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非线性的语言学、时间与自由意志——《你一生的故事》
此在一刚

读《你一生的故事》这个短篇,纯粹是好奇作者所构建的、属于外星人的非线性语言。文中的外星物种“七肢桶”是一种躯干呈桶状、七个肢体和七只眼睛均匀分布一圈的生物,它们的口头语言和书写文字是两套系统——书写文字并非如人类的文字这样呈线性链条状出现,而是在二维平面上的一大团粘连在一起的符号,动词粘在名词上,以字形的变化表示出施动方或受动方,名词的笔画和形状上的变化代替修饰它的形容词。不同的语词由于没有位置的前后关系,也就不存在格位的变化,各种文字符号勾连在一起,以地位平等、不存在优先级的方式直接呈现出全部信息,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阅读。但口头文字却大大受到音链形式的限制,只能语词前后排列成线性的句段,因此会出现格和位的变化以表现语法关系。

《你一生的故事》

很显然,口头语言局限于声音,因此大大限制了作者的想象力。比起二维视觉形象,声音永远只能以前后排列的方式存在。这种思维方式似乎不大适用于书中“七肢桶”的思维方式。作者也就没有对“七肢桶”的口头语言做出太多设想了。——只说它是被裹在了音链的“束身衣”之中的语言。

令人感兴趣的是导致语言形式的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产生于对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人类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由因导向果,事件前后排列,形成连锁反应,直到导向一个结果。而“七肢桶”被设定为一种可以直接看到“目的”的生物。它们对世界的体验不是为了“发现目的”,而是为了“完成过程”。它们可以看到一切事物的结果,于是一切都是平行的。行为是为了彻底理解和践行过程以完成那个既定的未来,而不是寻找未知的结果。因此,它们书写语言的书写过程也与人类相当不同——我们是按照一个“事物前后发展顺序”的链条进行书写,而它们则从一开始便构建出相互勾连的符号集团,根据“达成目的所涉及的全部内容”,以最快的方式记录下来。所以每一笔都会带有“全部内容”中的各种词的某个笔画。

这种书写方式破除了时间感。或者说它们的思维中不存在链条,也就不存在时间。又或者说,它们的体验中不存在前后,即不存在时间。说到底,“时间”这一概念便是人类从自身体验中构建出来的。我们的体验是前后连贯的,因此我们有了时间。时间是线性的,思维是线性的,语言也是线性的。这种线性像一辆无休止的列车一样,载着我们前往某个地方——未知的地方。我一直相信假如洞悉所有的因,就必然会得知所有的果,理论上讲,如果预知了每个枕木的位置,那么我们是可以看到列车最终的目的地在何方的。——对我来说,自由意志不过是看不到“因”而产生的“自由”、“命运可操控”的幻觉。岁月之书里必然详细记录下了因果的每一链,但我们不能看到它,只有在不看到它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去践行它的每一链。

——然而现在出现了能翻看岁月之书的这么一种生物。它们可以洞悉所有的结果。可惜的是,洞悉了结果却不是为了改变它,而是为了践行达到这个必然结果的过程。于是它们连自由意志的幻觉都无法拥有了。预知未来,看似是一种极大的自由,然而却是真正的不自由,因为没有了时间,没有了铁轨,存在只是为了将自己导向一个必然的结果。

这里似乎存在一点矛盾,作者也没有解释清楚。那就是对于不可能有“时间”这一概念的生物,对于一切事物发生和消亡都有绝对平行感知的生物,似乎不应该有“理解过程”这件事了。因为“过程”与“结果”混合在一起,这两个词其实都被消解了。“动机”也不应该存在了。

倘若认知是平行的、无限的,信息是可以在书写中以平行的方式无限衍生的,阅读是一目了然而不具有前后关系的,活着只是为了完成必然、理解必然,感觉似乎是极其悲观的一种状态。上帝俯瞰万物的明灭时一定是极其孤独的,他绝没有第一次坐在过山车上吓得尖叫哭泣的小孩那样快乐。

