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你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吗

什么样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智的爱呢?答案是:父母在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基础上付出的爱。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畸形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有娇纵的爱、专横的爱、赎买式的爱。”

天下最爱孩子者莫过于父母,最伟大的爱也莫过于父母之爱。这两句话我们都可以说得斩钉截铁,但如果说“父母的爱都是很理智、很高明的”,恐怕大家就不敢保证了。相信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之处:“我给他吃得好,买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经常和他交流,生怕他受一点儿委屈……可当我用心地做完之后,还是觉得效果不尽理想,孩子还是时不时地出现情绪上、心理上的问题。我做了一切可以做的,但还是不敢说自己的爱很‘高明’。”父母有这样的困惑,其实很正常。这是因为,父母虽然用心,但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满足那些自认为是孩子的需求,而没有以孩子的身份思考过,他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话虽然是对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建议,但放在家庭教育中,其实也很贴切。对于父母来说,与其费尽心思琢磨怎样给孩子更多的“爱”,不如让自己“退”到一个小孩子的年纪上,切身感受一下孩子处在儿童阶段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父母真正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世界的时候,会发现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孩子最需要的是下面几种心理感受。

首先当然是被爱的感觉。孩子需要来自父母的爱,这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能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这就提示天下的父母,爱孩子不要只表现在行动上,还要经常通过语言来表达。实际行动的爱可让孩子有所体会,但听到的爱则会让孩子有更直观的感受。中国的父母往往吝于口头表达自己的感情,总觉得把“爱”挂在嘴边是一件难为情、肉麻的事。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接受父母提供的“物质”,不一定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爱——他们还没有学会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只有经常听到父母说“爱自己”,多陪伴自己、多和自己有一些肢体接触,才能真正地从心底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无论父母身在何处、工作有多忙,只要有时间,就要通过语言向孩子表达“爱意”;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也请先抱抱孩子,给他一个有力的吻。

其次,孩子很需要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相信别人的,也无法和周围的人建立起真挚的情感。如果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话,孩子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冷漠、刚愎自用的人。让孩子对外界有安全感,父母必须言而有信,做一个值得孩子信任的人。比如,你答应了今天要陪孩子,那么就不要再安排没完没了的工作;你许诺圣诞节送孩子一个新玩具,就一定不要推到元旦、春节。另外,父母教育孩子时,让孩子知道社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危言耸听,否则会使长大后的孩子“草木皆兵”,对任何人都难以信任。

有一则关于犹太人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说的是父亲让儿子站在窗台上往下跳,下面有父亲接着,所以不必畏惧会被摔伤。儿子跳了两次,都被父亲稳稳接住,毫发无损反而乐趣无穷。到第三次儿子要跳下的时候,父亲却没有伸出双臂,而是对儿子说:“这次我不会接住你,但你必须往下跳,你要重重地摔到地上。我要让你知道,以后的路很长,处处布满荆棘,你不能轻信别人。”儿子吓得脸色都变了,眼里开始泛起泪光。父亲又严厉地说:“我要给你个教训,让你记住,即使我是你的父亲,你也不能完全信任我。现在就往下跳吧!必须跳!”儿子没有办法,含着泪,颤抖着腿,眼睛一闭,痛苦地跳了下去。谁知,他并没有如自己所想的那样摔在地上,而是稳稳地落在了父亲的手臂里。他不敢相信地睁开眼睛,看着父亲,父亲温柔地说道:“孩子,我要让你知道,虽然世间险恶,但仍然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我们去信任,尤其是你最亲近的人。”

安全感不仅来自于对别人的信任,还来源于自信。孩子拥有自信,就敢于大胆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学习新的事物,敢于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别人交流。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一面对陌生人就会羞怯、不敢说话,这不就是缺少安全感的体现吗?所以,父母除了要用自己坚强有力的臂弯给孩子安全感之外,还要教他如何自信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再次,孩子需要一种规则。可能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喜欢的是无拘无束,不喜欢有人管着自己。但实际上,对于一个刚来到世界上不久、对很多事物都还缺乏了解的孩子来说,规则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规定了生活的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因此,父母可以放心大胆地给孩子“设限”,给孩子设置一些符合常规的、社会认可的限制,这同时也是给孩子传授融洽地与社会相处的本领。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自己做,别人的东西不能乱碰。当孩子听到这两个规则时,首先他会放心大胆地支配、触碰属于自己的事物,其次他会约束自己不乱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孩子,既会因独立受到别人的赞赏,也会因为懂礼貌而得到大家的喜爱。

另外,孩子还需要新的学习经验。对于孩子来说,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并不是他们的意愿。相反,不断地探索、接触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本领,对他们来说才是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假如父母事事包办,孩子就无法成长、发展,当然也不会感觉到快乐。父母要知道 ,孩子也是需要责任感的,让他负责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

除此之外,孩子的内心需要还包括得到别人的尊重、平等地和他人相处、隐私得到保护,等等。

父母小贴士

很多父母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看作一场“拔河”比赛,必须要和对方反着来,结果不是自己赢、就是孩子赢。实际上,真正良好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站在一条船上,体会孩子的需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xxUnBVD4P02uxxNXpNRrbDe6700YzujVFp0syMGDYfx1h49ak37J1su+CP50k0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