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尤其是印度教、佛教对东南亚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在东南亚的宗教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叫“神王合一”,那么,这种观念到底是怎么形成并成为一种制度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神王合一”。这种观念最早出现在印度,也就是佛教等宗教的发源地。那时候,印度人认为君王天生就有神圣的力量,他们不同于普通人,不是那种感冒发烧就会死掉的凡夫俗子,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而这种“神力”是存在于血统中的,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统治者的地位。如果随便有“凡人”揭竿而起,恐怕民众根本就不会承认他,谁让他身上没有“神”的血统呢?
不管是这种印度教中所阐述的“神王”,还是佛教中所说的“法王”,其含义都是差不多的。而这正好符合了东南亚君主的统治需求。当历史演进到一定程度时,集权国家必然会出现。从印度而来的诸多教派就是在一个最合适的时候传入了东南亚。这些教义大肆宣扬对神的崇拜,而东南亚的君主们个个都担心自己的臣民不够崇拜自己,这下好了,只要将自己与神扯上关系,不就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抱着这样的心态,佛教、印度教等就在各国统治者的积极宣传中推广开来了。
举个例子来说,因为东南亚的国王们非常崇拜印度帝王所享受到的尊崇和权力,于是效仿印度也雇用了大批印度教的信仰者,大力地宣传印度教所阐述的观念和礼节,试图让更多的人信仰印度教。等人们相信了之后,他们则会将国王本人描述为神王的化身,要求人们祭祀神王。所以在很多古代的东南亚人家中,都会将国王的塑像当作“神”一样来祀奉。而在进行一些重大仪式的时候,国王也会按照印度教的要求举行,以此让神权更好地与自己结合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演,不仅普通人相信了国王的“神性”,就连贵族乃至于国王自己都深信不疑,频频为自己建庙塑像,“神王合一”的观念就这样形成了。“神王合一”就如同中国古代推崇的“君权神授”一样,本质上是统治者稳固统治地位的工具。但是,如果单纯地说统治者仅是利用宗教的影响力又不对,因为统治者又何尝不被宗教所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