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十世 ① 可知也?”子曰:“殷因 ② 于夏礼,所损益 ③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 ①世:三十年为一世。也有人把“世”解释为朝代。②因:因袭、沿用、继承。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
译: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礼制)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减少和增加的内容可知;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制,废除的和增加的内容也可知。假设将来有继承周朝而当政的人,就算是百世以后的情况,也可预知。”
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增减、兴革的意思)。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沿袭,也有改革、变通。由此可知,孔子并非保守派,但也不是激进派,而是渐进式改革的代表人物。以改革促发展,但是离开了传承,跳跃式的改革往往以失败告终,以革命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付出的代价或者比收获的更大。
历史不可以重来,但是,大胆做出系列假设:如果太平天国革命不发生,如果五大重臣出洋考察不夭折,如果戊戌变法不失败,如果抗战胜利后国共合作共建,如果中国不发生这样那样割裂历史和文化的革命,当代中国,或许是另外一番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