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一代才子、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评论《水浒传》的时候,认为生辰纲被劫的主要原因是,青面兽杨志受老都管的制约太多,他不能完全按照自己带兵的习惯驾驭这个押送小分队,不能想走就走、想停则停。老都管说白了就是梁中书派出的督军。胳膊扭不过大腿,杨志不让休息、不让喝酒的命令统统无效,所以生辰纲被劫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在中国的信史中,“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形当属凤毛麟角。像孙子那样杀了君王的爱姬,有几个不得报应的?像周亚夫那样刻板地对“上”大不敬的,有几个不遭皇帝嫉恨的?“不受君命”往往正是招灾致祸的根。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不知道把多少不识时务,对全局不了解,故作聪明,自行其是的人推上了断头台,但也成全了不少英雄。

《明通鉴》记载,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大将军徐达由于平江久攻不下,派人从军中来到应天请求明太祖指教。明太祖亲自写信慰劳他说:“将军自过去追随我,天性忠诚仁义,沉着果断有谋略,委以重任则能够平定战乱克服困难,即使古代的英雄豪杰又凭什么能超过这些呢!今日所谓请教之事,多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理,而你的考虑周密详细,不随意胡来,实在是国家的福气,社稷的喜庆。然而将在外,君主不能发号施令,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自今日起,军中的一切轻重缓急之事,只需要将军相机行事自己处理。”徐达收到明太祖的手书,就通知各路兵马发兵进攻,在毫无牵挂的情况下赢得了胜利。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条极重要的军事指挥原则,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但说是说,做是做,真正实行起来就不容易了。朱元璋是一位明君,他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具备了两个条件。一是朱元璋经过实践认识到徐达是一位称职的将帅,把军权交给他既放心又可靠,否则怕大权旁落就不会大胆赋予军事指挥权了。二是徐达本身素质具备了杰出的才能,受命于危难之时,能独立担负起指挥大任。

韩信先是投奔项羽,后又投奔刘邦。开始,刘邦只让他当一个掌管粮草的小官,也未予以重任。韩信感觉怀才不遇,就想脱离刘邦。

汉相萧何却发现韩信是一个将才,便向刘邦举荐了韩信,并说:“要拜韩信为大将,就必须选择吉日良辰,沐浴更衣,戒荤戒酒,先表现出诚意。然后召集文武大臣,举行隆重仪式,您亲自登台授印才好。”于是,刘邦登坛拜韩信为大将军,还当众颁令:“全军将士今后全部由大将军节制。有藐视大将军者、违令不从者,大将军可先斩后奏!”

登坛拜将之后,韩信在刘邦那里有职有权而且还很有威信。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为刘邦打下了400年汉室江山之基础。

很多企业,员工与老板经常打游击战。当老板在的时候,就装模做样,表现卖力,似乎是位再称职不过的员工了;而等老板前脚刚走,底下的人就在办公室里大闹天宫了。这也是许多领导者头疼的问题之一,一天8小时盯着员工干活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实施正确领导,应该用特殊的办法处理这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正确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书读古典,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他很好地总结了古代统治者在用人问题上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在使用干部时,对其充分地信任,大胆地放权。

1948年,中原战场上,中央军委决定攻打国民党整编第五军。毛泽东将这一重任交给了粟裕,并对有关战略问题向他作了指示。粟裕按照这一战略部署进行了积极的准备。但在实际指挥作战的过程中,他感到想要全歼第五军的时机还不成熟。经过反复思量后,他重新作了战略部署,改变了攻打第五军的作战计划,然后立即将作战计划电告中央。毛泽东在复电中说: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表示完全同意,并嘱咐:“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即将结束之际,黄百韬部10个师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黄百韬兵团12万人马急急忙忙由华中地区赶来救援,队伍行至安徽宿县南面的双堆集一带,被中原野战军6个纵队包围了。毛泽东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下令乘胜扩大战果,围歼黄百韬兵团,并歼灭可能由徐州倾巢南逃之敌。鉴于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有利的作战时机稍纵即逝,毛泽东于11月24日,电告淮海总前委:“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毛泽东不在关键的时刻约束下属,让下属自主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于今天的领导者也有很深刻的启示。

“临机处置,不要请示”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放权得当与否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管理才能,正如韩非子所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敢于放权并善于放权,既是一个管理者成熟的表现,又是一个管理者取得成就的基础和条件。

广东顺德伟雄集团的老板林伟雄只有小学文化,他的公司却是一个拥有五大知名品牌、十余家分公司的民营企业集团。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之一就是林伟雄敢于放权。他自己任董事长,妻子任总经理,只抓大的决策,公司的日常工作由副总经理签字决策。放权不仅让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而且还让他们真正负起责任来了,使公司运转得非常高效。

因为能够放权,一大批博士、硕士、工程师甚至法国专家都纷纷投靠林伟雄。得人才者得天下,伟雄集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腾飞起来了。

在非自愿的情况下,采取强制的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方法和举措。毛泽东认为:“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但同时,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决不是片面的命令主义。”

建立自觉自律,毛泽东采取的是“发动战士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的办法。辽西战役时,某部经过苹果园不吃群众一个苹果,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十分动情地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纪律就建立在这个自觉性上。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

比尔·盖茨说:“我采取的领导方式就是:放任,不用任何规章去束缚员工,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信任氛围中,发挥每个人的创意和潜能。”

优秀的管理者,最善于用信任来获取员工的心,而且还懂得既“信”又“用”。信而不用,这种“信”就不是真信。用而不信,员工心中就难免存有疑虑,“用”也用不好。

管理者应该在信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要,把可以授权的事,分派给下属,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企业做出贡献,从而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决策上去。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认为:信任可以使部下心情舒畅,干劲倍增,极大地激发部下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说:“对部下说明原委,表达信任的期望,他们就可以按管理者的目标完成任务。”

北欧航空公司董事长卡尔松,在改革北欧航空系统的陈规陋习时,曾给予部下充分的信任和活动自由。开始时,他的目标是:要把北欧航空公司变成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但是,卡尔松想不出该怎么下手,他到处寻找合适的人选来负责处理此事,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于是,卡尔松去拜访此人。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你能不能替我们找到答案?过几个星期来见我,看看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

几个星期后,这个人约见卡尔松。卡尔松问他:“怎么样?可不可以做到?”

他回答:“可以,不过大概要花6个月的时间,还可能花掉你150万美元。”

卡尔松兴奋地插嘴说:“太好了,说下去。”因为卡尔松本来估计是要花5倍多的代价。

卡尔松的神情把那个人吓了一跳,他定了定神继续说道:“等一下,我带了人来,准备向你汇报。他们可以告诉你我们到底想怎么干。”

卡尔松立即说:“没关系,不必汇报了,你们放手去做好了。我相信你的能力。”

大约4个半月后,那个人请卡尔松过去,并给他看了几个月来的业绩报告。当然他已使北欧公司成为欧洲第一,但这还不是全部。卡尔松还看到:这个人还省下了150万美元经费中的50万美元,一共只花了100万美元。

由此可见,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责任就是了解员工的价值,然后鼓励他们主动尝试。而其最基本的行为体现,就是给予员工更多的信任,放手让员工去做事。 SfM3IJkJSORK2i7RWmUPO4POjFaKz6k9sQSXR5kZyCKuaugL1jDaQEfaMk/Qpj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