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读书人都喜欢在枕边放一本书,入睡前翻几页。连我那读小学的孙儿睡前都要读几页书。他说,不读书睡不着。他的这种枕边阅读习惯完全是受家人的影响而形成的。
这种枕边阅读是极富个性且多样化的,而这种阅读趣味和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其实是阅读文化本质精神的最好体现。唐朝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中有“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的诗句,其中所描写的或许是秋意阑珊的午后,读几句枕边书的意境,而这正是诗人陶然忘机的逸兴所在。
今天,职场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压力日益加大,丰富自我生活的体验已成为转移压力的一种方式。作家刘心武说,凡是读得入心的、留下深刻印象的、至今回味无穷的、最惬意的书,确乎是取卧读姿势的居多。他说,尤其在冬日,钻进雪白温暖的被窝中,枕头发出洗涤晾晒后的一股阳光的鲜味,读着自己百读不厌的旧书,实在是人生之最乐。我今日是一个闲散的退休老人,除了读书,别无所好。我的枕边也常放着一些历史书和人物传记,我读它们除了以古鉴今,以人为镜,视古今为一脉作综合考量、观照现实外,其余的目的全是为了清心。
温家宝说:“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句话源自古罗马帝国皇帝兼哲学家马可·奥勒留撰写的《沉思录》。温家宝说:“我把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一百遍,天天都在读。”以政治为业的领袖人物常把历史和哲学著作当作枕边阅读的首选。
奥巴马曾经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上说:“危机,美国曾经经历过,我正在读一本关于罗斯福总统上任百日的新书,帮助非常大。”后来,奥巴马的这本枕边书《无所畏惧》成了不少政治家的必读书。政治家是为国家把舵的人,他们的枕边阅读离不开“有所为”的目的。
有出国经历的人多半会注意到,在西方国家一些旅馆房间的床头,常摆着一本《圣经》。我去日本看到不少宾馆都是这样做的。历史学家余英时曾就此提出一个建议:中国旅馆的每个房间都应该放一部《四书》,总会有人翻两句,得一句有一句的好处。
夜晚是人们枕边阅读的最好时间。记得黑格尔说过,哲学犹如米涅瓦的猫头鹰,不到黄昏不起飞。英国作家劳伦斯也说过,夜晚是我们读历史、悲剧和传奇的时间——所有这一切,都是往昔的,是过去的声音,是已经完结、已经终结的事物的声音,不是甜蜜的终结,就是苦涩的终结。
阅读从根本上说是私领域的事,它足以构成某种抗衡公领域的力量。当内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蒙尘时,枕边阅读便是一种擦拭。以上这些哲人和作家告诉我们,夜晚是我们思考、反省的最好时间。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灵魂相对安静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摘掉白日的世俗面具,卸下心灵的盔甲,面对自己赤裸裸的灵魂和一个真实的自我,而阅读,也必得有这样一个自由的、随心所欲的精神状态。此时的枕边阅读,自然会成为我们灵魂的托庇之所,其中至关重要的是,那些恒久的、有益于道德形成的价值,会通过枕边阅读潜移默化于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