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童年时期必经的那些心理体验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这句话明确指出,成功的教育建立在科学知识之上。这里的科学知识,当然一方面指的是对孩子心理的了解,另一方面是指正确的教育方法。

身为父母的你,如果回首童年往事,一定会有很多挥之不去的内心感觉,这些感觉很微妙,有朦胧的害羞,有无法克制的胆怯, 有莫名其妙的嫉妒……这些是每个人在童年阶段都会经历的心理体验,在今日自己的孩子心中同样存在,或者即将产生。父母在不了解孩子心理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大部分是盲目的。一方面,孩子原有的心理需求得不到理解和重视;另一方面,父母不正确的纠正和引导,也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加重,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心理体验,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包括:简单快乐的心理、好奇心理等。但对于心理发展还很不健全的孩子来说,需要引起父母更多重视的是孩子心中那些消极的心理体验。

第一,依赖心理。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会产生而且最早产生依赖心理。正常的依赖性是必须的,因为孩子还缺少完全独立的能力。但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仍然过于依赖父母,连基本的自主能力都没有,那就是一种不健康的依赖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一旦有了过分的依赖心理,就会形成一个性格的漩涡,吞噬其他积极的性格,如勇敢、勤劳等。所以,父母不要做事无巨细的保姆,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自私心理。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到一定年龄之后,才能慢慢将自己与周围的事物分开,把自己当成主体。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形成了。而自私心理,则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无限扩大的结果。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指出,孩子一般到了1岁左右,就会出现分享的倾向和同情心理;到了2岁左右,就会自然地赠送他人零食、玩具,懂得对家人、同伴进行某种方式的安慰。但如果父母不知道在这些阶段培养孩子的“利他性”,而一味顺着孩子、溺爱孩子的话,那么孩子的自私心理就会出现,并且可能越来越严重。

当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私心理,但假如孩子的自私心理无限扩大,除了会影响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外,还会导致一系列不良习惯的产生,如说谎、排外、嫉妒等。所以,自私心理虽然不用消除,但一定要遏制。

第三,叛逆心理。叛逆是会出现在每个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种特征。叛逆是个人意识显现的必然结果,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主动承担责任、逐渐建立自己个性的过程。因此,孩子的叛逆表现在父母眼中应该得到理解。但父母也应该认识到,叛逆并不是值得鼓励的,过度叛逆,对孩子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有很大阻碍。

叛逆除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家庭氛围不融洽、父母教育不合理,也会导致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叛逆。比如,父母觉得孩子不顺从自己、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而采用强制式、命令式的口吻对孩子发出指令;或者用无休止的唠叨、对孩子的不断否定,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某对父母趁着午休时间,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讲了一堆“你要好好学习”之类的大道理,孩子几次想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被他们生气地“堵”了回去:“告诉你,我们说的话你必须听,不要找借口!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你学习不努力的理由!”孩子只好把话咽了回去。父母又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孩子都没作声。两人觉得孩子这次总算听进去了。于是妈妈给孩子装了一瓶水,让他带着上学去了。谁知孩子不动声色地走出家门,刚到楼下,就用尽全身的力气将玻璃瓶子砸在墙上,瓶子“咣当”一声碎了,水洒了一地——水洒落的同时还有孩子瞬间滋生的叛逆情绪。

父母要想缓解、消除孩子的叛逆心理,改善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很重要。父母要改变“孩子必须顺从我”的心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和他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态度强加给孩子。

第四,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心灵毒药,会让人的心思停留在狭隘的层面,让人陷入不快中难以自拔。斯宾诺莎就曾说:“嫉妒是一种恨,此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但不得不承认,从孩提时期开始,嫉妒心理就会在每个人心中产生,只不过是程度深浅而已。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出现嫉妒心理时,要尽量通过良性的引导,让孩子心中嫉妒的火苗逐渐熄灭。

父母要明白,孩子产生嫉妒心理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父母本身就有较强的嫉妒心,孩子耳濡目染,也产生了这种心理;二是父母过于宠爱孩子,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占有欲望,从而使其产生嫉妒心理;三是孩子本身的性格问题,由于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事实,所以在别人受表扬、受夸奖的时候,自己心中很“吃味”。

从嫉妒产生的原因来看,父母要想控制孩子的嫉妒心理,一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二要合理管教,不要溺爱孩子;三要引导孩子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和他人,帮助孩子摆脱嫉妒心理的“毒害”。

第五,自卑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可能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而一旦产生,要想消除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的人小时候自尊心受挫,自卑阴影甚至会伴随其一生,即使到了功成名就、万人羡慕的时候,其自卑心理依然存在。这值得父母警惕,对于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保护,千万不要随意伤害。

一般来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一方面可能是受了父母自卑心理或行为的传染;另一方面,则可能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打击。所以,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另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多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对孩子加以教育,尽量少批评、少拿孩子和别人比较,避免自己的刺激造成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孩子的心理发展健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消极心理,这是很正常的,父母大可不必“闻之色变”。不过,对孩子的消极心理视而不见、漫不经心,也会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心理。

父母小贴士

消极心理之于孩子,就像大海中不时泛起的浪花,虽然看似影响了大海的平静,但只要父母正确对待和引导,溅起的浪花最终都能归于平静。在不断的调整和安抚之中,孩子会逐渐拥有一个如大海般成熟、理智的强大内心。 YI/BaSgQVk/B4A/nc+Pv90wxGLO0ThLqlK8q6Ix+tgSmwP264XApq39E+jRXsL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