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拿捏好批评的分寸——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毛泽东率先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它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在古田会议召开前夕,红四军围绕建军原则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前委书记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志主张加强民主集中制,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反对极端民主化、流寇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但毛泽东的这些正确主张遭到临时军委主席刘安恭等人的反对,他们到处散布谣言,搬弄是非,挑起党内、军内的派别斗争,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毛泽东,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不好收场。

1929年6月,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城内召开。会上,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而原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当选。毛泽东这次没有当选不是因为他的主张不正确,也不是因为中央不支持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干部的批评方式存在着某些问题。当时任红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的江华回忆说:“那时毛泽东对干部要求高,要求严,批评人是很严厉的。对一些营团级负责干部的缺点错误,他也毫不留情地当面批评、训斥,常常令人难以接受,下不来台,因而有些同志对他是很有意见的。”

毛泽东心系革命,对自己要求甚严,革命的原则性很强,因此对党内、军内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和违反纪律的言行感到痛恨、难以容忍,在激愤之中说了一些令人不好受的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同志没有理解毛泽东的心情,对于他的严厉批评在思想上、感情上一时转不过弯来,不但没有接受正确的批评,反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毛泽东后来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批评方式存在一些不太妥当的地方,几次作了自我批评,并迅速改正。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毛泽东听说中央机关有一个理发员想上前方打仗,不愿意在后方做服务工作。有一天,毛泽东去理发,边理边和这位战士唠嗑。毛泽东说:“你的理发技术真不错,把我变得年轻多了。没有你这样的理发员,我们的头发长了,还有战士们从前线下来,头发长了都找不到人理发。看来,你的工作和我的工作和前线的战士的工作一样,都很重要,都少不了。”这位理发员听了,觉得主席把自己的工作和前线战士的任务联系起来,很是感动,当即向主席表示,要安心在后方为大家服务。毛泽东对这位理发员委婉的批评,是一种很高的批评艺术,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开国中将莫文骅从l935年10月到l945年8月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一次,莫文骅起草了一篇文章,毛泽东为他修改。文章语句不通,逻辑混乱,修改起来很困难。毛泽东皱起了眉头,放下笔,让警卫员把莫文骅叫来。毛泽东笑着说:“莫文骅,你比斯大林还高明啊!”

莫文骅愣了,忙问:“主席,是怎么一回事?”

毛泽东说:“斯大林起草的对德宣战的文件,那么重要,才用了不到一千字,而你的文章竟有三千多字,不是高明么?”莫文骅不好意思地笑了。

毛泽东接着说:“但是,斯大林的文章虽短却把问题讲清楚了,而你啰里啰嗦一长篇,却难得看明白。”

“我写不好,所以请主席修改。”莫文骅解释说。

“你不是当过宣传部长吗?”毛泽东问。

莫文骅说:“战争时期的宣传工作,大多用口讲或写提纲,文章写得少。”

毛泽东“哦”了一声。

接着,毛泽东给莫文骅讲了怎样写文章、怎样抓住中心、怎样做到简练生动,并告诫他要向鲁迅讲的那样,文章写成后至少要看三遍。

聆听毛泽东讲如何写作,莫文骅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毛泽东这种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批评方式使人更容易接受,通过这种方式,大多数人都很快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并感谢党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从而更加努力地为党工作,更加紧紧地与党团结在一起。

毛泽东认为,批评不是对下属的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等等,而是善意地、公正地帮助下属认识、纠正缺点和错误,接受教训,以利再战。他所总结的批评的精要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一个人患了病,不能讳疾忌医,否则他的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同样,一个人在思想、作风上有毛病,就必须像接受医生的好意治疗那样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这批评不是为了害他,而是为了帮助他,拯救他的政治生命。

对犯错误员工的批评,态度一定要严肃认真,切不可用尖锐措辞、激烈语调来严厉批评,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员工出现过失的时候,老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老板可能不知道,当自己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员工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老板在呵斥员工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员工马上反应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

批评不应该永远是暴风骤雨,也应该有和风细雨的时候,这才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智慧。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任何人难免犯错误,即使是一些职务很高的人也不例外。对于我们公司干部的过错,我绝不会视而不见,对他们采取姑息宽容的态度。相反,我要提出书面批评,提醒他们改正错误。”松下幸之助训导人时,刚柔相济、恩威并举,而且从来都是以理服人。

有一次,松下幸之助手下的一个干部犯了错,他把该干部叫来,对他说:“我对你的做法提出书面批评。当然,如果你对我的批评毫不在乎,那么,我们的谈话就到此为止;如果你对此不满,认为这样太过分了,你受不了,我可以作罢;如果你口服心服,真心实意地认为我的批评确有道理,那么,尽管这种做法会使你付出一定代价,但它对你仍然是值得的。你通过深刻地反省,会逐渐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干部。请你考虑一下。”

听了松下幸之助的话,那个干部说:“我都明白了。”

松下幸之助又问:“是真的明白了吗?是从心底里欢迎批评吗?”

他答道:“的确这样想。”

接着,松下幸之助说:“这太好了。我会十分高兴地向你提出批评。”

正当松下幸之助要将批评书交给那个干部时,那个干部的同事和领导来了。松下幸之助说:“你们来得正好,我写了批评他的批评书,现在让他读给你们听听。”

那个干部读完批评书后,松下幸之助对他们说:“你们很幸运。如果能够有人这样向我提出批评,我会感到由衷地高兴。但是,假如我做错了事,恐怕你们只会在背地里议论,绝对不会当面批评我。那么,我势必会在不知不觉之中重犯错误。职位越高,接受批评的机会就越少。你们的幸运就在于,有我和其他领导监督你们、批评你们。而这种机会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松下幸之助批评人的方式,委婉含蓄、合乎情理,那位员工才会很愉快地接受。这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既不伤害下属的自尊,又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能自觉自愿地改正错误。

一个厂长发现几个工人在厂区抽烟。厂区是禁止抽烟的。厂长虽然非常生气,但是他并没有对几个工人“当头棒喝”。而是走过去,给每个人都递过去一支烟,然后委婉地说:“我们还是到厂区外面去抽烟吧!”几个工人听到这委婉的批评后,才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而厂长真诚的态度让他们一个个非常自责,都下定决心以后一定不会在厂区内抽烟了,有的甚至还戒了烟。

批评是否成功,检验的标准除了被批评者是否诚恳接受、是否改正了错误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下属对批评的反应。如果被批评者迅速改正了错误而且又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认可,那么,管理者无疑是具有高超的批评艺术的。 zsPbtAt4Y1msnfl9ZtjyDdQyLZS9uBhjBUxN+MFuXPcwBdIR5rhXUes97+w+Bxh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