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社会,但工业化在19世纪成为可能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18世纪所取得的突破。市场关系的拓展和消费的增长产生了足够多的需求,从而使投资工业生产有利可图。为购买商品而挣钱的需求促使人们寻求在工业领域的工作机会,尽管这样的工作很单调,而且工厂的工作要求时常很严苛。资本所有者对劳动力的控制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将工人们集中在厂房、引入机器生产、以新的方式组织劳动等办法提高生产率。
在18世纪,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明显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工会和劳资纠纷通常与19世纪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劳资双方利益相关的有组织的冲突在18世纪就已经出现。在18世纪,大多数手工匠人在某个阶段加入了作为工会前身的“联合组织”。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集体组织是他们得以保护自己并对抗资本主义雇主的唯一方式,后者一直试图通过降低工资水平或雇用熟练程度较低的工人以达到获取廉价劳动的目的。
在英国西南部,制衣行业的羊毛梳理工人是最早以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工人群体之一。1700年,蒂弗顿的羊毛梳理工人成立了“友好社团”,试图与制衣商就最低工资达成协议,并要求对方不得雇用社团之外的工人。他们与雇主发生激烈纠纷,后者打算从爱尔兰进口已经梳理完毕的羊毛,这是现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利用国外廉价劳动力的早期案例。作为对雇主的反击,羊毛梳理工人焚烧爱尔兰羊毛并袭击了制衣商的住所,他们对私人资产的攻击最终演变为工人们与当地警方之间的激烈战斗。
同样在18世纪的英国,学者们首次就社会的经济基础做了典型的资本主义式的思考。亚当·斯密清楚地阐述了劳动分工、竞争、市场自由运作以及追求利润的生产等做法的好处。当时的主要思想家们审视着在他们周围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此后,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对资本主义模式进行了分析,他通过一套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话语,批判并吸收了18世纪思想家们的观点。
资本主义生产为何在18世纪的英国变得如此普遍?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之前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所见到的那样,商业资本主义,尤其是东印度公司这样的形式,在17世纪取得强势发展。一旦资本通过商业冒险得到积聚,它就可以被用于生产投资。并且,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能面向全球市场销售。在19世纪,兰开夏郡的棉纺织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印度市场。商业资本主义也创造了对公司股份进行投资和交易的新方式。
但是,商业资本主义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与资本主义生产紧密联系。在18世纪,生产增长背后的主导因素是国内需求,而不是国外需求。而且,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看到的,那些组织国际性贸易冒险的商人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削减生产开支,不如说是从东方和欧洲的商品销售差价中寻求赚钱的机会;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操纵市场,而不是组织生产劳动。如果让他们寻求其他投资方式,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借高利贷给政府,尤其是那些为战争募集军费的统治者。
资本主义生产在英国的起源不在于商业资本主义,而是源自16世纪生产、消费和市场在英格兰地区的发展。事实上,当时在诸如采矿业等行业中已经出现大型企业,因此,一部分人认为,工业革命早在16世纪就已发生。但是,当时的大部分生产依然是小规模经营,在手工作坊或家庭的基础上完成,几乎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不过,在服装和家用产品(如纽扣和丝带,别针和钉子,食盐、淀粉和肥皂,烟斗、小刀和工具,锁、锅壶盆罐和砖瓦等)制造业方面出现了明显增长。雇佣劳动日渐普遍,在16世纪的英格兰,超过一半的家庭至少部分地依赖工资获得收入。这意味着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钱购买此类商品,而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当时,以来自伦敦地区的商人为基础建立的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这一现象在欧洲独一无二。
