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父亲是政府官员,但家里并不富裕。雷军读大学期间,父母的工资加起来不足300元,他还有一个姐姐也在上大学,雷军每个月要从家里拿走150元。雷军知道自己拿走了家里一半的收入,父母的日子会很不好过,所以他立志要做一个“自给自足的人”。
当时,向各种杂志和报纸投稿赚取稿费是雷军主要的收入来源。雷军是一个有心人,每次投稿前,他都会仔细分析每一份杂志和报纸的定位,分析每一个编辑的喜好,对症下药,很快有很多文章见报。仅在大二一年,他便在报刊上发表了30余篇文章。
靠着稿费和奖学金,雷军从大二开始就经济独立了。雷军对大学生活的评价是“没有虚度光阴”、“席卷了武汉大学所有奖学金,这个真的不吹牛”。他先后获得了“挑战者”大学生科研成果三等奖、武汉大学三好生标兵、光华一等奖学金以及两次湖北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雷军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字逻辑”,因为雷军几乎能回答出老师的所有问题,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在“数字逻辑”课堂上,老师总是先问大家,如果无人应答,就点名雷军来回答。
雷军从小就喜欢文学,他的骨子里有诗人的潜质,而他也真的可以像写诗一样写程序。他骄傲地回忆说:“读计算机专业,我觉得还是很适合的。所以我下的功夫比其他的同学要多,表现了一点儿小小的天赋,大家觉得我的程序写得很好,所以被作为范文在大二的课程里用。”
刚接触到电脑,雷军就深深地迷上了它。“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如果你的程序写得好,你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就可以指挥电脑干你想干的事,这个时候你是十足的主宰。每每你坐在电脑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国里巡行,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你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的东西。”雷军说。
当时计算机系机房的电脑不超过15台,上机资源很紧张。“我的解决上机问题的诀窍就是‘泡’,每天待在机房里磨蹭。我最好的运气就是别人不来,有空的机器;如果有人不懂,我也可以借指导之机用一会儿;实在不行,就坐一边看看热闹。”雷军回忆有时候遇到不好说话的机房管理员,死活就是不让他进去,“一般想泡机房就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到机房门前排队,武汉的冬天是没有暖气的,非常冷,但机房里又必须穿拖鞋,我们机房旁边就是一个风口,在机房门前穿拖鞋等上一个多小时就已经冻得直哆嗦,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因为雷军去得太频繁,以至于后来管理员看到他,不问他有没有上机票就往外轰。
后来,由于老师们都想让雷军帮着做课题,因此不止一个人把自己的机房钥匙给了他,他最多的时候同时拥有三个老师的机房钥匙。
武汉大学是全国率先实行学分制的大学,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雷军仅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同时,雷军还是系里20年来拿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满分成绩的仅有的两个学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