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儿子建一所学校

2011年冬天访谈胡老师时,他已经为自己的孩子办了一所幼儿园,在自己家,聚集了几个孩子,用的是美国的幼教体系。

我有一个孩子,4岁半,现在上幼儿园中班。

初中、高中生都在上外面的辅导班,幼儿园其实也有个创收的项目,就是自设辅导班。在我儿子就读过的幼儿园,每天的课程是从8:30上到16:00多,因为开设很多辅导班,就把时间缩短了,有时15:00多放学,因为16:00~17:00有一个辅导班。它们开设各类辅导班,有钢琴、舞蹈、美术、英语、识字等,并且每周5天都有,类别还不一样,有的家长5个辅导班都报,不报的孩子基本没几个。像我家孩子这样不报辅导班的是特殊的现象。我家孩子其实以前也报了一个画画班,因为他对美术感兴趣,后来我发现辅导班教育有问题,把孩子兴趣都弄没了。他每次回来都不高兴,比如他们让孩子涂色,必须先涂圈里面的,再涂外面的,很机械,老师完全按美术考级的方法,学完以后会有单子发给家长,说你小孩学完了,交几百块钱就可以考初级了。我看了就把它扔了,如果他要当画家,肯定跟考级没关系。

他们幼儿园总共两三百个人,其中学钢琴的最多,大概有七八十人,收费还很贵的,1个小时80元,小孩排队进去,没两分钟就出来。有的家长看不上幼儿园的辅导班,我们院有一个小孩和我们家小孩是好朋友,以前老在一起玩,上幼儿园后发现他们突然就不来我们家了,原来他妈妈买了一辆车,带着孩子在外面上辅导班,但我不清楚上哪些辅导班。我们家旁边专门有开设辅导班的,像集市一样。

我很宽松地培养我的孩子,根据他的兴趣慢慢引导,他喜欢画画我就让他画画,他喜欢写字我就让他写字。我从来单独不教他认字,在玩中学,学中玩。我发现一本幼儿识字书里的东西他几乎都认识,他现在想写,我就教他笔画什么的。我自己事前都会有准备,汉字、汉语拼音、幼儿识字写字,我准备得非常充分。比如英语,韩国那一套教材做得很好,10本他看完6本了。我让他自由交流,不是说放任他玩,玩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要在玩中学。要培养他好的习惯,晚上睡觉前肯定有一段时间学习,亲子阅读什么的,睡觉前肯定要看两本书,有时候一起看书,有时候我编一个故事,他接着编,知识什么的真的没那么重要。我现在最主要的感受就是父母每天生活要正常,夫妻间的关系要好。

在家里孩子主要我管理,我有个大的目标,我们家的孩子将来要做领袖,做将军,而不是奴隶。小孩子幼儿时期就是让他玩嘛,所以别的孩子上辅导班,我们家的孩子都不上。那些辅导班说实话我们自己都可以替代。我跟你讲一个故事,为什么辅导班对幼儿园很重要。这里就有很深的资本的关系,这幼儿园很厉害的。

有一次,我专门早点过去站在教室旁边,我想知道幼儿园到底教什么东西。那天下午,老师讲,哪位同学报了辅导班,哪位同学没有报,我现在把名字念给大家。报了辅导班的同学是表现很好的同学,没报的同学是表现不好的同学。报了的同学在额头贴个五角星,没报的同学在手上贴五角星。我家孩子在手上贴了五角星。他一过来就马上拉着我的手,跟我说:“爸爸,快去财务室交钱。”他知道,他一个班没报,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学生。所以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从小孩子就被商业化,这里面问题很大。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很生气,但也没办法怪老师,因为幼儿园给他们的工资确实很低,他们的额外收入全靠辅导班。我为什么关注教育这一块,也是因为我们家孩子从小上幼儿园就有厌学情绪,他不想上学,或者早上起来拖拖拉拉,直到现在去的时候还洒两滴眼泪,这里其实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我以前以为就只有我家一个孩子这样,但是现在看大家都是这样。这里是有资本的力量强加于幼儿园,老师一切向钱看,让老师真正爱学生是不可能的。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以前我和孩子妈妈有分歧,但现在好了。以前吵架主要是围绕孩子,比如说今天我想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让孩子去幼儿园,他妈妈会说不上学是自由散漫。但现在没什么分歧,我们进一步学习,知道现在小孩的培养只能靠自己,没有办法,我们都是自力更生。

我们探究的一些培养目标肯定不是应试教育里面的。现在我的孩子我是很满意的。我孩子比较保守,比如别人伤害他,他不会放在心上。他现在就想着玩,这不是很好吗?小孩子的天性嘛。他有各种古怪想法,想象力也很丰富,在家学习也很高兴,这不是挺好的嘛。

为了儿子,我一直研究教育。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学校教育是辅助的。我经常说,父母的生命有多大,小孩的生命就有多大。通过小孩可以知道父母是什么样的。小孩骂人,说明家长骂人,小孩动粗,说明家长动粗。