——因为没有未知,便没有自由。哪怕只是自由的幻觉。

“七肢桶”的书写语言依靠字形中的微小变化来表达信息,比如表达“听得很清晰”这个意思,就把动词“听”的笔画进行一些变化,以此来表现形容词和副词。每种细微的变化都有明确、清晰的语法规则。表面上看,这似乎是非常高效的一种表达手段,省去了许多词句上的麻烦。然而某种程度上讲,“风格”的自由也被消解了。——我们的书写体的“字体”本身可以携带许多个人信息,字形的区分所携带的意义是“区分于其他字”,符号本身可以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给个人风格。然而当字形上的每个微小变化都携带了“意义”之后,“个人”便被消解了。这应该算是能所指完全精确对应的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了,而高度发达也就意味着消除一切生命性。这跟“七肢桶”给我的印象倒是非常吻合——均质的状态,不仅体现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个体之间。

所以“逻辑”对它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类似做汇报之前的对已有内容的梳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切以“已知结果”出发,以最高效的方式进行。这有点像黑格尔所说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用拼图去拼拼图,拼之前就知道拼好是什么样,完成的只是“拼”的过程。这种有点马后炮的思维是很难定义逻辑的。而人类的语言注定我们是需要逻辑又疏于逻辑的——链条上的每一环,应当是靠逻辑排列起来;然而因为链条会越拉越长,到了后面就顾不上前面了,所以要不时地回头看,修修补补,试图让自己逻辑一贯。这真是一种非常矛盾而自虐的状态。

但是无论如何,尽管作者说,限于人类的思维中,只能被各种事件碰撞来去,随波逐流,不能像“七肢桶”一样全身心地去经历过程,理解结果,但我还是感到ignorance is bliss。——设想有命运存在的感觉已经够悲观了,假如真能完全洞悉结果,真是可以直接去自杀了。 (本文自豆瓣转载)

像金庸一样好看——评《沙丘》
严峰

什么东西会让我们俯首膜拜呢?浩瀚的星空,巍峨的珠峰,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这世上能让我们惊叹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能让我们惊叹的书则更少。在我们这个图像声音的年代,想用文字来让人感受震撼,一个字:难!所以,当真的有这么一本书放在我的面前,让我欢喜,让赞叹,让我敬畏,那种久违了的感觉实在是难以言表。如果我再告诉你这部令我震撼惊叹的书是一部通俗畅销作品,一部科幻小说,你能相信吗?

《沙丘》

这本书名叫《沙丘》,是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的第一部,“沙丘系列”的故事发生在极为遥远的未来,那时人类已经进化到把电脑都废弃了,跨星系的旅行可以通过心灵感应在瞬间完成,人类的足迹遍布整个宇宙。人类的文明由帝国、星际运输行会、杰斯特姐妹会和各大星球家族共同支撑。帝国元首沙丹四世把亚崔迪家族的领主李托公爵派遣到宇宙边际一个非常孤寂荒凉的行星——阿拉吉斯,又名沙丘。这个小小的星球几乎滴水不存,表面遍布岩石黄沙,气候极为恶劣,人要在上面生存非常困难,但它却是整个宇宙中最为令人瞩目的一个地方,因为它出产一种神秘的香料,人服用这种香料可以开启心智,延长生命,甚至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因此沙丘成为宇宙间各大权力集团的角逐之地,谁控制了香料,谁就控制了宇宙。李托公爵被派往沙丘其实是个阴谋,亚崔迪家族的世仇哈肯能家族勾结沙丹四世发起袭击,杀害了李托公爵。公爵的儿子保罗和他母亲杰西卡逃往沙漠深处,得到了沙丘的土著弗瑞曼人的保护。弗瑞曼人长期被哈肯能人剥削和压迫,他们认为保罗就是沙丘的弥赛亚——弗瑞曼人传说中的救世主。于是保罗开始领导费瑞曼人同星际各大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荒诞吗?《沙丘》里面所有的人和事比我上面干巴巴的简述还要荒诞得多。但是你如果把全书好好读一遍,就一定不会发出那样的抱怨,因为那里面所有的细节都真实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地步。比如说,小说里会漫不经心地提到奇异的未来世界里的一些奇异物品,像沙虫、啸刃刀,个人防护屏,扑翼机等等,所有这些物品都极其自然地镶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来历,所有人和事的要素都相互交织,相互指涉,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在小说原著的最后有许多附录,其中一篇是对沙丘的整个生态环境的系统研究,涉及到阿拉吉斯的地理、动植物、气象、矿产等等,光是这篇“论文”的“学术性”就够令我大吃一惊了。另一个附录就像一部词典,收录了几百个词条,对整个沙丘世界中的物品和人物进行描述和说明。还有一个附录也令我非常着迷,那是一篇整个人类历史的大事年表,从人类的起源,基督的诞生这样一路记下去,一直记到几万年以后。时间横跨几万年的小说,不多见吧。要把几万年里面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这种能力同上帝创造世界的能力应该可以比一比了。

