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夏 纪

夏,是禹有天下之号。

大 禹

【原文】 黄帝之玄孙也,姓姒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时洪水滔天,鲧治水无功,殛死。舜既摄位,举禹使续父业。禹为人克勤敏给,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禹伤父鲧功不成而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之门不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左准绳,右规矩,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命益予众庶之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而均给诸侯。

张居正讲评:大禹是黄帝的第五代玄孙,姓姒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帝尧在位的时候,天下水灾不断,洪水滔天,尧让鲧负责治水,然而鲧失败了,尧便在羽山处死了鲧。因为禹才智过人,舜便举荐他接替父亲的职位负责治水,最后终于治水成功。禹为人勤奋,才思敏捷,虽看似无所作为,但事事都能完成得又快又好;他的德行与天理相和,无有违背;他的仁德慈爱可亲;他的言行诚实可信。他的声音,洪亮就像乐律一样;他的身体高矮合适,体态和谐,可以作为丈量事物的尺子。禹对于父亲因为治水不成而被处死痛心不已,于是立志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治水成功。他刻苦钻研治水的方法,在外十三年而没有回家,就算是因为治水经过家门,也没有到家里看一看。儿子启才出生几天,呱呱而泣,禹也视而不见,一心治水,他为国忘家到了如此的地步。在禹往来各地治水的时候,如果经过的地方是平地,就乘车而行;是湖泊等水面时,则乘船而行;是泥地时,则乘橇而行。橇是以木板为原材料制作的,外形像簸箕,以铁链相连,行走泥上不容易打滑。是山时,则乘而行。是以铁为原材料制作的,外形像铁锥,长半寸,安在鞋下,这样上山时不容易跌倒。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合乎法则,就算是身边的人有所作为,无不是平直的准绳、方圆的规矩。这是因为跟随他出行的人,都是有才德的人,行为无不适当的。以前,天下虽划分为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九州,但洪水肆虐,淹没大地,各州疆界模糊不清。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便详细地划分了九州的疆界,修通了连接九州之间的道路,又在九州的湖泊边修建堤坝。遍历九州之时,大禹发现那些地势地下、潮湿的地方适合种植稻子,就让伯益给当地百姓稻子,使他们种植。那时,水灾刚刚平息,粮食短缺,于是大禹命后稷教人们种植五谷,让百姓获得了难得的粮食。同样是种植五谷,各地因为水土条件不一样,收获难免不一样,难免有些地方粮食不够吃,大禹便从收获较多、有余粮的地区将粮食调到不足的地区,使国内百姓都无饥寒之苦。大禹平息了水灾,又教民种植五谷,这不但尽到了他作为君主的责任,又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仁德广布于九州,功业称颂于万世,这就是大禹成为一代圣王的原因。

【原文】 禹乃行相 [1] 地所有以贡 [2] ,及山川之便利。于是水害皆息,九州 [3] 攸同,四隩 [4] 可居。禹使章亥步自东极,至于西陲,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又使坚亥 [5] 步自南极,至于北陲,二亿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尧于是赐禹以玄圭 [6] ,告其成功。舜既即位,乃使禹为司空,以宅百揆。舜之子商均不肖,乃荐禹于天,使代己位。舜崩于苍梧,禹避之于阳城 [7] ,天下之人,不归商均而归禹,遂即天子之位。

张居正讲评:天下水灾平息后,大禹便创制了朝贡法,根据各地的水土肥瘠,物产情况,确定各地诸侯每年按时向天子进贡的物产及物产的多少。比方说兖州进贡丝、青州进贡盐、扬州进贡金。又因各地道路不通,交通艰难,他又勘察山川地形,修筑了连接各地的道路。以前,水灾肆虐,人饱受其害,到这时,水通过河道流向大海,不再泛滥,九州之内,都繁荣起来,四海之内无论何地都适宜居住。禹便命令章亥丈量国家的疆域,自东到西有两亿两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一步,自南到北有两亿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四海之内,尊奉大禹为君主,尊崇大禹的教化的地方,东西有两万八千里,南北有两万六千里。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夏商周三代以前,中国的疆域东西有九千里,南北有一万三千里。章亥计算土地用的是开方的方法,因而里数远大于汉代,但大禹时疆域的实际大小是要比《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要小的。尧因禹有治水的大功,便将用玄玉制作的圭赏赐给他,以表彰他的功绩,并以此将他的功绩报告给天神。等到尧禅位于舜,舜即帝位以后,便任命禹为司空,为百官之首,总揽政务。舜的儿子商均无德无能,不可以继承帝位,于是舜便立禹为自己的继承人。后来,舜在南方巡狩的途中,驾崩于苍梧,禹坚持让商均继承地位,自己就避居到了阳城。然而,天下朝觐的、打官司的人都去找大禹,而不理商均。于是,禹认为自己即位是天命所归,不能再推辞,便即位为天子了。

