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西游记》里,经常会听到唐僧在作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来自“中土大唐”。还有一些武侠小说里经常会提到“中原”,这“中土”、“中原”指的是哪里?恐怕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了。其实指的就是河南。
河南是整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都是从河南出现的。河南曾多次成为历朝历代的都城,地理位置也非常好,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在古时候,得到了河南就等于占领了中原,统一了江山。
在河南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中国的七大古都中有三个分布在这里,它们分别是安阳、洛阳、开封,尤其是洛阳城,它见证了至少十五个朝代的兴衰。
自上古时代的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开始,河南就是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主要战场,后来的商汤来夏、武王伐纣,都是在这里展开大决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强争霸同样是在这里进行的,直到秦朝统一六国才告一段落。秦朝以后的千百年间,这里又不断上演着改朝换代的历史话剧。
洛阳居中州之中,背负邙岭、黄河、太行之险,南有中岳群山,四水交流,土地肥沃。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四方辐辏,被历代帝王看作最适合建都的风水宝地。洛阳经历过20多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每次都受到战火的破坏。直到隋唐两朝,才让洛阳得到了修整,成为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唐末的“安史之乱”使洛阳迅速走向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除了洛阳,还有一个七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城,也是让人不能忽略的。可能大家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包青天》,片头曲的第一句就是“开封有个包青天”,而包大人所在的衙门也是开封府,这部电视剧让人们记住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也记住了这座名城。
历史上,曾有七个朝代在开封城建都。北宋时,开封作为都城,称为东京。城市建筑雄伟气派,堪称一流。是一个工商业发达、文化繁荣的国际大都会。公元1126年,金军攻陷东京,把宋朝的皇帝掠到北国,在这里大肆烧杀掳掠,开封顿时成了一座凄凉的“废都”。
北宋末年中原战乱,使大批贵族、文人迁往江南,使开封和整个河南迅速走向没落。
河南这片土地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也记载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政治格局变换和文化的变迁,这个地方的文明一次次被自然地或人为地打断,文明成果被一次次的毁灭,剩下的只有贫穷和落后,还有一群在战争和灾难下依然坚强活着的人们。
不管怎么样,这片土地曾经繁荣过,曾经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向四处散发着古文明的光彩,还产生了一批令人敬仰的忠勇之士。
在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王统治时期,他暴虐无道,忠臣比干冒死相劝,却被纣王处以挖心的极刑。现在河南光辉市还保留着比干墓和摘心台等遗址,让大家记住这位老忠臣的义举。商朝灭亡后,伯夷、叔齐宁死也不降周朝,最后在首阳山绝食而死。这种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俗话说“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这种从一而终的精神是忠义人格的表现,他们宁死也不做“贰臣”。大明朝忠将史可法,被清军俘虏后,宁死不降,和他同朝为官的洪承畴,在松山之败后降清。后来黄石斋先生被清兵抓住关押起来。洪承畴前去看他,黄先生对他不理不睬。洪承畴出来后,黄先生拿起笔来迅速写下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这幅对联暗嵌着史可法和洪承畴两人的名字,意在歌颂史可法的忠贞不二,嘲讽洪承畴的变节。洪承畴虽然也为大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乾隆修清史时却因他为判明降清的人,所以将他列入《清史·贰臣传》。由此可见,谁都尊重从一而终的人,而看不起变节之人。
史可法就是河南人,但河南像他这样铁骨铮铮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对民族的热爱和绝对的忠诚。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涌现出吉鸿昌、杨靖宇等一批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忠烈之士。
河南是文化厚达三尺的文明古地,河南人在对知识的看法上,深受千百年前的儒学的影响,一直秉承着“学而优则仕”的祖训,对后辈寄予莫大的期望,为了让孩子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做父母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正是一辈辈河南人的重视教育,使得河南人中满腹经纶的人比比皆是。河南的孩子个个学习刻苦,河南学子在各地高校分布很多,而且学历高的河南学子也很多。河南人非常重乡土之情,他们耐得住寂寞,且乐在其中,能生活在自己的乡土上,觉得无比亲切。河南人这种乡土情怀,体现了他们团结的宗亲力量,正因为这样,多数的家庭都会在成长为一个大宗族后,上一辈一声令下,子侄辈的小伙子们就卖力地干。
在河南流传着这样几句话,从中就能看出河南人对家乡的依恋:“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郊”、“父母在不远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好出门不如歹在家”。这就是河南人恋家的真实写照。但现在河南人对守乡的新解就是建设家乡,造福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