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版前言

十年一剑天地心

我想重新解读《论语》,朋友皆不以为然。或以为注者繁若星辰,多一个也不能改变天空格局;或以为作品汗牛充栋,没有重注再解的空间。我重新解读《论语》的冲动源于对教育的思考,源于寻找教育迷失的本真,目的在于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于培育养护中国人的心灵的沃土。

教育的本真是精神活动,而非物质,因为物质形态原本存在于宇宙。而现实的中国教育却迷失了本真,中小学几乎沦为知识和智力的堆积和训练场所,大学几乎沦为职业训练场,教育没有真正关注人的精神,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态度,关注人的价值观,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关注人的个性发展。有人说:“西方人重视个性,我们重视共性。”这的确是中国教育的误区,但不是最大的误区,最大的误区是迷失了本真:学生心无信仰,心无价值,心无所依。为了考察西方教育养护学生心灵的做法,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考察了117所国外中小学,西方学校教育普遍做法是:通过宗教活动,让学生学会包容、宽容、博爱;通过历史教育,让学生学会热爱国家和民族;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尊重;通过通识教育,让学生认同民主、自由、法治等核心价值观。而中国教育至今没有解决灵魂养护问题,没有解决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没有解决人生观的建立问题,没有解决伦理规范的养成问题,没有解决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问题等等。

为了探索宗教对教育的作用,对滋养守护中国人心灵的作用,我曾经多次只身前往道观和寺庙“修行”。2002年5月,我曾在某道教圣地住下,访问我能见到的所有上山朝圣的信众,愿接受上山目的调查的有1378人,其中129人来的目的是看风景,占9.36%;107人是随着大流,没有任何目的,占7.76%;1142人是来祈求升官、发财等,带着期望而来,占82.87%。愿意接受采访捐献“善款”的目的的人共计373人,其中303人为自己祈福,占81.23%,70人为亲属祈福,占18.77%。这就是中国本土道教在国人心中的真正地位和作用。

2002年8月,我独自前往某佛教圣地“修行”,为了体悟佛的精神,我计划吃全斋修行10日,每天三点半起来与众僧和信众一起做早课、念佛经,坚持了5天,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极个别人做早课精神不集中,哈欠连天,缺乏对佛的虔诚与敬畏。5天里我共计采访前来礼佛的信众396人:其中来此求官、求财、求子、求学、求爱者共计304人,占76.76%;随团旅游没有特别目的的55人,占13.89%;33人虽明确有目的但笑而不答,占8.33%;8人为父母、长辈祈福,占2.02%。——佛教将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吗?我也曾经在某寺看到了佛教协会写上墙的善款与福报之间的“买卖关系”:50万多少福报,100万多少福报,500万多少福报,5000万多少福报……如果福报直接以善款多少为依据,穷人岂不是永无翻身之日?悲哉!

2002年的圣诞节,我曾经打车、步行,一个人“流连”于广州各大圣诞狂欢之地,访问过狂欢中的少男少女139人,仅有7人愿意对我说为何出来过圣诞节——也许他们内心深处十分鄙视我这位不知趣的大叔,竟然会问这样可笑的问题。西方宗教给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留下的除了圣诞的狂欢之外,还有什么呢?我真的不清楚,也感觉不到。

在数据和事实面前,我彻底失望,也选择彻底放弃。2003年元旦,我一头扎进传统文化的海洋,这一进去就是十年。除了继续研究东西方教育之外,工作之余,尤其是节假日我便集中精力研究传统文化,曾经研究过《论语》《孟子》《荀子》《诗经》《尚书》《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鬼谷子》,最让我眷恋、最让我流连、最让我执着的是《论语》。想不到十年之中,我居然读了30个注解《论语》的版本。

我有这样的读书习惯:一是做记号,别人精彩而我认同的做上标记,一遍读完后再回味;二是做旁批眉批,随手、随心写下自己的意见和感想;三是读完之后再回头至少看三遍,并且写下对一本书的整体评价和思考。当我读完第一本《论语》(巴蜀书社《四书五经》),我萌发了解读《论语》的冲动,就开始把我读《论语》的思想、思考、情感、体悟等一一写下,不求别人认同,但求真心所得——儒家所谓求仁得仁,我相信来自心灵的泉水最能感动人。

我读出了真实的儒家。我用自己的学养、智慧、才情,还原了真实的孔子和真实的儒家。儒家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本、人道、人文,以人为本是儒家最本质、最核心、最真实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用于社会管理就是以民为本,用于教育教学就是以生为本,孔门课堂师生人格平等,关系和谐融洽,气氛自由热烈,民主表达思想。在我眼里,孔子是仁者,是人本主义者,是人道主义者,是人文主义者,其开创的东方人文精神,不仅是中国人需要恢复的精神传统,也是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海内外不少儒学研究者认为,儒家起源于巫术,起源于丧事,大谬不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但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却在西周文化。儒家思想,尤其是民本思想是孔子在整理西周文化典籍过程中发现、发掘、提炼而逐步形成的。儒家主张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孔子开民办教育先河,开贫民教育先河,将教育从宫廷转移到民间,通过教育改变贫民的命运,这绝不是保守主义者所能为。孔子开素质教育先河,实现了有教无类,孔门弟子无论是富甲一方的子贡,还是率性而为的子路,抑或人不堪其忧却不改其乐的颜回,甚至“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都能得到尊重和关爱。孔子敬畏生命,尊重个性,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个个有个性,有特长,并非现代教育的标准化生产。

