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东乱局是源头

正是在中东这个世界的火药桶,冲突、战斗乃至战争,几乎是几十年来久唱不衰的主题曲。正是在这样血与火的拼杀中,以色列特种部队得到了远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机会,在这个血雨腥风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最敏感的地方

正是由于处在中东这个全世界最敏感的地方,以色列特种部队才有了远比其他国家更多的表现机会,所以要讲以色列的特种部队,首先不能不介绍-下中东的情况。

中东这个地理名词是欧洲人提出的,完全是以欧洲为中心而定义的地理概念,在欧洲东面,距离不近也不远,所以叫中东,相对距离更近一点的就叫近东,更远的自然就是远东。中东通常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以西亚为主,欧、亚、非三大洲相衔接的这一大片地区,包括伊拉克、伊朗、科威特、约旦、沙特、土耳其、埃及、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也门、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17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地图中,方框处就是中东地区

地理上中东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沟通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有五海五湾和六河六峡(五海是指:地中海、阿拉伯海、红海、里海和黑海;五湾是指:波斯湾、亚丁湾、阿曼湾、苏伊士湾和突尼斯湾;六河是指:阿拉伯河、多瑙河、第聂伯河、伏尔加河、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六峡是指: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突尼斯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从这些介绍很清楚就可看出中东正是处于全球航运特别是海上航运的要冲之地,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经济上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到全世界石油储量的70%,石油产量也占到全球石油产量的60%,美国和西欧石油消费的80%来自于中东,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中东是扼住了全世界经济的大动脉。

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也是最敏感的地方

在中东地图上,可以看到以色列处在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

从宗教上说,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有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就在中东。由此可见,无论是地缘政治、经济航运,还是宗教方面,中东绝对是一个最为敏感的地方。

犹太民族的苦

犹太民族的祖先希伯莱人三千多年前就开始生活在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3世纪巴勒斯坦是在腓尼基人的控制下,巴勒斯坦这个词语在希腊语中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的意思。

在犹太人的传说中,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带领族人从古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迁移到迦南,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当亚伯拉罕刚刚踏上迦南的土地,他们所信奉的神耶和华就出现在他面前,并对他说:“你举目向东南看去,凡是你看到的一切地方,都是我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这就是犹太民族将巴勒斯坦视为自己家园的最初源头。

到公元前1205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犹太国,不久就分裂为犹太国和以色列国,1948年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就是沿用了古代犹太人所建立国家的名字。而“以色列”(Israel)一词出自犹太人的传说,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天神角力摔跤并赢得了胜利,所以天神就把雅各叫作“以色列”,意思是与天神较量获胜的人。这个词语的来源,似乎在冥冥之中就预示着犹太人的复国建国之路必然是要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

二战期间纳粹迫害犹太人,总共有600万犹太人被杀害

在古巴比伦国、马其顿国和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都对犹太人进行了迫害,造成了犹太民族历史上的三次大流散大迁移,最终一直留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反倒不多了。两千多年在流散迁移过程中的悲惨境遇,使犹太民族痛定思痛,正是因为犹太人没有自己的祖国,才会饱受迫害,从而提出了复国的主张。

1896年,犹太作家西奥多·赫茨比出版了《犹太国:解决犹太问题的一种尝试》一书,认为犹太人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提出应该建立犹太人的国家。其为犹太民族的复国运动提出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勾勒出犹太复国的前景。1897年8月,也正是在赫茨比的积极推动下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世界第一届犹太复国运动代表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起草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纲领《巴塞尔纲领》,明确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所追求的就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受到公法保护的家园,正式开启了犹太民族复国的历程。之所以会选中巴勒斯坦作为犹太复国的国土,第一个原因是巴勒斯坦是犹太人最初的故土,第二个原因则是这时巴勒斯坦还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后来成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哈伊姆·魏茨曼就曾这样说:“巴勒斯坦是一个没有人民的国家,与此同时,却有一个没有国家的犹太民族,所以应当把珍珠镶嵌到戒指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残酷的种族迫害,超过600万犹太人遭到屠杀,更多的犹太人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在精神上心灵上都是饱受折磨和摧残。然而极富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场对犹太人的空前大屠杀大迫害,极大地推动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最终,于1948年建立了以色列国。

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一个民族有犹太民族那样曲折凄苦的经历,也没有一个民族能在经过近两千年的千辛万苦之后,还能重返祖先的故土,建立起自己本民族的国家。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评价犹太人:“在生活在地中海一带的所有古老民族中,只有犹太人不仅是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也是至今依然存在的唯一民族,这个民族以他空前的抵抗力抵御着不幸的命运和虐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

尖锐的阿以矛盾

古代犹太人的祖先所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区,西临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正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心,自然也就一直是列强垂涎觊觎的目标。