随着雇佣劳动日渐普遍,出现了早期阶级组织的萌芽。之前我们看到,18世纪的手工匠人普遍加入了“联合组织”。不过,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工人组织的初始形式。16世纪,“帮工协会”已经在英国发展成熟,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帮工(journey-man)”一词,字面意思为“白天做工的人”,他们被匠师短期雇用进行劳动。他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通常都是刚结束学徒期的手工匠人,还没有掌握足够技能和经验能够成为独立工作的匠师。之后,越来越多的匠师在招募帮工后,竭力阻挠他们取得独立从业的资格,将他们排除在控制技术的行业组织之外,从而将他们留作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帮工对此做出的回应是成立集体组织以维护他们的权益,作为整体与匠师进行谈判,要求提高工资并改善工作条件。尽管在他们的协会仪式中依然保留了许多中世纪的习俗,但是帮工们也使用了现代化手段。1424年,考文垂服装行业的帮工举行罢工,要求得到更高的工资,地方政府不得不介入以解决争端。因此,手工匠人很早就已经分化为雇主阶层和劳动阶层,并且相互间存在利益冲突。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手工作坊的生产中不涉及资本投入,但在某些行业中,尤其是服装业,一种新的生产形式正在形成,那就是“分包体系”。以服装制造业为例,商人们用他们的资本买下羊毛,并分包给纺纱工和织布工,随后将纺织完成的布料收回,送往其他行业完成服装制作,并最终销售服装。尽管这一体系由商人组织,但相比从事国际性贸易冒险的商人,此类商人与生产过程的联系更为紧密。事实上,他们最初通常都是手工匠人。
在通往资本主义生产的道路上,这是明确而重要的一步。这并非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因为资本所有者拥有原材料和产品,但并不拥有全部生产方式。比如,织布工通常利用自家的织布机工作。生产被分散为许多小单元,商人并没有控制生产过程或直接监督工人。但是,在这一体系的后续发展形式中,纺织工可能从雇主那里租借织布机,或者从雇主所有的作坊中租借工作场所,由此雇主对工人获得了更多的控制。分包体系逐渐演变为现代工厂,尽管它一度持续与后者平行发展,在纺织业这种体系甚至现在依然存在,因为在纺织业最终的成衣工序通常依旧分包给家庭工人完成。
由此,我们可以将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追溯到很久以前,到16世纪甚至更早。英国社会究竟有何特质,能孕育这些早期的资本主义倾向?在我看来,原因在于乡村的社会关系变迁。
封建领主的生活依赖于他们所享有的特权,他们可以占有农民所提供的农产品、劳动或金钱。农民阶层并不自由,而是束缚于他们所劳作的田地。但到了15世纪,市场关系开始逐步取代封建关系。封建领主变为土地所有者,其生活依赖佃户上交的租金,而佃户则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以获得土地租赁。在土地上进行的耕作逐渐成为支付工资的劳动,土地成为可以买卖的财产。
圈地运动始于15世纪晚期,断断续续地维持到19世纪,它象征着土地所有权的转变。圈地运动用栅栏把土地围起来,有时还把所有人公用的土地变为私人财产,把当地原本依赖公用土地生活的人赶离土地。有些时候,圈地运动把传统上分散的、由不同个人所有的小块土地集中起来,变为单一的、更容易管理的单位。结果就是将土地划分为由个人所有的、界限分明的大块单元。由此,圈地运动简化了复杂的中世纪土地使用惯例,将土地转变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资产。
图4圈地之后的地貌:18世纪中期莱斯特郡的伯比奇,戴维·威尔斯的庄园,一个被所圈土地包围起来的模范农场
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对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间的竞争激发了创新,而生产力的提高使农民可以为更多非农人口提供食物。农民出售农产品,并提供农业劳动换取金钱,从而有钱购买消费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解放了部分劳动力,他们转而从事消费品的生产。随着新的生产中心在农业地区出现,这些消费品越来越多地在农村地区进行生产。
市场关系为何会替代封建关系?人们通常把封建关系衰退的原因归结于黑死病的影响。在15世纪的英格兰,封建领主已不复能行使特权并控制雇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黑死病所造成的后果。在14世纪中期,黑死病造成人口减少近1/3,并使得剩余的农业劳动力有可能反抗封建领主行使特权的企图。由于劳动力稀缺,农民可以摆脱那些暴虐的封建领主,在其他地方找到工作。但是,黑死病是遍及整个欧洲的现象,在各地造成的后果不尽相同,因此黑死病本身并不能解释在英国率先出现的封建制度的衰落。
那么,为什么封建制度会在英国率先出现衰落?在我看来,原因在于英国的封建制度并不牢固。在封建社会,司法和军事权力分散在地方封建领主手中。特权和武力的分化给予地方封建领主相当大的权力,使他们得以管辖和剥削下属的农民。但是,自从1066年诺曼征服以来,英格兰一直有着相对统一、井然有序、协调一致的君主专制体制。到了16世纪,在都铎王朝治下,英格兰成为欧洲诸国中封建成分最少、最为统一、中央集权最明显的国家。因此,英格兰的统治阶层相比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而言,对地方武力的掌控较弱,难以用武力榨取农民阶层的收入盈余。在英国,统治阶层更多依赖由土地所有权、地租、工资劳动等因素提供的经济机制来剥削农民。相对统一的国家也为全国性市场的出现提供了便利。
于是,在试图回答“为什么第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会在英国出现”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最终追溯到1066年。但这并不是说射中哈罗德国王 眼睛的箭矢导致资本主义在英国发展起来!真正的原因是诺曼征服的后续影响最终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相比欧洲其他国家,这一环境更适合成熟的资本主义体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