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留学美国“海归”露头角

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教会方面和清延当权派两方面的好感,遂以滁河书院第一名的身份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先后入俄亥俄州欧伯林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在耶鲁大学,孔祥熙碰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未来的襟兄:孙中山。

1901年2月,潞河书院应届毕业考试完毕。平时成绩并非科科都是突出的孔祥熙竟然一举夺取头名,同班同学费起鹤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有些人认为孔祥熙的成绩有假,心中不服。但因只是猜想,所以也就私下里嘀咕嘀咕了之。

通州潞河书院是美国欧柏林大学通过公理会办的一所学校。通过校方的考核,以及特别欣赏孔祥熙的麦美德女士的争取,校方决定派孔祥熙和费起鹤“公派”留学美国欧柏林大学。

对于孔祥熙来说,出国留学无异于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因为孔氏家族虽然历史渊源久远,但朝庭中没有高官作靠山,又不是皇亲国戚,“官费”留学不可望及;家中没有富商巨贾,没有万贯家私,“自费”留学无力负担。每年五、六千块大洋,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下来,这个数字是谁都能算出来的。孔祥熙这种“公派”留学,是当时千千万万贫困百姓学生梦寐以求的。孔祥熙得到一个“公派”留学的机会,相当于给家中节约了四、五万大洋!

前面我们讲过,孔祥熙在协助洋人处理“山西教案”时给李鸿章这位握有清朝外交、军事大权的实力派人物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所以李鸿章才邀请孔祥熙出来“参办教案”,并授衔“帮办洋务”给孔祥熙。因孔祥熙当时无意于此,所以拒绝了李鸿章。但为此两人并没有“割袍断义”,当孔祥熙为留学之事求见时,李鸿章破例召见了他。而且,那天这一老一少和洋人有着特殊关系的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李鸿章很赏识孔祥熙这个从著名教会学校出来的青年人,一再挽留他,要他留在国内;做官也好,读书也罢,都不必远涉重洋。并带着一种对青年人的关怀,责问孔祥熙道:“难道中国的书不够读吗?”

孔祥熙答说:“倒不是我国的书不够读,学生只是想到外国去求些切合实用的学问。”

李鸿章有意要测试一下这位小青年,随即问道:“什么是切合实用的学问?”

孔祥熙答道:“窃以为富国强兵之术,都是切合实用的学问。为了获此学问,研究声光化电之学,显系当务之急。西人每谓:声光化电是发达实业之母,而发达实业又为富国强兵之基……这些只不过是学生的一得之思,管窥之见,还请中堂大人有以教之。”

李鸿章听后对孔祥熙说道:“你的见解,透辟得很!我们堂堂中华,泱泱大国,其所以被外人侵扰,疆土日蹙,利权外溢,多半是我们咎由自取。这咎便是我们不能富强安乐,跻身世界大国之林,跟他们并驾齐驱!你年纪小,居然能有此见识,有此抱负,有此眼光,有此志向,可见得你来日必定前程远大,光芒万丈。不过,老夫今天有句话要奉送给你:‘见闻宜广,学贵专一’。”那一天恰巧李鸿章的兴致很好,于是便海阔天空地跟孔祥熙抒发一番感慨,其中不外是吹嘘自我如何如何等。当然,对眼前孔祥熙这个年轻人,李鸿章也以过来人的身份和口吻,着实地嘉奖和勉励一番。

孔祥熙在李鸿章的官邸拜见了他。这次相会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难得的聚会。一个是近代前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是近代后期炙手可热的枭雄。两个人由于互相的钦佩而成了“忘年交”。可惜这次聚会是两人的第一次聚会,也是唯一的一次。李鸿章心目中的人才,竭力培养的国家栋梁,几个月后抵达美国去留学,而他自己,几个月后却一命呜呼,登上了天堂之路。

真可谓“运来铁也成金”,孔祥熙既有教会学校的“公派”留学的资助,又有政府“官费”留学的银子,还有李鸿章私人的赠银。留学经费太充足了。“条条道路通罗马”,一条通往美国的留学之路,竟是如此宽广。

1901年春之际,孔祥熙在启程赴美以前先请了一个月假,回太谷省亲,同父亲和尊长亲友辞行。他先去拜访了五叔孔繁杏,再回到太谷看到爱子无恙,并且学有所成,出国深造在即,孔繁慈心中快慰不已。