我现在还把孩子放在公立学校,是因为我有足够的信心抵挡这些坏的东西。他现在还小,还没有遇到一些残酷的事情,比如升学、考试。但是我知道小孩必须融入社会,所以我正在做准备工作。我一直在探讨中国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自己也要行动起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为孩子开一所学校,为中国没有出路的孩子开一所学校。做这个事情是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准备的,我跑了全国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幼儿园。首先的一个想法是要启蒙家长,家长要联合起来,向着一个方向奋斗。教育家长如果有足够的信心是可以抵挡不利因素的。如果小孩作业多了,我可以打电话给老师,让他不要布置那么多作业。如果像我们这样的家长多了,老师就会有所改变。老师都被家长惯坏了。

我的孩子晚上九点多睡觉,早上七八点钟起来,他生活很规律的,玩的时间很多,就算是学也是玩中学。他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我就引导他,没有固定的程序。比如认字、写字,他现在觉得写字太难了,我就搁一搁,等一等,趁着某一个空,再学学,再写写。小孩教育没有太复杂的道理,没有家长解决不了的事情。

你问我等孩子大点,会不会把他送到南外?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上南外的孩子可以有部分脱离高考的苦海,很多南外的孩子是出国的,或者保送的。在南京人心目中南外比北大、清华都好,它教你礼仪和西方文化,规定学会两门乐器,这是其他学校没有的,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那里。但对南外我不认同,那里面也是应试教育成分。以前我的想法,我家孩子没什么智力上的缺陷,想办法送过去,但后来我发现它其实也只是给你一个幻象,比如说南京有个书杰私立小学,要考核父母,家长是教师的优先收。比如教礼仪,让孩子彬彬有礼,会外语,参加了很多的比赛,考试分数也很好。它其实是把成人的东西教给孩子,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小孩子品格上的东西是很少的。它造成一种假象,比如里面的优质教育,很多作业是让家长一起做。它和家长联系很密切,导致有些家长吃不消,比孩子做得还多。但还是在应试的框架下,每天听写、背诵,写完作业让家长签字。

当谈及亲子关系的问题时,彭爸爸跟我们笑道:

现在我是孩子的“三陪”,陪玩、陪吃、陪睡。教育费用这一块很大,每个月800元,其他费用一加就1000元了。我家花费百分之六七十都在孩子身上,我经常给他买书,买书动辄上千元,还买玩具,时间和精力几乎都花在孩子身上。

有时我也会骂孩子,主要是有时候他不是很顺服,但是次数很少,我基本上都是鼓励他。批评他的时候,主要是初为人父母,有点承受不住负担。她妈妈性格急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带孩子带得多一些。

在中国要建一个家长圈很难。如果有,主要是一个家庭和另一个家庭之间,住得近,但这种亲密不能维持。比如说我以前和一个家庭很亲密,小孩子在一起玩,你家做一天饭,我家做一天饭。现在那孩子上辅导班了,学习压力一下就把这种关系拆散了,没有办法。我们做教育的,一开始就很关注孩子教育这一块,自己买些书看,去研究。我家孩子都是我一手带大的,根据我领受的理念去教育他。他摔倒了,我从来不扶他,都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小孩子经常做户外活动,以户外活动为第一位,我家小孩每天都在外面玩几个小时。

我是有信仰的,我的教育理念从信仰来。“不要惹孩子气,免得他们丧失志气”,教育理念就是这么一句话。你遵循信仰中一些原则就好。比如,把道理说给孩子听,但不要阻止他。我家小孩能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我会告诉他,跳下来是很危险的,小心腿摔了,但是我不阻止他,我从来不担心。我告诉他做这件事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但是他要犯这个错,这是他的事,当然是在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其实这样教育孩子,孩子的保护意识是很强的,他知道可能会摔疼自己,会十分小心,反而不易受伤。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启蒙,把孩子从应试体系中拉出来。想突围是不容易的,我做这个事情是很痛苦的,我想做这个事但是迟迟弄不起来,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信心,不能团结起来。说实话,我孩子应试也不会差,拼功力也不会差,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做的是和世界接轨,像国外小学,小孩从小要学会自我管理、自学,比如在教室里小孩在自己的格子间里学习,学多少自己定;还有自我探究,外国小学生学得慢,但小学生都会查资料,可以写几万字的论文。中国就是三年级学六年级的,人家六年级不是一样的吗?没必要太担心知识上的问题。其实要学会交流,要学会做人。这个事情任重道远,我们当然是有信心,只要我们愿意做,凡事皆有可能。

2012年秋天,一名在胡老师家上幼儿园的女孩考上了南外仙林小学,小区有些家长开始打听这个家庭幼儿园,然而胡老师不愿意他的家庭幼儿园变质。在南京有不少高收费的幼儿园,它们给家长的盼望是:孩子能考上南京的名小,如南外仙林、南师附小,不额外交择校费。

如今,胡老师的学校有了四个孩子,开设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办学资金、师资建设、教学体系依然是胡老师尚未解决的难题,然而胡老师说他会坚持探索下去,因为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着走着,便就有了路。

一名在胡老师小学校做义工的大学生写下了一篇观察笔记,观察的对象是胡老师的儿子Peter:

