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得中原者得天下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就有中原上国之称,曾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创造了一个一个辉煌的时代。

从地理位置上讲,河南地处中部,古称河阳、豫州,因为黄河途经其北部,所以称为河南。谁都知道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有史可查的大的改道就有26次,小的改道更不计其数。黄河改道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使得黄河被称为“害河”。清朝时期,黄河多次决口,几十万灾民无奈之下流迁到周边各省。这样逃亡似的人口迁移现象在河南非常多,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主要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周边省份的百姓看到河南的难民,就以为河南一定非常穷,这也导致了他们地位的低下,受到人们的歧视。也因为贫穷,不规矩的人就更多,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这些饱受灾难的百姓来说,“知荣辱”就有点不现实了。

河南在古代就是中原,古语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十有八九的战争都是在河南进行的。河南的开发较早,农业富庶、经济繁荣,地理位置又好,任何一个有野心的统治者都不会放弃河南,是兵家必争之地。想夺天下的人们为了自己的野心,在河南大地上不断的发起战乱,用河南无辜百姓的鲜血铺起自己走向成功的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居然炸开了郑州花园黄河堤岸,使河南百姓死伤近百万,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难民只能流入周边各省,成为受人歧视的流民。

当然了,贫穷只是河南人受歧视的一个原因,他们被其他省份的人歧视的原因非常复杂。都是有一点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的。比如说河南人要办的四件大事“给地球镶金边,给黄河装栏杆,给珠峰修台阶,给长城贴磁砖。”这些都是在讽刺那些“假大空”的官僚主义,其实歧视或丑化河南人,也是在丑化中国人自己,因为河南代表着中原文化,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也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河南人性格上的问题,很多中国人身上都有。

而真正让河南人形象扭曲的还是近几十年来的政治运动。据《无悔人生·杨献珍》记载,杨献珍在中国大跃进期间曾主动请缨来到河南,因为“当时的河南省,据报纸报道,样样都好得不得了,居全国第一,号称千斤省。小麦卫星、玉米卫星、钢铁卫星,一个接着一个放,好不热闹。”某卫星公社小麦亩产吹到了7320斤,而当时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还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题目就是《揭开了“7320”之谜》。等他到河南一看,卫星全是假的,普遍营养不良,人人患有浮肿病,很多人饿死了,杨献珍把这形容成“这是叫花子共产主义,甚至比叫花子还穷,因为叫花子还有一条打狗棍呢!”。

那时,“假大空”在河南名正言顺,干部的工作就是弄虚作假。有一位县委书记在演讲时这样说:“不虚报,就不能鼓足群众干劲;不虚报,就不能促进大跃进的形势;不虚报,就于群众脸上无光!……”

文革时期,全国第一张大字报就出自河南;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第二天,河南省第一省委书记马上紧随其后,公开了他本人的《我的一张大字报》,首创全国第一个省委书记支持造反派先例。于是,一时间上行下效,造反成风。十年动乱时期,派性斗争最早出现在河南,省先响应江青“文攻武卫”号召发动武斗的又是河南。对于河南来说,造反起家的人一个个都如日中天。所以学者认为,为什么河南向来受灾最重?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意识形态过敏,爱跟风,爱走极端。这和河南人一直生活在战乱和灾害中也是分不开的。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由于河南人口多,底子薄,转型慢,发展空间有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经济一直不景气。他们的平均工资成于全国之末。于是乎,那些少数在政治上惯于搞“假大空”的河南人,又把这套方法转向了经济领域,干起了仿冒假劣、自取其辱的事情,拿出当年文革搞运动时的狂热劲儿,动用直升飞机撒广告并酿成大祸,这样的做法令其他地区的人感到匪夷所思,这说明他们无法与时俱进。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河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无法给自己带来利益,才开始做出改变。

其实河南人性格非常耿直,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原文化的丰富营养中,这使得他们非常聪明机智,河南人具有南方人的精明和北方人的彪悍与耿直,可算得上是文武兼备。正是这份文武兼备,这份文明与野蛮的交织,再加上民族长期积累的劣根性使其他省份的人们在河南人身上吃了不少苦头。所以他们会说河南人不讲信用、野蛮、不讲道理等等。 hqlgFhk9LTujZN1qM9AVeEkfPGfenjofJ1o9K+vUVu9WnPl5M3sCKSvkuitL21Z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