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2 以和为贵

有子曰:“礼 之用,和 为贵。先王之道 ,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注: ①礼:春秋时“礼”泛指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所说的“礼”,既指“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道德规范。②和:和谐,其对立的词是“同”,讲究的是不同类的事物能够和谐共存,不同的思想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而共同发展,不存在用谁来指导谁,也不存在谁消灭谁的问题。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④斯:这、此。这里指礼,也指和。⑤节:节制,限制。

译: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圣明君主的治国方法,最值得称道的就在这里。事无论大小都遵行和谐的原则去做,有时候行不通。为求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那是不可行的。”

心 读

“和”是中国古代所崇尚的最高价值,也是儒家贡献给全人类最宝贵的哲学思想。有若所赞美的“和”是“礼”的价值存在形态,有若认为“礼”的价值就在于实现平辈与平辈、晚辈与长辈、百姓与官僚、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谐相处。而孔子进一步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尊重他人,但是保持人格独立,思想独立,主张独立。“和”的社会价值在《国语》中表述更明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意味着不同人的相互尊重,君子相聚追求的不是知识、能力、个性的相同,而是不同个性、不同见解的相互包容,和生共长。“和”意味着不同思想、流派、主张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各有所长,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可以产生新的思想。“和”意味着不同类的事物可以共存共荣,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繁荣。“和”是礼的基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理解了“和”的含义,才能正确理解儒家倡导的“礼”;没有不同人、不同思想、不同类的“和”,“礼”就成为纯粹的制约,成为僵化的规范,甚至成为人类发展的桎梏。 i4NGZYDr4om9dfX8AGP/lA/JBxns8SX5+ZB9lBZ0vd16bGvQgrS1XJM/ILgQOK8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