就像当年入华美、升潞河一样,出国一事自然又是遭到族人的痛击,但是,此时的孔祥熙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不再需要别人帮忙去同那些族长们理论,他的翅膀已硬,他要远渡重洋去自由自在地飞翔。

1901年秋天,孔祥熙和费鹤两名中国学生,由麦美德女士亲自护送,自天津塘沽启程,乘坐海轮途经上海,东航日本横滨,转赴美国。

船抵旧金山。由于李鸿章给了孔祥熙“全权议和大臣随员”的名义。于是孔祥熙的行李铺盖,乃至他所持用的护照,全部列有‘议和大臣随员’的头衔,轮船停泊大港口,美国海关和移民局的官员登船检查,无意之间发现船上有这么一位中国高官,当时甚为紧张。立即拜见,见面以后却又觉不像。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中国的官员都是身穿长袍马褂,顶戴花翎的斯文老者,哪有二十几岁,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英语的翩翩少年?但是他们还是不敢怠慢,双力都在绕着圈子进行试探最后,经过麦美德女士出面解释,才使一场误会化解事后孔祥熙觉得很懊恼,毫不迟疑的将行李上的官衔全部撕掉了。

在麦美德女士的护送下,孔祥熙、费起鹤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俄亥俄州欧伯林大学,麦为二人安排好食宿便离去。

进入欧柏林大学后。孔祥熙算得上是一个勤勉的学生。他埋首课业,孜孜不倦。惟恐落在美国学生的后面,被人家看不起。在潞河学院,他的英语已有根基,并且成绩列在前茅,但是学习理化课程时,由于专业名词太多。他依然觉得有些吃力,于是他付出了几倍于其他同学的时间,几乎放弃了一切课外活动,废寝忘食地攻读,终于攻克了语言关。

从1901年到1905年。孔祥熙在欧柏林大学就读四年,前两年他学习理化,后两年又攻读社会科学,原因是他最初立志建设实业,使国家趋于富强,同时他又在探讨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听课外演讲,看书报,使他的兴趣有所转移。他便想从改进社会入手,使人们生活安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两种矛盾的心情使他举棋不定,踌躇了很长时间,最终改学社会科学,而结果是理化不曾修完,社会科学也不曾学好。

孔祥熙每每总结这段经历时,都会痛切自悔地说:“一个人要学商便学商,想学工就学工,必须就个人志趣之所在,早早拿定主意,万万不可脚踏两只船,犹豫不决。脚踏两只船的结果,准定是跌到河里成了落汤鸡。”

1901年孔祥熙赴美留学,是他的第一次出国。虽然他在国内从小上的教会学校,受的是新式教育,思想上和生活方式上受美国的影响很深。但是孔祥熙初到美国还是感到很不适应,中国和美国判若两个世界,清政府给人民带来的生活中的两大累赘——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缠足,在西方人的眼里真是太可笑也太落后了。孔祥熙决心在生活上先做一个反叛者,他当机立断地剪掉了那条拖在脑后的长辫子。

1905年,孔祥熙4年的欧柏林大学生活结束了。他取得了毕业文凭。可这文凭对他来说又有什么用呢?理化和社会科学,二者平分秋色,都是半途而废。谈什么学以致用呢,回去之后又拿什么来报效祖国呢?毕业文凭对孔祥熙来说只是一张废纸。只能说明一个人喝过“洋墨水”或“镀过金”了,实际能力一点也说明不了。

1905年,孔祥熙在欧柏林大学毕业。正由于他学业未成,他决定继续在美国深造。他吸取前四年欧柏林大学的教训,认为应该“学贵专一”。否则,自己留学的结果仅仅是取得一纸文凭,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归国后何以报国呢?这年秋天,他经教会推荐,考入耶鲁大学研究院。在选择专业时,他又回到实业救国的道路,选择了矿物学,理由很简单,发掘地下宝藏,是一切实业的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只要能发掘地下矿藏,就可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耶鲁大学是在美国与哈佛大学齐名的一所名牌大学。其位于美国康纳狄克州的钮海文市,创办于1701年,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由于耶鲁大学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所以孔祥熙成了当时唯一的一名中国学生。考进耶鲁大学,是孔祥熙留学生涯中又一个意外的收获。

但是,孔祥熙人耶鲁大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收获却是结识了孙中山。 tahbPlgx98vp5zRVQsKr/rvyV6XbNsBUnAbK8wBB6mV4Nv1An7mES2exsINyPMf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