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他人接触时,或站或坐,都有个离对方多远为宜的距离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把自己圈住的心理上的个体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土。通常你既不想侵犯别人的这个私人空间,也不愿意自己的私人空间被别人侵犯。
在图书馆或一家咖啡馆里,如果我们对别人的空间有所威胁,一般事先会发出一系列歉意信号,比如先用话语问道:“请问这个位置有人吗?”等到坐下去后,就本能地垂下眼睑——这又是人体语言信号了。
要是某人在一辆满员的公共汽车上坐到一个刚空出的座位上,就会有另一种礼仪:他的目光僵直,尽量避免看旁边的乘客。
根据萨默教授的观点,用来捍卫私人领域的不仅有相应的人体语言信号——动作和姿势,还有座位的选择。要想坐在空桌旁而不受干扰,通常可使用两种技巧,要么坐在尽量远离干扰者的地方,要么干脆独占桌子。另一种技巧实际上是一种无礼举止,采取这种举止的人事先就占据了桌子其中一边的中间位置,它表示:“请让我一个人坐,如果你坐到这张桌子边,我会感到讨厌,你最好还是坐到别处去吧。”
萨默教授的观察还引出了别的结论:那些想单独坐在那儿,把自己尽量和别人拉开距离的人,坐下去时往往把脸背着门;想独占桌子、在不断防守的人是眼睛看着大门的。性格内向者倾向于坐到边角上,性格外向者倾向于排斥他人,独占桌子。
人不仅需要私人空间,而且对他人侵入这一空间也要进行反抗,因此,即使在稠密的人群中,人们还是要为自己寻觅一定的空间。如果人们在参加集会时,由于人多互相挤来挤去而使自己的私人空间受到破坏,对这种破坏的反应会改变参加者的心情,因为私人空间和领域受到侵犯时,大部分人会作出厌恶的反应。
在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中,上司可以通过挤掉下属的空间而强调自己的领导资格。上司倚在下属的办公桌上,就会使下属心里不安宁。一个部门的负责人靠近他的下属,为的是检查他的工作,这同样使下属感到不安和害怕。正在训斥孩子的父母,如果同时把身体俯向孩子,便强调出孩子对父母的依附关系,使孩子易于屈服。
人在“坐”、“站”甚至在“行”时都是要有“感觉礼仪”的。掌握了这些,出门在外,才会使自己坐、站、行都文明得体,不给别人添烦恼,也不给自己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