决这些孩子的生活状态,惟独用一颗心去纯粹,自然地记录,才能够更好地折射内心的诉求。影像是最直观的语言,无需太多的修饰,贝蓝品用镜头展现的一景一物,都是朴实而真切的,包括影调的营造上,都呈现着浅浅的忧伤,我们不难看到他在拍摄时内心的触动和伤感。
每一个有良知的摄影者都应该有一颗包容,善良,敏锐的心,去发现影像之外那些值得关注的人和事,贝蓝品先生从拍唯美的人像作品,突然转变风格,其实只是他内心的一种过渡和平衡,谁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家园是美好的呢,即使每天充满了苦难,可是我们依然希望能够乐观,积极向上,所以拍人像也好,拍纪实也罢,我相信镜头后面的那双眼睛是真诚的,影像里折射出来的心灵是澄澈的就可以了,我们无需苛求每一个人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毕竟人类还是渺小的。
提笔写下这些文字,内心并没有释然,相反地却陷入更深的思索中,家园,你究竟是谁的家园,能是每一个无辜孩子的乐园吗?惟愿这样的“家园”能够尽早地远离人类,远离这个地球,让快乐而温暖的“家园”入住每一个孩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