从前我把金庸看成是我们这个世界通俗小说的第一高手,并且很为西方出不了金庸而心中窃喜。读了《沙丘》以后,我才开始领会金庸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精神,那就是千万别说谁谁是什么什么的第一高手,武林中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小说界也料不例外。《沙丘》背景宏大壮阔,情节极为细致复杂,往往是一个大阴谋套着无数小阴谋,而小阴谋又指向大阴谋,悬念与突转层出不穷。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得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如此旷世大作,国内学术界和文学界却一直罕有人知,恐怕也是圄于某种偏见吧。但是非常有趣的是,这部作品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却是知名度极高,因为《沙丘》被改编成红遍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的鼻祖《沙丘魔堡2代》,从此衍生出的《红色警戒》、《命令与征服》几乎成为每台电脑上的必装品。不过,对于《沙丘》的原著,玩游戏的朋友也大都只闻其名而已。今年这部杰作终于有了中译本。这是我这几年看到的外国科幻小说中翻译得最好的一部。我这里“翻译得最好”的意思是说,文字还比较通顺,可以看得懂。我看过一些近年科幻小说的译本,恕我直言,大都胡乱翻译,令人不知所云,非常难受。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描写网络的科幻小说,翻译过来以后,几乎没有一句可以让人看懂。现在这部《沙丘》翻译成这样,已经让我喜出望外了,唯一的遗憾是删掉了书尾的一些附录。原作的文字非常艰深,更有大量作者自创的名词。我在亚马逊买过8卷“沙丘系列”,以我对《沙丘》系列如此的热爱和敬服,读到现在,也才硬着头皮啃到第3卷《沙丘的儿女》。《沙丘》我倒是读过好几遍,也希望第一遍读了不感兴趣的朋友能反复阅读,直到喜欢为止。 (本文自豆瓣转载)

没有灵魂,世界便得救——《曼谷的发条女孩》
不开灯

《曼谷的发条女孩》故事讲述的是能源耗竭、全球暖化、粮食危机后的世界,西方国家过度发展基因改良技术,结果打破生态平衡、使得食物链崩解断裂,许多国家都陷入贫穷、饥饿和动乱。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国际贸易彻底被中断,为的是防止外来基因改造物种进入当地的生态系,而主要的资源和财力则高度集中在几家握有关键基因技术的西方粮食企业手上。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可说是东方国家中仅存的净土,由于及早管制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当地动植物的原貌,不过仍旧必须艰苦对抗粮食匮乏、海水倒灌、基因改造物种引发的动植物传染病等种种危机。

《曼谷的发条女孩》

《曼谷的发条女孩》是一部写作风格很特别的科幻小说,虽然作者保罗·巴其加卢比是一个美国人,但小说呈现的却是东方佛教式的因果世界观。这部由美国作家完成、关于世界末日的科幻小说,一举囊括2010年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等重要科幻小说奖项,但与传统的西方科幻小说非常不同的是,《曼谷的发条女孩》里头没有内心邪恶的坏蛋,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英雄,没有人为昨天的错误负全部责任,也没有人为明天的美好担全部希望,所有人只是如同无数个昨天和明天一样,苦苦挣扎于今天的生存。然而,这些求生挣扎却透过“业”,一步步将生活带向毁灭。

