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活着之上:一座精神的丰碑

——评《活着之上》

文/顾彼曦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生命,都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尽管我们如此渺小,但若能拼尽全力,在生命的长河里,呐喊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我们就一定能成为这美丽世界最闪亮的光芒。

读完阎真的《活着之上》,立马就想起了余华的《活着》。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作家,关注着不同的生命个体,却又在书写着共同的主题。余华擅长描写残酷和惨烈,从而引起读者对故事与人性的反思、抑或赞美。阎真直抒胸臆,基调缓慢,善于从寂静中喷发力量,给人昏沉的头脑上重重的一拳头。

《活着之上》,这是主人公聂志远的个人传,或许也是你我的个人史。阎真就是一个善于把不平凡的人,当作普通人去写,这也是他写作的伟大之处。也正是这部作品内核品质之所在,从而使得这部作品,不再那么小众,拥有了广泛的社会功效性。

《活着之上》成功地塑造了以“我”(聂致远)为代表的追求真理、不为世俗绑架、努力超越平庸的知识分子形象。文中几处写道,同为大学同学的蒙天舒,学问平平,擅于投机钻营与运作。因为选对了导师,考研差十分照样运作录取;“借鉴”“我”的论文内容,也能通过运作获得全国的“优博”,在学术研讨会上极尽巴结逢迎名人学者,罗织关系网,左右逢源,三十岁就当上了校长助理,这种极其不公平的遭遇,让我难受,也让我引以为豪。

小说一开头,便介绍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引出《石头记》(红楼梦);曹雪芹。顺理成章,为主人公最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定下基调。用作者的话说,以此为精神标杆。也告诉了我们的读者,树立标杆的重要性,以流氓为标杆,你再优秀也只能成为流氓王,以曹雪芹为标杆,写不出《红楼梦》,至少能做好人。

在《活着之上》里,主人公聂致远是一个可悲的人,也是一个可亲的人。历尽辛酸,三年的努力,终于考上了一个博士,总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就像小镇的人说的那样,省城的博士,官跟县长一样大。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投了好几个学校和研究所,最后石沉大海,不得已回到自己母校去当老师的故事。从这段故事中,他经济了困惑、压抑、愤怒、彷徨、坚持。

侧面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困境,在小说中几处写到,这几年考博士与前些年截然不同了,博士招考的名额有限,很多人在排队,排队的主力不仅是想做学问的研究生,更多的是各种关系户,乃至官员金主。门口排队最长的不仅是学术权威,更多的是那些担任着行政职务的院长、校长。小说直面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直击关系与圈子对知识的腐蚀,金钱与权力对人格的扭曲。但阎真并没有故意去揭黑,而是通过一个人的经历反映当下高校的基本状态。这也是阎真写作的伟大之处,善于从细小的事物之中,抛出“社会”这个大问题。

书中女学生贺小佳引述的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这段话是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无论是当下,还是自古以来,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比如,当下不仅找工作难,找对象,结婚,买房,养小孩……哪有一件是容易的事。就像聂致远一样,时常要面临多种压力,一面是自己女人编制的问题,一面是自己评职称的问题,回到老家,就连小镇都跟着变化。即使这样,他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了一批人,也告诉了我们,当你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时候,你离影响一群人已经不远了。

当然读完全文,除了沉重,还有几处感动。比如,聂致远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帮一个没有任何权力老师争取到了编制名额,而那些平日里始终胆怯权力的院长、教授都为这位老师坚定地投了自己的一票,其实也是为自己的知识分子的骨气投了一票。那一刻,说不出的感动,眼泪不由地流了下来,就好像这个人是自己,压抑了很多年,终于成功了。还有本来说好要付版面费的,结果等打钱的时候,编辑说因为作品优秀,免版面费。故事虽然挫折,人生也很戏剧。但是依然坚定地告诉了我们,当“钱与权”异化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势话语时,始终还是有聂致远这样的一群人,平衡着世俗的功利化带来的影响。也让我们对正义有了新的诠释,在黑暗的夜晚,第二天依然会有日出升上来。

路遥文学奖颁奖词这样写道:“他向往《红楼梦》所表现出的古典美和诗意情怀,试图在现实之上,建构一种健全的人格理想,建构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图景。对于一个举目四顾心茫然的时代来讲,他的《活着之上》的建构,不仅具有切中时弊的现实感,而且具有照亮人心的理想主义光芒。”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有这样的梦想在,那一缕精神的火苗就不会绝种。 gQlzBPgQhtj4sk6nR2ueMXMg9gVXE5540TeqeDYjkw2EQcojhfFIi0SI3In5qV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