【原文】 元年。禹既即位,国号夏,仍有虞以建寅月为岁首。色尚黑,牲用玄,以黑为徽号。作乐曰《大夏》。夏,大也,言能大尧舜之德也。悬钟、鼓、磬、铎、鞀,以待四方之士。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击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一馈而十起,一沐三握发,以劳天下之民。

张居正讲评:禹即位以后便改变纪年的年号,因为他的封地在夏,所以以夏为国号。以前舜在位时,以建寅之月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因为其合于时令,便沿用了下来。大禹具有水德而成为天下的君主,水的颜色又为黑,因而便崇尚黑色。祭祀时用的牲畜,毛色必须是黑的,衣服、旗帜、纹章也必须是黑的。天下既然大治,大禹便制作了乐章《大夏》用以纪念。夏是广大的意思,表示大禹能够将尧舜的仁德发扬光大。禹又担心无法了解民情,人民的意见也没有上达的渠道,于是便将钟、鼓、磬、铎、鞀五样乐器,挂在宫廷的外面,以待四方有才能的人。在悬挂每样乐器的架子上都刻了字说:有来教诲寡人道德的,则击鼓;晓谕义理的,则撞钟;报告事务的,则振铎;报告忧患的,则敲磬;打官司的,则摇鞀。禹在宫廷里听见哪一件乐器响了,就知道是什么人有什么事来找他,便安排他们进见,一一陈述。因为总是有人需要接见,吃一顿饭常被打断十次。大禹勤于接见人民的来访与咨询,以天下百姓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为先务,对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爱惜。像大禹这样贤能的人,仍不敢以成功而自满,尚且勤于纳谏,对于现在的人,贤能不及大禹万一,就更应该勤勉努力了。

【原文】 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君王何为痛之?”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张居正讲评:大禹外出巡狩,在路上遇见一个罪犯,心中不忍,伤痛流泪,便下车来问这个罪犯犯罪的原因。左右的人对大禹的伤痛流泪很不理解,便说:“这个罪犯的所作所为与道理相悖,加以刑罚理所应当,您怎么能痛惜他呢?”禹说:“以前尧舜在位时,能以德化人,天下的人以尧舜的心为心,都守礼安分,自然也就不犯刑法了。现在,我为君主,不能以德化人,百姓每人以自己的私心为心,办事不合乎道理,因而犯罪。虽然犯罪的是百姓,但其根源还在于我的仁德不够,不足以教化百姓啊。这就是我伤痛的原因,伤痛我的仁德赶不上尧舜啊。”

【原文】 古有醴 [8] [9] ,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张居正讲评:古时只有醴酒和酪浆,到大禹时有个叫仪狄的人发明了用曲糵酿酒的方法,这种方法酿出来的酒味道甘美,与醴酪不同。禹饮了这种酒,觉得很是甘美,非常喜爱。但他担心因为酒而妨碍了政事,就逐渐疏远了仪狄,并戒了酒,不再饮它,并说道:“酒是如此的甘甜可口,后世的君王里一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最初制作酒只是为了在祭祀、宴会时饮用,是很难使人亡国的,但如果贪杯无厌,那亡国也就没什么不可能的了。圣人在事情刚发生的时候,就考虑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这是因为他们对亡国的结果深恶痛绝,而预先防范。后来,禹的后代桀,果然就是因为建酒池肉林而失去天下的。大禹真是深谋远虑啊。

【原文】 禹南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10] 。承唐虞之盛,执玉帛 [11] 者万国。禹济江,黄龙负舟,舟中人惧。禹仰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寄 [12] 也,死归也,余何忧于龙焉。”视龙犹蝘蜓 [13] ,禹颜色不变。须臾,龙俯首低尾而逝。禹致群臣于会稽,防风氏 [14] 后至,禹戮之。

