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白首之年未释卷

古之孙思邈,活到101岁,自谓“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这让我想到了周有光。他现在109岁,何曾释卷?他每天都在读书或与电脑打交道。

读他的《我的人生故事》,你会喜欢上善求知、有爱、讲真话的周有光,也会感慨,一位一百多岁的老人,居然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2003年冬到2004年春天,周有光生重病住院,他的99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病愈回家,他说:“再过斗室读书生活,消磨未尽的尘世余年。”他几乎一刻也不能离开书本。他读书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知道反思”。他说:“聪明是从反思中得来的。近来有些老年人说,他们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探索真理,这叫作‘两头真’。”通过反思,“才明白什么叫作‘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作‘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他把“朝闻道夕死可矣”当作最好的长生不老的滋补品。可见,人瑞周有光是当今手不释卷的一个典范。

我先是读了周有光的《朝闻道集》,后来又读了他的《拾贝集》《静思录》《百岁忆往》,他的文章给我激励,让我更加珍惜时间。人的一生,最有意义的还是读书。

最近,我从《博览群书》杂志上读到活到104岁的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介绍另一位历史学家张舜徽的故事,他引用了一些文字。我抄录如下:

当代史学家张舜徽就是较能坚持治学到底的一位,他少时就赶快读完一些大部头书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冲击,仍出大批研究成果,共达三百七十多万字。就是上了70岁,仍努力治学,从未放松过。他自述:“一生自少至老,从来没有晏起过;日历上也从来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在学术研究工作上,没有放松过。经过长期奋斗,不独不感到疲倦,反而觉得精神愈用愈出,聪明愈用愈灵。到了晚年,总觉工作做不完,非努力前进不可。所以现在虽已七十,每晨还是四点钟起床,盥洗、叠被、整顿几案都毕,便开始工作。不自觉其疲困,感到乐在其中。这样的自强不息,自问还可坚持下去。”这位被称为“没有文凭的历史学家”,能够从少年到老年一直坚持努力研究,真是很可贵的一个模范学者。

张舜徽生于1911年,病逝于1992年。他是博古通今的著名学者,一生笔耕不辍,著述字数超过一千万字(当然是手写)。出版书籍内容涉及小学(文字、声韵、训诂之学)、经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方方面面。据他的女儿张屏介绍,逝世前一天,他将自己全部的手稿和各种版本的著作亲手交给了湖南图书馆馆长,由湖南图书馆保藏,办理交接手续,这是应湖南图书馆建立湘籍名人库征集工作的工作者多次请求而做出的决定。张舜徽终年82岁。

蔡尚思生于1905年,病逝于2008年。他出版过《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王船山思想体系》等多部学术著作。他是80岁才退休的,退休之后还陆续撰写了《中国礼教思想史》《周易思想要论》《墨子思想要论》等一批新著。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约400万字共八册的《蔡尚思全集》。相比于张舜徽,蔡尚思更长寿,他活了104岁。

斜阳草树,往事并不如烟。这几位学人的读书与著述、追求与反思,构成了中国文人内在精神的不同侧面,幻化出百态千姿,奕奕风华——这些百年的灼灼光华,不应止于备忘,而更应永存以作反思观照:爰鉴已往,以追来者。 2ZtrxQ2Kke/weqSkN4kgb1avaecftBvrPVY8SYKIpH+BjeWX74HhascNXZqjzZ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