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题5
人人都是创新者

早在2012年,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看到有一篇文章,篇名就是“人人都是创新者”。这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数字商业中心首席研究员安德鲁P.麦卡菲(Andrew P.McAfee)的杰作。他说:“企业2.0工具,比如维基(Wiki)、标签(Tag)、推特(Twitter)以及其他形式的微博,谷歌(Google)式搜索等,正在改变企业的创新过程。”“以前,公司很清楚应该由谁来创新:设计师、工程师、科学家……他们有创新的资质、良好的教育、丰富的经验、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等等,然而最近,公司开始允许产品的领先用户也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来。”

那么为什么不能够更加开放一点呢?社会大众是否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创新中来,让他们的才智为我们创新服务,难道不是更好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创新者,过去我们不能,不是因为我们不会,而是没有条件和通道来做创新之事。现在我们可以了,Web2.0为我们准备了条件,商人的眼光总是那么独到和敏锐,很快就有大量的公司开始让所有有意愿的大众参与到创新中来,用别人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难题,于是企业2.0工具开始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创新流程,一个技术众包(crowdsourcing)时代开始。大众踊跃参加,大凡有技术众包平台的企业,都从中收获了巨大红利。众包只是企业利用大众创新的典型实践模式之一,并不能体现大众创新的所有内涵。

创新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企业的创新活动都是由企业内部专门的研发人员独立完成的。后来有了以普通员工为核心的全员创新思想,指出了创新并不是研发人员的专利,每个员工都可以成为创新的源泉。可以说,关于全员创新的探索,在那时已经踏出了创新民主化的第一步,只是当时企业还未将注意力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大众。

随着产品中技术多样性、系统复杂性增强,以及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日趋紧密,企业开始意识到封闭式创新的局限性。自从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活动被认为过于强调强有力的控制,不再适用于新的经营环境。而在开放环境下企业的边界变得可以渗透,使企业能有机地整合和利用来自企业内外部的有意义的创新源。对用户创新的一系列研究,证明了来自企业外部的“非专家”群体,在创新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创新消费者”概念的提出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概括来讲,企业的创新模式正在经历一个从封闭到初步开放再到全面开放的过程,且现代企业的创新活动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协作的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在进一步改变着创新的范式和方法,创新主体的范围也从专业的研发人员扩展到了更广泛的普通大众。大众逐渐开始发挥“长尾”效应,“消费者”或“用户”的概念已经不足以概括企业外部的所有参与创新的个体。再后来,人们发现“大众协作创新”模式,企业内部员工、用户、社会大众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协作创新中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是企业发起大众协作创新的三类主要主体,都具有非组织化的大众特征。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知识社会的形成,而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了创新民主化,因此,传统意义的实验室边界及创新活动的边界正在消融,“创新2.0”开始生成。

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化,为企业利用大众创新提供了契机,现实世界中新的创新实践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Linux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开发,就充分利用了来自互联网的普通大众的智慧,使得创新跨越了地理障碍和社会障碍,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软件的开发中去;Threadless.com在线T恤设计网站成功利用大众参与来设计和选择优秀的T恤图案,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宝洁公司通过InnoCentive网站的“创新中心”平台,将企业内部的部分研发任务发布到该网站,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智囊团提供解决方案,并提供丰厚的报酬,近年来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研发成本。Web2.0的信息共享优势,使企业和大众真正获得了学习创新知识、寻找创新灵感、交流创新思想、改进创新产品、分享创新成果的大舞台。

《经济学人》杂志在2007年提出了“mass innovation”的概念,并前瞻性地发出了“我们都是创新者”的声音。无独有偶,克里斯·安德森基于由3D技术带来的新工业革命的研究,提出了“创客”的概念,认为互联网技术和3D技术的协同发展,带来了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的完美融合,每个普通大众通过电脑,不仅能实现工业产品的设计,而且能低成本地实现制造过程,因此,我们迎来了一个“人人都是创新者”的时代。苹果公司的Apple Store模式就让所有愿意参与的社会大众,实现了参与创新的梦想,苹果公司也因为这一模式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人人都是创新者”,不是一句媒体故意炒作的妄言,也不是一句斩钉截铁的誓言,更不是一句虚张声势的谎言。仔细观察国人在“厨房”里的智慧,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都是无数普通大众的创新所得。如果说,美国人的创新文化起源于车库文化,那么,中国人的创新才能则展现为厨房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可以创新出各种各样富有新意的产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人都具有创新才能,只是我们需要条件和创新资源,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工具箱的开放,都为我们成为创新者提供了开始行动的机会。

只要我们开始行动,人人都是创新者,一定都能够成为现实。 aKCnn/4muE6D1gsMOh3DDhf4RLWpnEYAGPawVTRClz7dJFoSBXiEW7yyXtmk5o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