《曼谷的发条女孩》并非硬科幻,因此虽然基因改造是故事的主题,但作者并未在具体细节上多所着墨,而是横切一个时间段,透过几个人物各自的故事,呈现出当时泰国曼谷的社会状态。小说以第三人称多线并列方式开展,主要人物有四位,一位是来自西方主要粮食企业的间谍安德森,他以一个生产弹簧的外资企业作为伪装,潜伏在曼谷探寻当地保有的基因库;一位是泰国环保部的军官贾迪,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查缉非法进口的动植物,尽一切可能杜绝基因改造所引发的传染病扩散;一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陈福成,他原是马来西亚的富商,但所有亲人都在动乱中遭到杀害,如今为安德森工作,私下谋划着窃取公司制作弹簧的核心技术;还有一位是基因改造所培育出的人造人惠美子,她是日本企业按照传统日本人的特性设计开发出来的,目的在于补充短缺的人力,但在被恩主带到曼谷工作后却被遗弃在当地,沦落到当地的色情酒吧。

从这四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出当时泰国普遍存在的贪污腐败与官商勾结,而西方世界如同殖民主义时代那般,试图透过种种方式打开泰国的贸易管道,让他们的产品能够支配泰国的市场,为此甚至不惜颠覆当地政权。此外,民间存在普遍的阶级意识,对社会低于自己的人毫不同情和包容。书中所描绘的末日泰国,其实与现在的泰国以及过去的泰国没有两样。小说中的这四个人物各自代表四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安德森是一个西方人,享有很多的特权;贾迪是一个泰国人,过着中等偏下的生活;陈福成是一个黄卡难民,社会地位低下、极其贫穷;惠美子是一个基因改造人,按照环保法律规定,抓到便应格杀,而且在泰国的宗教信念当中,基因改造人属于没有灵魂的人,不会轮回转世,因此当地人对待惠美子的方式比牲畜还不如。

故事当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各自受着压迫,也压迫着其他人,除了置身社会最底层的基因改造人惠美子。基因改造人的设计者为了防止人类失去对改造人的控制,在他们身上加入一些先天的缺陷,例如毛孔很少,容易过热,如果不及时冷却,便会丧命。更重要的是,基因改造人的动作如同一个发条玩具,呈现断续的停格状态,因此也被称为发条人,书名当中的“发条女孩”,指的就是基因改造人惠美子。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发条女孩,当她受尽非人待遇、再也无法承受时,终于起身反抗,结果引发一系列因果报应的蝴蝶效应,最终导致曼谷这个天使之城走向覆灭的命运。

《曼谷的发条女孩》里头散发着浓厚的泰国佛教信念,生命注定要在因果报应当中不断轮回,每个人不仅都背负着前世与今生的“业”,也都必须在今生与来世为自己所造的“业”付出代价。而当人们不试图救赎和解脱自我,个人的“业”便不断累积,最终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报应出其中的因果。小说虽然截取曼谷的一个时间片段,抽取四个人物来编织故事,但透过人物因果报应般的命运结局,呈现出来的却是人类如何在造业的过程中一步步摧毁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世界。到头来,毁灭世界的不是基因改造技术,而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邪念与贪念。

《曼谷的发条女孩》的结局充满希望、也极其讽刺。要如何挽救这个世界走向最终的毁灭?要如何从基因过度改造而引发的动植物传染病中求生存?尽管人类注定要毁灭自己,但最后如同惠美子这样的发条人必定能存活下来、适应新世界,因为他们的基因得到改造、对基因传染病免疫。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人类的“灵魂”!唯有人类彻底灭绝自己,他们性格中的邪念与贪念无法透过轮回获得延续,这个世界才能免除毁灭的命运。多可悲。

平心而论,对重度科幻迷来说,《曼谷的发条女孩》稍显平淡,当中没有让人激动的科学设想,也没有让人炫惑的科学探讨,取而代之的是对泰国社会与东方传统深入的观察与捕捉,以及深刻且生动的人物故事描绘。事实上,若要论对泰国社会描绘的真实与深刻程度,也许英国作家约翰·本登特的《曼谷八区》还要更胜出一筹。但《曼谷的发条女孩》将东方佛教中的生命观引入科幻小说的做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深度与哲学思考空间,至少就西方读者来说,这部科幻小说打开了他们的视野空间。 (本文自豆瓣转载) LCdad1rQEteExa5sEYqzMR3zmhQ6Wp6wdPOGzzoBNbDZP4R2hquN70B63JHVNY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