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胡适怎样成为胡适

文/轩子

白话文的普及对新文化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启了近代中国无数青年人的心智,使他们能够独立思索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与救国之道。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那么说胡适就是这个运动的播种者一点也不为过。

“火车路线在尼格拉出境后,又由犹龙口(Port Huron)入美国境。十八日晨到‘门关’(Portal,N.D.),重出美境,入加拿大。从此去美国矣。不知何年更入此境?人生离合聚散,来踪去迹,如此如此,思之惘然。”

这是1917年6月17日胡适在日记里写下的话,这是他留学结束离开美国的前一夜。七年留美生涯是胡适人生的最大转折。从此胡适由一个旧中国的旧民一跃成为了后来中国知识分子界的核心人物。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胡适在归国一月的路途中都在想象着什么。从纽约出发,抵达温哥华登船,漂洋过海途径横滨停靠,最后返回上海。背井离乡,学有所成的胡适在深夜的火车车厢里,轮船甲板上,也许无时无刻都不在想着回国后的计划,怎样施展他的才华,改变中国贫弱落后的境地。

胡适能有后来的成就,与他年幼时起在家乡9年学习与教育是分不开的,这9年也是胡适文化之路的启蒙。年幼时期的胡适辗转几座私塾之间,从《论语》到《幼学琼林》无一不被他收入囊中。喜欢阅读的天性同时又为胡适打开了别人不曾注意的另一扇窗。某天他无意中闯入了四叔堆砌旧书的卧室,发现了当时还被文人士大夫所不齿的小说《水浒传》的残本,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从此之后,胡适才知道在这世上除了枯燥乏味的四书五经之外,还有这样有趣的文本。以至于他后来穷尽身边的亲朋借阅能见到的任何小说。从《红楼梦》到《儒林外史》这些白话文小说也被胡适喜爱备至。也许那时的胡适并不知道十几年后他会发动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他倡导的白话文改良。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的命运在那一刻已经青睐了年幼的胡适,使他比一般人过早地接触到了变革的曙光。

1904年春,胡适跟随三哥初到上海。这一年胡适12岁,去外面看世界的机会就这样眷顾了胡适。在上海的六年中,胡适接触了新学,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当时的上海已经开埠几十年,各国商人在上海经商定居者不在少数,西方思想的冲击自然是不言而喻。加之晚清社会动荡,各种思潮相互交织,革命与改良之道都呼之欲出。上海作为经济和文化的活动中心,免不了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恰巧胡适在这个时候来到上海,不自觉地卷入了开民智、做新民的浪潮之中。

1906年胡适加入了朋友筹办的《竞业旬报》担任编辑一职。胡适在这里发表评论,撰写小说。为他的思想发展和白话文的练习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竞业旬报》是由竞业学会发起主办的白话报纸,它的宗旨是: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主张自治。胡适在第一期上就发表了《地理学》来阐述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接着胡适陆续发表了小说《真如岛》和《无鬼丛话》系列评论文章,核心是要大家破除封建迷信,用近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自然科学。随后他又写了《敬告中国的女子》,提出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观点,从家庭婚姻的角度来诠释他的现代化学说。在翻译读本《真国民》与《国民读本》里,胡适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普世价值等概念,还经常摘抄几句金玉良言以备后用。1908年胡适开始在旬报上发表旧体诗词,其中较为出名的是《西台行》和他在留美前夕写成的《岁暮杂感》。这些诗词其实都犯了他后来在白话文运动中所说的“八不主义”中的无病呻吟和需言之有物。

1909年,《竞业旬报》停刊。年轻的胡适理想受挫,加上脚气病频发,家中在上海的生意落败。一时之间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整日忧愁烦闷,寄居在上海,寻找养家糊口的良方。

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胡适因为和朋友吃花酒,大醉伶仃,在午夜街头与巡捕打架被抓。这个事件被胡适后来不断称作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从巡捕房出来后迫使胡适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道路,后得友人帮助参加了留美庚款考试,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1910年8月16日,胡适由上海上船前往美利坚。9月初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学。在农学院攻读三个学期后,胡适越发觉得哲学和文学才是自己的最爱,兴趣使然的情况下,又决定转系,入文学院。转系后的胡适发奋苦读哲学类和文学类的书籍。哲学方面胡适多次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发表关于中国哲学问题的探讨文章,为他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胡适还接触到了自己博士生导师杜威先生的实验主义及其作品,后来也成为他服膺一生的信条。文学方面胡适选修了大量英国文学等课程,包括散文,小说,诗歌,以及戏剧等。这些课程再加上他平时课外大量阅读的一些作品,也就成了他后来白话文运动的灵感来源。从1914年开始,胡适尝试写作英文的十四行诗歌,后来逐渐发展为翻译英诗,再到写作白话诗。期间经历了两年有余。1915年胡适完成康奈尔大学的学业,继续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16年初,胡适开始与友人梅光迪,陈独秀,任鸿隽等人来往书信,讨论文革革命等诸问题。随着讨论的深入和新文学思想的成熟,胡适于1916年底写成了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改良刍议》,次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2卷5期上。由此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随后陈独秀以一篇《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紧接着鲁迅创作出了《狂人日记》。文学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接下来的几年中,胡适又先后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新诗创作集《尝试集》。阐述了他在建设和实践新文学方面的看法与探索。

此后的几年间,新文学在与旧文学的对峙中,屡屡占得上风。白话文被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使用白话文创作新文学。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法令,规定小学教科书改用白话文。至此白话文运动大获全胜。紧接着1922年胡适出版《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梳理中国历史中的白话文小说传统,让历史说话,使人们看到中国是如何从死文学进化到活文学的。进一步总结了白话文运动的成就和其历史的必然性。

白话文的普及对新文化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启了近代中国无数青年人的心智,使他们能够独立思索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与救国之道。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那么说胡适就是这个运动的播种者一点也不为过。从此胡适的名字被国人所熟知,从乡村里的读书郎到名誉中国的文化领袖,经历的漫长岁月谁能懂。唯有收获的成就被世人和历史所铭记。 BMMMwwLMz3FuI9Cr2rqEZZpVN5FC+AHmQ+5PsJVTFrZGTxvjnASP9rxbeFzx/p7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