每一次照相机对准这个只有6岁的小男孩,他总是迅速地伸出他的“剪刀手”、大咧着嘴、眼睛眯成一条缝地将他那灿烂的笑容如花一般撒出来,孩子独有的快乐瞬间定格在你的相机里,同时也定格在你的心里。孩童快乐的笑容背后,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了解、观察和总结。

Peter和我相处了一年多,在琵琶湖最初接触他的时候,他表现得甚为害羞。“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我问他。躲在爸爸的身后,很久才从嘴里挤出他的名字:“齐齐。”旁人逗他笑,他也是浅浅地一笑,不愿意多说话。近两年的在家上学,让他乐于表达自己,因为内心释放没有任何的压力,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在家上学,我做他的英语老师,接触得更多,更加了解到:他乐于表达自己并不单单是因为没有压力,还有其他的原因。每一天,只要我一到学校,他就会眉飞色舞地跑到我的面前。

“老师,你进门的时候看到我的新球鞋了吧,昨天我跟我妈妈一起买的……”

“老师,你看,我刚做了一把刀,是用包装盒里的泡沫做的。快看,我可以拿去切菜,‘咔咔咔’……”

“老师,你知道天天吗?她家有一个游泳池,夏天的时候我经常去游泳,今年夏天我带你一起去吧!”

“老师,我跟你讲,我们学校小朋友的桌椅是在宜家买的。你知道宜家吗?那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家具和好玩的东西,你上课用的小闹钟也是在那里买的……南京就有一个宜家商城,在‘卡子门’那边,你从我们家出发的话,可以坐118路公交过去;如果你从你住的地方出发,嗯,你可以坐地铁2号线,在新街口转公交过去。”

“老师,你知道珠海吗?我去年寒假去了,在那边我还看到了海。珠海有好多热带水果。”

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的义工,他也可以和她聊得起来:

“老师,你考我数学吧!”

“你家住在迈皋桥?坐141公交可以过去。”

“你地理挺好的嘛!”

“那你问我线路,好不好?”

……

Peter只顾把他知道的、想说的一股脑倒给你,不管你是否回应。我在他说的时候认真地看着他,时不时地针对他的话提些问题,让他尽可能描述更多的细节。

从Peter与我们交流的内容上看,他表现出的是很强的自信心:主动叫别人考他数学,主动和别人交谈公交线路。这种自信除了来自Peter爸爸对他长期的鼓励和全心的教育,更重要的来自于他的同辈群体。和Peter一起学习的还有三个小女孩,一个只有4岁,年龄小,没什么基础,但是聪明伶俐,对所学和所接触东西能很好掌握;另外两个女孩来自同一个家庭,一个6岁,一个8岁,此前一直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带着,天天坐在电视机前,缺少早期教育。Peter在几个孩子当中没有任何压力,以至他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和明显的优越感。他常常在小朋友面前高呼“我会!”——“我会切菜!”“我会从200倒数!”“我会这个单词!”“我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一次手工课上,Peter做完老师教的手工,借了老师的书自己照着书做剪纸,剪了一个大大的菠萝,其他小朋友都替他欢呼。他借势又剪了一座城堡,边剪还边说:“谁来看我剪纸啊?”其他小朋友都忽视了老师的存在,瞪着大大的眼睛围着Peter看他剪城堡。

Peter还表现出较强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出游时他会主动和其他三个小朋友商量每个人拿什么东西,游戏时他会主动分配每个人的角色。一次我在旁边观察他们玩耍,Peter把运动器材上的圆盘看成一个个可以转动的微波炉,说:“可以做烤鸡啦!”但是只有三个圆盘,有一个朋友没有“微波炉”,三个女孩发生了争执。Peter见状就说:“要不我们来开饭店吧,三个人当厨师,一个人准备材料。最大的比较能干,准备材料好不好?三个小的做厨师。老师,你当我们的顾客好不好?”这样,就在他的协调下,准备材料的忙得不亦乐乎,三个厨师各自分工,一个做烤肉,一个做炒菜,一个做甜点,而我这个老师,在这些小朋友开的饭店里“美美饱餐了一顿”。

Peter在音乐上很有天赋,他在没有任何乐理的情况上,连续听一首歌几遍,就能在钢琴上弹出来。这个天赋的展现,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Peter爸爸对孩子教育的宽松,他认为:“钢琴就是玩具,孩子就应该在玩中学。”Peter在没有学钢琴的时候爸爸就给他买了一架琴,没事的时候他可以玩。Peter表现出他的音乐天赋后,Peter的爸爸并未采取积极行动,趁现在抓住时机充分发挥Peter在钢琴上的禀赋,他只是请一名学生家教每周来给Peter上2个小时的课,其他时间Peter并没有得到指导。

卡尔·威特认为:“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会成为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命定一生会庸碌无为,一起都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事实上,是父母操纵着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孩子的优劣成败。” 5MBryhRXfZoC9EIFSRzcXyRLgyUBus7r1CEi0PuY4cptupWY5wxxUJWAOJYI5S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