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富有效率、成果显著,可是,现实并不如人愿。高效率不是与身俱来的能力,高效率的习惯需要后天锻炼和培养方可养成。很多不具备高效率习惯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修炼。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通过改变一些固有观念和行为来提升效率。如果你抱持消极和错误观念,那么,你的现状将难以得到改善,只有找到这些效率的敌人,才能提高效率。概括起来,效率的敌人有:
★ 缺失明确的目标;
★ 半途而废;
★ 轻重缓急不清晰;
★ 不专注于成果;
★ 时间分配不合理。
你是否一直在等待工作?也就是说,你基本上不会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只是因为外在力量的推动才使得你有事可做,不至于无所事事。
德鲁克告诉我们:卓有成效的人从来都是先有目标再开展工作,而不是因为有了工作才设定目标。没有目标作为指引的行动,就像射箭没有靶心,箭射出去了,却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射箭。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乐羊子的人离开家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拜师求学。
有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织布,乐羊子突然回到家中,妻子很惊讶地问:“你的学业这么快就完成了?”乐羊子喃喃地说:“学业还没有完成,可是我在外面,天天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妻子听了,转身拿起织机上的剪刀,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了的布剪成两段,乐羊子忙上前阻挡,他的妻子就对他说:“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丝地累积成尺、成丈、成匹,是长期辛劳的结果,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白白浪费了时间。你读书求学,不是也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吗?”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所感动,于是立刻离开家,继续拜师求学。
几年后,乐羊子学成归来。
乐羊子的妻子生动地为我们诠释了坚持不懈的道理。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么因为害怕困难而退缩,要么因为改变目标而转弯,而最终他们将一事无成。
很多人被接二连三涌来的事情摆弄得晕头转向,结果没有一件事圆满地完成了。如果仔细加以分辨,就会发现,那些混杂在一起的事情,有些根本不重要,有些可以向后延迟,有些可以委托给别人做。正因为没有分清轻重缓急,才造成混乱的糟糕情况。
你是否经常发现结果和最初的预想相差深远?于是,你不禁问道:“为什么成果总是偏移目标呢?”因为你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专注于目标。为了尽快、顺利地抵达终点,你向困难做出了妥协。你选择了捷径,却将目标抛置脑后。
仔细回想,你是否将大量的时间用在那些不会产出成果的事情上?你是否总忙于应付那些紧急的事情,而对于那些具有长远意义的事情却无暇理会?
时间管理的根本原则在于减少无意义的事情,在那些可以产出高价值的事情上增加时间的投资。因此,合理的时间分配,直接决定着成果产出的多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