一战期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提出的应当允许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了牵制土耳其,当时的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麦克马洪与伊斯兰教的统治者侯赛因缔结秘密条约,支持他们反对土耳其,允许他们战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作为回报。这就是史称“麦克马洪书简”的主要内容。同时,英国为了换取美国犹太人对协约国的支持,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应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这就是“贝尔福宣言”。战后,英国无视“麦克马洪书简”,但却实践了“贝尔福宣言”,于1922年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允许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这就埋下了阿以两大民族之间此后几十年冲突的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迁居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逐渐增加,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政策使得从欧洲迁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1936年5月至9月,反对犹太人迁居的巴勒斯坦人,在犹太人迁居的拓荒区发动了暴乱。阿拉伯人的暴乱使英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在1939年5月开始转而采取限制犹太人移民的政策,宣布在此后五年时间里,向巴勒斯坦移民的犹太人不得超过5.7万人。但此时在巴勒斯坦的总人口约是140万,其中犹太人就已经达到了40万以上,比1919年时的5.6万犹太人足足增加了六倍。二战结束后犹太人反对英国限制犹太移民的斗争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犹太复国主义中心的美国,此时经过二战已经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也向英国施加压力,迫使英国于1947年4月把巴勒斯坦委任统治问题提交联合国。最后在1947年11月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第181号决议,将26319平方千米的巴勒斯坦划分为八块,其中犹太国占三块,总面积14942平方千米,人口中犹太人59.8万人,阿拉伯人49.7万人;阿拉伯国占四块,总面积11203平方千米,人口中阿拉伯人72.5万,犹太人约1万;另外鉴于耶路撒冷在各大宗教上的重要影响,174平方千米的耶路撒冷—伯利恒地区由联合国管理。在这个决议中,将57%的土地给了人口只占30%的犹太人,而且这30%的犹太人大多是近三十年来才刚刚迁来的,更让阿拉伯人难以接受的是犹太国的三块土地比较集中,大多在沿海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而划给阿拉伯国的区域则是支离破碎,还多是丘陵和沙漠,土地贫瘠,水源匮乏。这样如此偏袒犹太人的决议,自然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也进一步加剧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埋下了后来持续几十年战乱的祸根。

源自大卫王的六芒星是世界公认的犹太人的标记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在巴勒斯坦的委托统治,同一天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第二天,阿拉伯联军的多国部队进入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此爆发,以色列就是这样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战争如影相随。

大国博弈更是推手

在以色列刚成立的时候,美苏两个大国都是同意的。在联合国表决第181号决议时,美国、苏联都是投了赞成票,反倒是当初利用“贝尔福宣言”和“麦克马洪书简”最早挑起阿以矛盾的英国却投了弃权票。从这个表决中就可以看出在中东各大国相互博弈的一点端倪了。

1948年5月14日,第一任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建国

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才17分钟,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布承认以色列

1948年5月14日,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才刚刚17分钟后,美国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连犹太国的国名都还没搞清楚,是在身边助理的提醒下才将文稿中的国名改为以色列。三天后,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在这时,美国和苏联都是采取了支持以色列建国的态度。所以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苏都站在了以色列一边。

开战之初,阿拉伯联军总兵力约4.3万人,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火炮140门,飞机131架,舰船12艘。而以色列总兵力虽然有3万人,但还没建立起统一的国防军,基本上还是由各路游击队组成的杂牌军,几乎没有什么大炮、装甲车。看到实力对比这样悬殊,就连著名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都认为以色列不出两个星期就会打败。所以一开始阿拉伯联军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在这个关键时刻,是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建议停火的议案,苏联也要求立即表决,实现停火。英国最初反对美国的建议,并声称将继续给予阿拉伯国家援助。但不久就在美国的压力下,不仅同意了美国的建议,还撤走了在阿拉伯军团中的英国军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约旦提供武器弹药,这点对于阿拉伯联军来说更是致命,因为阿拉伯联军的武器弹药都是由英国提供。就这样在6月11日,阿以开始了为期四周的停火。这四周停火对于以色列来说可真是救命的四个星期,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迅速扩充军队,使总兵力达到6万人,之后又进一步扩充到近10万人。后来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梅厄夫人也在美国迅速募集到了7500万美元,全部用来购买继续战斗的武器装备。停火一结束后以色列便发动了攻势,彻底扭转了战局。最终以色列控制了2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面积还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由于这次战争,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并没能建立起来,同时更进一步激化了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以及美、英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阿军进攻咄咄逼人