我读出了唯美的儒家。很多学者误以为《论语》精华与糟粕并存,但我却读出了一个唯美主义的儒家。本书中,没有消极,没有颓废,没有丑陋,没有糟粕,只有精华,只有乐观,只有美丽,只有期待——对学生有期待,对社会有期待,对国家有期待,对未来有期待。

我读出了永恒的儒家。“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上天将以孔子为精神导师,引导中国人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先进,从黑暗走向光明。至今,很多学者认为,孔子开创的儒学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曾经发生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儒家学说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其实,成为社会桎梏的是伪儒学,绝不是原生态的儒家思想。我从《论语》中,读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尚中贵和、勤劳简朴、博爱泛众、天人合一等民族精神和儒家伦理,这是养护中国人心灵的最宝贵的精神源泉。我从《论语》中读出了儒家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取向,读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怀,读出了以教为政的教育追求,读出了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读出了自由讨论的教育模式,读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读出了全面发展的课程建构,读出了慎独正己的修身方法,读出了积善成德的德育路径,这些恰恰是当今教育缺失的最宝贵的传统,也是永恒的教育智慧。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承载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承载了儒家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承载了中国人的情感、态度、信仰,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底色、基调。《论语》之于养护学生的灵魂,之于守护国人的精神家园,之于教育回归本真本质,之于恢复人本思想、人道主义、人文精神等,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这一切促使我发宏愿重新解读《论语》,建构养护中国人心灵的精神家园。

或许有人质疑《论语》成书于两千多年以前,是否能成为当代人的《圣经》。我的回答是:能够。孔子处于人类文化的原点时期和轴心时代,人类几乎所有的人文大家都出自这个时代:孔子、老子、孟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是奠定人类思想基础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们几乎同时对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最根本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回答,其思想和著作具有永恒的价值。同样是对人伦问题的思考,为什么现代学者的思考没有人超越孔子?假如学者越来越像商人,假如自称为思想家的人自己心无所信、心无所属、心无归依,他有能力有资格思考人类的根本问题吗?他思考的结论能相信吗?

本书的创作历时十年。我生性喜欢安静,即便到了最热闹的地方,内心也守着宁静。这十年中,白天高效思考,研究、解决教育问题,晚上则静下心来研究《论语》等儒家经典,双休日足不出户,读书、思考、写作,除了出差从不间断。几乎每天八点半之后,我都会静静地坐在书桌旁边,一边听着窗外内环路刷刷的车轮声,一边在电脑键盘上发出哒哒哒哒的敲打声。如果是双休日,往往从华灯初上,读书写作到万家灯火,再到万籁俱静。

2012年5月,本书第三稿完成,我已感受到了心力的极限,虽然自己觉得仍不满意,但是不知道下一步修改的方向和路径何在。在这迷茫的时候,我选择暂时放下,继续读书,一口气再读了奥维德、卢梭、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因缘际会而燃烧起生命激情,从2013年8月9日开始,用了半年的时间,对本书做了第四、第五、第六次修改。这半年的修改,是对我生命潜能的挑战,是对情感张力的挑战,是对心力极限的挑战。这半年的修改,使本书不仅有思想,更有激情!如果一定要说本书与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解读《论语》的版本有什么不同,我想最根本的是这是我用生命触摸、体认、体悟儒家文化的心泉,是生命激扬的弦歌,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者长歌当哭的呐喊。读《论语心读》,能喝到心泉,能感到心跳,能感受生命的激情、生命的眷恋、生命的执着。我不想只是在书店里增加一本谁都可以翻一翻,甚至谁都可能买一本,但是却没法看完的《论语》。我渴望,只要你拿起《论语心读》,此生就不愿再放下。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叔本华说,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事物是意志的现象或表现。我深以为然,教育改变人心。心中有爱,就会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生活,就会有爱的能量场,就能感染周围的人,形成爱的场域并改变社会的心理结构;心中有善,就会善待自己,也会善待别人,就会形成善的能量场,就会融合和改变周遭的场域。心中有爱,心中有善,心中有慈悲,心中有期待,自己在变,周遭在变,世界也在变。本书目的在于让教育找回精神情感活动的本真,目的在于找回丢失的价值、迷失的精神、缺失的信仰,目的在于建构一个心灵家园,营造一个精神家园,让心有所依,心有所属,心有所归。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无力直接改变世界,但是能改变自己,能改变人心,并因之而逐步改变社会。

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的确想为社会恢复或建构核心价值观,为国人建立精神支柱,为曾经被曲解、肢解的先秦原生态儒家思想接续生命,为后世人建构精神家园以期社会永远和谐和平,这是我的追求,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西方人有一部《圣经》,《圣经》之后再无《圣经》;中国有一部《论语》,《论语》之后再无《论语》。《论语》不可复制,但可以解读。十年一剑天地心,我坚信《论语》对守护精神家园、维护文化根基、养护国人灵魂、恢复教育本真,具有其他任何经典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初读《论语》,觉得删减《论语》是我的使命,但是研读了23个解读的《论语》版本之后(我重注《论语》从读23个版本开始系统写作,如今已经研读30个版本),才坚信《论语》如《圣经》一样,应成为国人案头、床头、心头的经典。让《论语》成为中国人的《圣经》,是我用心研读《论语》的初衷,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信仰!

柳恩铭
2014年4月 PvWxO00EwevEnb6alBVvqcjPw9abKvP9+5HvP9yquwRF/zsZb4EJwffgDHbzzPL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