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唱“红脸”和唱“白脸”是众多家庭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之一。严父慈母,二者对子女的关系如打铁与沾水,相互配合才能锻造出人才。其实,这种“唱脸”模式更适合军队和企业抓管理工作。
毛泽东在军队中建立了政委制度。政委通常是党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与军事主管官同为所在部队的首长,军事主管官侧重管事,政委侧重管人,在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下,对所属部队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实施领导。
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和赵刚相互配合,刚柔并济就是“红脸白脸一起唱”的经典案例。
但是,至今仍有许多人不明白李云龙跟赵刚的关系,以为赵刚只是李云龙的助手,是帮助李管理内务的,其实不然,在革命战争年代,政委和军事首长并没有级别高低的问题,这种双首长制度是“中国式民主”的完美体现。
双首长制在井冈山时代已经萌芽,根据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述,“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红军中设立党代表作为政治首长,各级指挥官作为军事首长,是双首长制最初的模式。1931年起党代表改称政治指导员,后来又将营级政治委员改称为“教导员”,一直到今天,人民解放军中的各级“政治委员”(简称“政委”)是政治首长,而各级指挥员是军事首长。这就是双首长制的起源。
在战争年代,只要干部的领导能力强,善于打仗,就可以被任命为军事指挥官。但往往军事首长存在着明显的弱势,要么是文化水平不够高,要么无法顾全大局,这就需要另找一个人来跟他搭档,取长补短,做到双赢。
政委主要负责党的领导工作和政治工作,包括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基层建设、干部工作、安全保卫、文体活动、群众工作、机要保密等。仅仅从这些职责来看,对政委的文化素质要求就比较高,比较全面。政委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要有相当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内部不乏勇将、猛将,但却极端缺乏政委。很多情况下,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多是“泥腿子”出身,他们性格比较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而且很看不起文弱书生。这就是为什么赵刚初来到独立团的时候李云龙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缘故。
赵刚是一个“谨慎有余,魄力不足”的人,这是他的性格,他没有李云龙的魄力,过分的谨慎,必然就出现这种结果。俗话说的好,刚柔相济,那是最有威力的拳头,李云龙、赵刚,就是这样的组合,一刚一柔,正好组合出了一支如蛟如虎的独立团部队。这样的部队,让敌人难受是不可避免的,让敌人胆怯更是不在话下,有了这样的军魂,不打胜仗才是不可原谅的。
刘伯承与邓小平,有着13年共同指挥军队的战斗生涯,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友情谊。刘伯承生于1892年,年长邓小平12岁,两个人都属龙。他俩是两条真正令中国人骄傲的威猛巨龙。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月,邓小平调任第一二九师政委,从此,邓小平与刘伯承开始了长达13年亲密无间的合作。他俩这种亲密无间的合作,使一二九师像一把利剑,直插在敌人的心脏——太行山区。
在太行山的日子里,刘邓二人紧密配合,通力合作,使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井井有条,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据刘邓老部下们回忆:刘师长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对党忠心耿耿,对工作极端负责,热爱人民,关心同志。他年高德劭,平易近人,使你在他面前,能感到一种慈父般的温暖;邓政委在领导作风上的特点是决心果断,干脆,对干部要求严格,并敢于批评,给人的印象像个严师。慈父与严师,文武双全,是为强将。
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合作是思想和意志一致的合作,是真诚的合作。在一二九师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只要邓小平表过态的事情,你去问刘伯承,刘伯承一定说:“按邓政委讲的办。”同样,凡是刘伯承说过了的话,再去请示邓小平,邓小平也必定说:“照刘师长讲的办。”一二九师师部的好多同志都记得师长常说的一句话:“政委说了,就是决定,立即执行。”
在刘邓合作指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13年中,一个军事主官,一个政治主官,留下了一段“刘邓不可分”的佳话。在他们共同组织的历次重大战役行动中,许多重大的作战方案都是他俩一起商定;各种命令都是以刘邓联署方式签发;许多次重要战役是由他俩共同指挥。刘邓大军的英名远播四方,令抗日军民鼓舞,令敌人丧胆。一二九师和第二野战军的战史中融会着刘邓的智慧,不可分,也分不清。
直到目前为止,许多刘邓联署的电报,除了因两人分在两地比较容易确认是其中一人所为外,其余均很难确认出自他俩之中何人之手。一份电报里,常常既有刘伯承时刻研究与总结的战术问题,也有邓小平极为关注的地方武装配合作战和根据地支援问题,在编写他俩的文集时,是很难将这些材料分开来,算在两人各自的思想成果上。而同时,如果这些由刘邓合署的文件不计算在刘或邓的思想发展之中,那么,对于刘邓思想的研究必将是极不全面深刻的。当时任第二野战军新华分社社长的前线记者李普说过:“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刘邓不可分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
在企业经营中,我们也可以引入这种双首长制度。一名领导负责统管大局,另一名领导负责对下属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进行企业愿景、使命、政策等方面的宣传,解答员工们的疑问。
马云在阿里巴巴的管理工作中就引入了这样的“政委体系”。在与阿里巴巴的员工、中层干部等人谈话的时候,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政委”。
2006年开始,阿里巴巴分成5个事业部,同时在各地开有分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内部价值观的一致性也开始变得重要起来,军队的管理办法给了马云很多启发。
马云最早的灵感来自于两部热播的军事题材连续剧,《历史的天空》和《亮剑》。这两部电视剧的脉络大同小异,都讲到了人民军队如何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起来的,能打枪、懂政策的政委张京普、赵刚,如何把有匪气的姜大牙、李云龙雕琢成将军的故事。
马云一直在想如何保证在企业层级增多、跨区域发展成为趋势的情况下,在一线员工中保证价值观的传承,同时在业务和人力资源培养方面提供更快捷的支持。马云喜欢用红军历史来比照阿里巴巴的发展——阿里巴巴实际上正处在要走出根据地、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马云在阿里巴巴中引进了“政委体系”,从组织结构上分3层,最基层的称为“小政委”,分布在具体的城市区域,与区域经理搭档;往上一层是与高级区域经理搭档;再往上直接到了阿里巴巴网站的人力资源总监,这位人力资源总监则直接向邓康明以及马云汇报。
这些“政委”既懂业务,又代表公司进行价值观宣导,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观察业务之外的情况,看员工的状态是否良好,以及与上司的沟通是否到位。阿里巴巴宣称:“政委体系是贯彻从上到下到底想要什么的非常核心的组织保证。”
从阿里巴巴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政委体系在这家快速成长的公司里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中,都缺失这样一个“政委”角色,更谈不上政委体系的建立。其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认为企业靠的是某一位企业领袖,离开了他,企业就没法继续前行。其实,真正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领导集体,在强人的身旁,常常有一个十分得力、与之配合默契的搭档。
双首长制是真正的“中国特色”,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人化”领导。“一人化”领导虽然决策速度快,但如果权力一旦失控,就会出现可怕的灾难。中国的企业已经过了草莽期,到了大规模“整风”的时刻。取创业之精华、去草莽之糟粕、汇他人之智慧、融独创之文化。借此机遇,建立“政委体系”,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