犹太人

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属闪米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的闪米特-含米特亚种,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民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正统派犹太教和保守派犹太教界定一个人是否属于犹太人的标准是看其母亲是否犹太人,如果其母亲是犹太人,无论她的子女信仰犹太教还是信仰基督教或者是无神论者,她的子女也被承认为犹太人。该标准被以色列《回归法》所采纳。犹太教少数派的卡拉派则认为父亲是犹太人他的子女就是犹太人,但是卡拉派人数非常少。自由派和改革派认为,只要母亲或者是父亲有一方是犹太人并按照犹太人的风俗习惯来抚育子女,他们的子女就是犹太人。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过接近两千年的流浪,和当地人通婚,使得犹太人的肤色变得多种多样,有白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黑种犹太人,以及印度和拉美的亚肤色的犹太人。

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犹太人总数约在1600万人左右,其中55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以色列国旗

中文中的“犹太人”,起源于希伯莱语,古时也称为“术忽”、“斡脱”等。而根据犹太教的音译中文是“一赐乐业教”(音近“以色列”),另由于其独特的宗教习俗,又被古代中国人称为“蓝帽回回”、“挑筋教”等。

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虽然只有1600万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爱因斯坦、马克思、冯诺依曼等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天才都出自这个民族。

古希伯莱人属于闪族的一种,公元前13世纪时生活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进入迦南,也就是今天巴勒斯坦地区,当时的迦南人把外来的人叫做“希伯莱人”,意思是“从河那边来的人”。根据《圣经·旧约》的历史记载,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他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根据《圣经》和《古兰经》的记载,其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为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缘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很近。

犹太人的祖先叫雅各,他是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的孙子,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与天神角力者”,而且因为他在和神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犹太人在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雅各生有12个儿子,后来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西克索斯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西克索人被努比亚人赶出埃及后,以色列人也沦为奴隶,他们只好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回到巴勒斯坦定居。雅各的12个儿子的后代形成十二个支派,原来在巴勒斯坦分居,后来统一成第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由犹大支派中的大卫担任国王。大卫(David)的意思是“被蒙爱者”,以色列国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担任国王期间达到鼎盛。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继承王位,由于他所施行的苛刻政策,导致国家分裂,北部10个支族的人单独成立以色列王国,另外的犹大支族和便雅悯支族联合建立了犹太王国。以色列王国不久即被亚述人消灭,犹太王国坚持了几百年,后来也终于被巴比伦帝国攻占,人民被掳到巴比伦成为奴隶。波斯帝国消灭巴比伦后,犹太人被允许回到巴勒斯坦,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后来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民。到了公元1世纪,犹太人起义反对罗马人,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自称为犹太人。

(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依曼、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下)也都是犹太人

犹太人迁移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莱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逐渐成为“拉丁诺文”。虽然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与犹太教《圣经》的内容几乎相同,但基督教的“新约”将“旧约”的内容进行了相当大程度的延伸并使得基督教和犹太教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区别。

19世纪末期,由于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加剧,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逃离欧洲,大多数人迁往美国、加拿大。到1924年,共有大约两百万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因当时美国社会对待犹太族群的态度相对比欧洲更加宽容。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终于在纳粹德国时期达到顶峰,发生了屠杀约600万犹太人的大悲剧,几乎彻底摧毁犹太人在欧洲2000年的文化历史沉淀。

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是自罗马帝国摧毁耶路撒冷后近2000年来成立的第一个犹太人国家,并且重新恢复了正式使用希伯来语。但以色列建国的地点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矛盾激化,使中东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

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地区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比例占绝大多数,1948年犹太人仅占6%。由于战争以及以色列政府的驱逐,到2009年以色列的犹太人占总人口的76%,19%是阿拉伯人,5%是其他民族。

大卫王的六芒星是国际公认的犹太人标志,在以色列没有红十字会,只有相当于红十字会的红大卫星会。蓝色和白色是象征犹太人的颜色,所以以色列的国旗就是蓝、白色加六芒星。

第二次中东战争则是英、法联合以色列为了反对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而发动的。战端一开,美、苏两国却不谋而合地一致对英、法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声称如不同意停战将不惜对英国本土实施核攻击,美国则命令其军队进入战备状态。结果以色列巧妙地利用了大国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战争目的,虽然把“到嘴的肥肉又吐了出来”,撤出了在战争中夺取的埃及西奈半岛,但却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得到了畅通的出海航道。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却是输得一干二净,在中东地区的权益基本丧失,此后美、苏就接替了英、法成为中东地区的幕后推手,使得中东地区的角逐越来越激烈,整个中东局势更加风云激荡,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激烈。

由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苏联开始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于是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开始,表面上看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其实却是美苏两国在中东地区激烈争夺的反映。而作为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以色列在历次战争中表现都相当抢眼,以色列的特种部队也在历次战争中,充当了为以色列的国家利益而驰骋沙场的急冲锋角色。 0R5FBA54KubLi57cl+mE4jcW/mNGi1Qq4hKzQ6CukMiieBsapwDqN7jge7RHKm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