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的本身就是教育

——评《立》

文/花开

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奉献者,她们养育了孩子,并为他们指点迷津。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对于池莉这种完全自由的教育方式,你是否赞同呢?是爱他就给他自由,还是爱他所以不能放任自流?

池莉在书中写道:“我愿意,趁现在,我还没有老糊涂,给孩子一个坦诚的答案。孩子的故事,就从序幕开始。尽管在孩子面前坦白自己年轻时候傻乎乎的婚恋,有许多的尴尬,也会重新触痛一些掩埋在岁月深处的创伤,但是,想要告诉孩子她的真实来历,我想我必须勇敢一次。”

《立》这本书便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自白,是一本成长纪念册,记录了池莉的女儿亦池从生命的诞生到硕士毕业的经历。二十多年的岁月,被浓缩成一本十多万字的书,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池莉对女儿满满的爱与喜悦。

总有那么多的瞬间让人感动,大着肚子的池莉,拖着笨重的身子忙碌着,她在为她未来的孩子营造小窝。她将旧的秋衣秋裤剪裁制作成尿布,做童鞋童袜,织小毛衣小毛裤,从来没有做过手工的她俨然变成了一个出色的裁缝。为了给孩子赚奶粉钱,池莉笔耕不辍,妙笔生花,如有神助。这一切,都是孩子给母亲的力量与希望。从无到有,从不懂到熟练,母亲永远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为了他,可以不顾一切。

初为人母的第一感觉竟是相当沉重,当孩子刚刚出生,池莉凝视怀里的小人儿,突然害怕了,怀疑自己要孩子是心血来潮轻举妄动。但当池莉看着小亦池如此精致细小的五官,看着她那细腻如凝脂的眼皮抖动起来,看着她慢慢睁开眼睛,看着她这双纯净无比的眼睛,才感到既欣喜又心疼。也许每一个母亲在孩子刚降临到这个世间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大千世界万般寻觅也无法言表的感觉,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就像是上帝赋予的礼物,唯有神迹可以证明。

“妈妈,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这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孩子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池莉不希望让她三岁的女儿留下对生育恐惧的印象,便这样嘻哈地解释剖腹产:“不痛不痛,就跟拉链一样,轻轻拉开,把你取出来就行了。”如此轻松愉悦的语气,背后隐藏的却是作为母亲必须忍受的生育痛苦。

因为大量的麻醉剂容易对胎儿造成影响,池莉不经过彻底麻醉就开刀,她全身心地聚集着她的勇敢、坚强、忍受力,宁死也要保住孩子。与孩子相比,疼痛算得了什么?是母爱的力量让她能够坚持到婴儿顺利生产。

母亲永远都记得孩子第一次行走、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获得小红花……池莉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万般溺爱,也正是母亲的溺爱,让亦池渐渐改变了胆怯、害怕的心理,好让她逐渐适应这个专横跋扈的社会,适应竞争社会的弱肉强食的环境,慢慢 往人群中去。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池莉的教育方式越来越独特,她的教育理念几乎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个反叛。日复一日,周围的人都富了起来,为了赚钱忙得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送孩子到各种培优班、补习班。但池莉毫不动心,坚决坚持为孩子现时的幸福,即使她们家别无长物,清水白墙,自行车接送孩子,只是书籍在日益增多,多得占满了两个房间还不止。池莉和亦池一起看书、一起笑、一起乐,十分开心。

这样的放羊式自由教育,并没有耽误亦池的学习,她成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但中国的高中功课实在繁重,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高考阴影实在浓厚,她们照样维持以前的轻松快乐生活,池莉还在后院种了一些菜,母女俩一起下地劳动。亦池的生活在外校的紧张度和同学们的紧张度的比照之下,是孤单清冷不合时宜的。

于是,亦池决定去国外读书,从C.C中学到UCL大学到LSE读研,这期间经历了许多不顺,但最终都在母女俩共同的努力下完美解决。

“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你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池莉在面对已经硕士毕业的女儿最大的教育感触。做母亲是不易的,做一个好的母亲更难,而能把女儿培养得内外兼修如此优秀的母亲,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爱的本身就是教育。作为母亲,池莉从女儿还未诞生时起,便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爱,才使得女儿在成长过程中永远充满了力量,面对困难能够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池莉在亦池五岁时候写的《怎么爱你也不够》中说:“我给女儿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女儿不用感谢。我希望的是,女儿能够慢慢明白,我倒是深深感谢她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我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孩子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

也许,这是天下所有母亲对孩子的心里话吧。 vaaNnaoMo1HKNtsrhjqic/6ZBwmRzwgjiOnNA9D/xQDB34V5Qmb5r8u7uErQ+B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