张居正讲评:禹即位以后,继承了舜每隔五年巡狩天下一次的制度,曾到南方去巡视,并在涂山大会诸侯。禹上承唐舜的盛世,自己的功德又足以感动人心,所以诸侯们远近来服,都来朝见,一时之间到涂山来敬献贡品的诸侯超过一万个之多。在大禹巡狩途中,路遇一江,渡江时,忽然有一条黄龙背负他的坐船,船上的人都恐惧失色,独有禹不变颜色。他仰天叹道:“我应天命而即帝位,勤勤恳恳一心为民,不敢有一丝懈怠,现在百姓安居乐业,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人生在世,其实就像在外做客一样,死了便是回到家里来。生是短暂的、无常的,死是永恒的、恒常的,谁也无法避免。就算黄龙将船倾覆,又有什么害怕的呢。”当时禹看那条龙,就像看蝘蜓小虫一般,脸色平静。一会儿以后,那条龙就灰溜溜地离开了,就好像听见了大禹的言语,而被打败了,再也不敢为害了。禹又曾在会稽大会诸侯,诸侯们都按时到达了,唯有防风氏自恃其英勇无敌,不遵守大禹的命令,迟到了,于是禹便处死了防风氏,以在诸侯面前立威。

【原文】 有典则 [15] 以贻 [16] 子孙。

张居正讲评:禹作为夏朝的创业君主,如果不创立一整套的典章制度、法律制度,则后来的诸王在治理天下时就没有一定的依据,于是禹便制定了治理天下的典章与法度,著录为教训,传于子孙,让他们世代奉行。夏朝传世五百余年实有赖于禹所制定的这些制度。

【原文】 禹尝荐益于天七年。禹崩,在位九年,寿一百岁。益避位于箕山,天下之人,不归益而归启,启乃即天子之位。

张居正讲评:益,是禹时的贤相,禹认为他很有才能足以将天下托付给他,曾连续七年在祭天时向天神推荐他继承帝位。禹即位时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在位只有九年,享寿一百岁。大禹死后,益不敢接受禹的推荐继任为君主,于是便效法舜、禹避居到箕山,让位于禹的儿子启。然而,天下的臣民感念大禹的圣德,又知道启是一个贤能的人,于是都归附了启,而不理伯益,这样启便即位为天子了。

注释:

[1] 相,是相度。

[2] 贡,是贡献。

[3] 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4] 隩,是可居住的地方。

[5] 章亥、坚亥,都是人名。

[6] 玄圭,是黑玉造成的圭。

[7] 苍梧、阳城,都是地名。

[8] 醴,是味道淡一点的甜酒。

[9] 酪,是用牛马的奶制作的酒浆。

[10] 涂山,是地名。

[11] 玉帛,就是《尚书》上的五玉三帛,是诸侯觐见天子时贡献的礼物。

[12] 寄,是寄寓。

[13] 蝘蜓,是蜥蝎,形如蝎虎,体型稍大。

[14] 防风氏,是大禹统治下的一个诸侯。

[15] 典则,是一代的典章制度、法律制度。

[16] 贻,是流传的意思。

帝 启

【原文】 元年。启既即位,乃即钧台 [1] 以享诸侯。时有扈 [2] 氏无道,威侮 [3] 五行 [4] ,怠弃 [5] 三正 [6] 。启召六卿 [7] 以征之,大战于甘 [8] ,灭之。启在位九年,子太康立。

张居正讲评:夏启王即位之后,四方诸侯都来朝拜,启便在钧台接受诸侯的朝拜。那时候,诸侯中有个名叫有扈氏的,行为乖戾,作威作福,轻侮五行,所作所为都违背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道理,又废弃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不以夏朝奉行的以建寅之月为一年的开始,其狂妄悖逆到如此的地步。于是,启率领六乡之卿统领的六军去征讨他们,大战于有扈氏的南郊,遂灭亡有扈氏。启在位九年后驾崩,他的儿子太康继承了帝位。

注释:

[1] 钧台,是台名,在今河南禹县。

[2] 有扈,是诸侯名,在今陕西户县。

[3] 威,是作威。侮,是轻侮。

[4]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在天有五行之气,在地有五行之质,在人有五行之理。

[5] 怠,是怠慢。弃,是废弃。

[6] 三正,是建子、建丑、建寅三个月,分别对应现在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古人一般选用这三月中的一月作为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正月。

[7] 六卿,是六乡之卿。乡为古代一种社会组织,每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每乡有乡卿一人,六乡就有六卿,平时乡卿掌管各乡的政令教化,隶属大司徒,当战事发生时,一万二千五百户每户出一人为兵,乡卿则率领这一万二千五百人出征,这时他们隶属大司马。乡卿与朝廷里的六卿是不一样的。

[8] 甘,是地名,在今陕西户县南。 YUch6UDyCeP8HfuUH9Awi8RN6e0+xSg9eX0RRoYKZuR9my/BdWBLMYZKlE4iWK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