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父亲》
文/桃子
梁晓声是一位和读者面对面的作家。他感念苍生,始终默默的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忧百姓所忧,想百姓所想。
很多年龄稍大的读者最开始接触梁晓声,都是读他的《今夜有暴风雪》《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雪城》等中篇和长篇小说,这些轰动一时的作品,很多都被改编成电视剧,甚至连插曲都是万人传唱,雅俗共赏,梁晓声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知青文学”奠基人之一。而这本文集《父亲》则收录了他的很多感人至深的散文和小说,他用最真挚朴实的文字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父爱无言。
父亲是个刚强的山东汉子,从不抱怨生活,也不叹气,父亲的生活原则是——万事不求人。梁晓声小时候,父亲板着脸任一家人“吃”他,并且指着梁晓声的哥哥和弟弟,教育他们:“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梁晓声将那满满一大碗包谷面粥喝下去了,还强吃掉半个窝窝头,为了报答父亲,报答父亲脸上那种罕见的慈祥和光彩。尽管撑得够受,但他心里很幸福。那是他第一次发现,父亲的脸上呈现出一种真实的慈祥、一种由衷的喜悦、一种殷切的期望、一种欣慰、一种光彩、一种爱,他体验到了父爱,并且为之深深感动。
梁晓声十岁时,父亲支援大西北去了,不久爷爷去世了,母亲病了,家里还多了一个妹妹,生活非常艰难,父亲虽然身在异地,但企图用他那条“万事不求人”的生活原则遥控家庭:“要节俭,要精打细算,千万不能东借西借……”不要连身上的“穷志气”也失掉了。
梁晓声的父亲一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连退休后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并且将这些简单的做人原则潜移默化渗透进梁晓声的生活中。梁晓声看到父亲在一遍一遍背着台词,尽管演出来会有配音代替他的声音,但父亲仍然认真背诵着,并且教育梁晓声:“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么?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了嘴里说阴,脸上做晴了么?”这一番话,让梁晓声哑口无言,惭愧不已。
父亲老了,不再是从前那个身强力壮的父亲了,也不再是那个退休之年仍目光炯炯、精神矍铄的父亲了。父亲老了,他是完完全全的老了,生活将他彻底变成了一个老头子。梁晓声感叹道:“生活,到底是很厉害的。”这样无奈的心酸的话,让我很久不能释然,生活改变了他们当初的模样,黑发变白发,挺直的背也不再硬朗,但我们却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在亲人身上走过所留下的痕迹。
梁晓声忙于工作,友人曾写信给他:“昨天我到你家找你,你不在,我和你的老父亲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他真是一位好父亲,好老人。但我感到,他太寂寞了。他对我说,连和你交谈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你真那么忙吗?”我们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因为工作奔赴各种应酬,连与自己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是真的没有吗?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借口罢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后悔,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能够爱的时候努力去爱。
直到父亲得了癌症,梁晓声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职,他尽力补偿父亲,当他捧着药给父亲看,告诉父亲那药对治好父亲的病疗效多么显著时,却听仰躺着已瘦得虚脱了的父亲低声说:“如果我得的是治不好的病,就听你妈的话,别浪费钱了……”沉默片刻,又说:“儿子,我不怕死。”
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个倔强坚强了一辈子的父亲,在生命临终时刻,还依然没有低下头向命运妥协,依然咬牙坚持,坚信自己不过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不怕死,只是怕与孩子分离。
潘国彦曾说:“梁晓声是一位和读者面对面的作家。他感念苍生,始终默默的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忧百姓所忧,想百姓所想。”看完了他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丽的语言和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是从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切入,直抵灵魂的最深处,让读者看后陷入反思中,我们是否错过了太多?
平凡朴实的文字,总能带给人最深刻的感动与反思,梁晓声用他的笔,唤醒了人们内心的良知,还未来得及报答的父爱,还在等什么呢?
耳畔又响起筷子兄弟的《父亲》——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愿天下所有的父亲都能平安健康,这是对做儿女的最大的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