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互联网时代谈得更加深入一点儿,肯定就要谈到Web1.0、Web2.0以及与之对应的创新1.0、创新2.0。
我们在前面谈到过创新的三大经典要素,也就是科学家的科研、工程师的研发和企业家才能。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开始阶段,推动创新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数据会通过互联网首先被科学家所利用,主要原因是科学家们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数据,而且也更有科研资源和科研能力来处理这些数据,最后形成科研成果。工程师们由于掌握着研发平台和研发工具,显然会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得先机,把所需要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服务。企业家们进一步组合各种要素,把这些产品和服务商业化,并且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在这样一个时代,互联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传输和处理数据,我们一般把这个时代叫Web1.0时代。
换个角度,从创新主体来看,跟Web1.0相对应的创新,基本上被科研机构的专家们、专职研发人员以及企业家们所包办,用户和普通大众只能享用或者欣赏那些创新成果,自己很难参与到创新过程中去。这么一个时代当然也出现了很多创新,我们把这个时代也叫作创新1.0时代。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连入互联网,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互相联系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互联网平台分享知识、沟通情感、开展合作。这些人既是内容的浏览者与消费者,同时又是内容的制造者和提供者,甚至是平台的搭建者。说得形象一点,这些用户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而是变成了波浪的创造者,他们由被动地单纯接收互联网信息逐渐演化为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所以这些信息本身也越来越人性化,互联网的浪花也越来越有人情味儿,这样一种变化推动互联网走进了Web2.0时代。
创新2.0正是伴随着Web2.0而产生的。Web2.0是个大数据时代,大量信息需要挖掘,网络宽带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样可以从海量信息中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为创新2.0提供非常好的基础。海量信息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价值,而挖掘出来的数据却可以产生价值。也只有把有效数据挖掘出来并加以应用,才可以真正对企业产生价值。而Web2.0所对应的这种大数据时代正好满足了创新主体的开放式创新需求。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开放式创新使得凡是有创新意愿的人都可以参与创新。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美国的文化历史,就会发现这种开放式创新其实一开始和互联网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跟美国大部分家庭都有的一样东西颇有渊源,这个东西就是车库。不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开放式创新正是发端于美国的“车库文化”。由于工具一般都放在车库里,人们为了降低成本,车子的一些小毛病都会在自家车库进行修理。后来他们为了车子更能满足自己的特殊需求,渐渐开始对车子进行改装,遇到问题时,就会邀请一些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琢磨,进行所谓的头脑风暴,形成改装方案,为了实施改装方案,他们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分工,直到创新性地将车改造成功。
当这种“车库文化”所蕴含的开放式创新遇到了Web2.0,就像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倚天屠龙刀剑合璧一样,顿时显现出了无比的威力,开创了创新2.0局面。在这种局面下,互联网的虚拟特征与实体制造完美结合,催生了知识的民主化,催生了创新的民主化。
现在,我们来对创新1.0和创新2.0做一下比较。
前面我们说过创新1.0主要是机构创新,人员也好,场所也好,工具也好,一般都比较固定,这种类型的创新一般都是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深化和拓展,属于持续性创新。创新2.0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分散式创新,是社会大众按照自己的意愿、社会体验和想象空间进行的创新,属于探索式创新。
在创新1.0时代,开始时一般是先搞技术引进,然后把引进的技术内部消化好,最后再把这些消化好的技术变成可以商品化的产品和服务,再不断优化,持续改进,完成一项技术创新。而在创新2.0时代,出发点就不再是技术引进了,而是人,以人为本,从用户的需求切入,并且各种用户需求可能会相互叠加,从而实现复杂性理论中经常说的人人创新的“涌现”机制,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
如果我们从企业和组织角度来看,创新1.0局限在组织和企业内部,而创新2.0呢,就完全突破了这种所谓的边界概念,创新基本上是分散的,没有疆界限制的。创新的主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组织边界之内的主体,而现在是个人,这个主体既有可能不属于任何组织,又有可能是跨组织、跨平台的个体。从组织结构来讲,过去是垂直型和水平型,而现在是网络型。用复杂性理论的专业术语来说,在这种网络型组织机构中,各种思想工具和创新资源相互叠加、相互碰撞,使得创新成果具备了形成涌现机制的可能性。
另外,在创新1.0时代,是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潜在愿望,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而在创新2.0时代,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满足自我需求,这等于就是把市场需求和市场创新的结合平台完全交给了用户,交给了大众,用户创新、大众创新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Web2.0和创新2.0模式的出现,解决了用户或者大众满怀创新创意与大企业垄断创新资源的矛盾。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大企业越来越关注用户的个性需求,并且发现如果开发一整套工具箱交给那些充满创意的领先用户或者社会大众,不但会降低自己包办创新的风险,而且还经常会大有收获。一旦这些创意型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一大批人的类似需求,所产生的利润就更可观了。而对于领先用户或者社会大众呢,创新这个过程本身就相当令人愉悦,而且随着各种专业工具包的出现,不管这些工具包是厂商提供的,还是那些有同样兴趣的“创友”提供的,领先用户或大众的创新速度都会大幅提升,创新成本也会大幅降低,特别是在3D打印技术出现之后,用户创新的成本相比他们获得的快感和利润就几乎微不足道了。
这些领先用户或者大众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获得相应的报酬,并且还能够线上线下和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愉快地随时交流,这是何等的快意人生啊!这样的快意人生,也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或大众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争当创新时代的弄潮儿。这又会进一步加速创新的民主化进程,最终形成人人都是创新者的众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