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自述

“我每天很早起床,既想认认真真做点事,又想无忧无虑去玩乐。对我来说,做好一天的计划真的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
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作家
著有《夏洛特的网》(Charlotte’s Web)和 《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

你好,我叫乔希·考夫曼。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你瞧,我家里和办公室里的书架上已经堆满各种各样的书、工具,还有那些从没碰过的器材,多年下来,大部分都布满了厚厚的灰尘。

我常常在亚马逊网上寻找我喜欢的书,购物车里有多达241本书,这个购物车就好像一个清单,满载着我想读的几百本书。我平时也喜欢去逛书店,不买走三四本书我是不会罢休的,目前我所有的书加起来得有852本了。

每天,我都会有一些新的念头或想法,有的是关于我的新项目,有的是关于我的新实验。我把这一个个想法写进我的一个叫“将来某时/也许”的清单里,这里记录的全是我想做但暂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每当看到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我就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我不常去翻看它们。我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想提升我的出版业务;想拍摄视频和剪辑视频;想制作一个音频节目;还想知道怎样开好研讨会和怎样教好书。

我构思出了一个新产品,可我不懂如何制作;我想出了一个新的电脑程序,可是我不懂如何编程;我还有很多写作创意,可我没时间和精力用笔墨书写。我似乎有太多小点子,但却无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之一一实现。

对了,我还想学画画、学皮划艇、学“飞钓”、学攀岩、学乐器(比如吉他、尤克里里、钢琴和电子小提琴)。除此以外,我也特别热衷于学习一些轻松的棋类游戏,比如围棋,它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很感兴趣但至今未学的。至于国际象棋,我早就学会了,但我下得不好,自然就没什么兴趣,一年也下不了几次。

我喜欢打高尔夫,但是打完整场下来我就备感尴尬。(我经常自嘲打的是“马拉松”高尔夫,因为我总是以马拉松的方式打完18洞。)

似乎每天都有新东西被我写进清单里。但问题来了:想学的太多,时间却太少。

我天生独立,做什么都靠自己,凡事亲力亲为。即使有人做得比我快,我也不会请他帮忙,我不想失去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

说说我的家庭吧。我的太太叫凯尔西,她有自己的事业,出版供瑜伽教练使用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事业让我俩很充实,我们总有做不完的事。后来,为了让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我们把小家伙莱拉——我们的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上,她现在只有9个月大。

当我和凯尔西决定要孩子时,我们就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孩子将是我们生活的重心。于是,我辞去了在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我需要重新安排生活,干有弹性的工作,可以让我多陪孩子。

初为人父人母,我和凯尔西要轮流照顾小孩,忙得不可开交。上午她工作,我带小孩。下午就轮到她带小孩,我工作,一直忙到做晚饭。一周下来,我差不多只有2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不过在莱拉睡觉时,我也可以忙里偷闲地做点自己的事。

的确,有了莱拉后,我几乎快没时间干自己的工作了,更不用说学什么新东西了。以“学霸”自居的我,居然没工夫学习,这事儿足以让我抓狂。说实在的,即使做了爸爸,我也不想完全放弃学习和进步。尽管我没有太多空闲时间,但是我一定要充分利用仅有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学习感兴趣的事。

要想快速学习一门技能,方法一定要得当。尽管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但是我仍然希望继续学习新东西。我不愿花很多时间在过程上,我希望在短时间内挑要领的部分学习,这样,我不但不会有持续的挫败感,反而会有明显的进步。

你可能立马会问我:“每天把工作和家务做完后,你究竟还有多少‘闲’工夫?你是否正在幻想每天有36或48小时,这样你才能静下来学点儿东西?”

俗话说得好,“聪明的人工作轻松”。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新技能的学习,就是说,衡量技能学得好不好的关键并不在于你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真厉害

2008年,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了一本叫《异类》的书。他在书中分析了有些人比别人成功的原因。其中,格拉德威尔反复强调了一个概念“一万小时定律”,即“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根据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K.安德斯·爱立信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专家级水平是“刻意练习”出来的,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到超凡。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你每天苦练八小时,你得用整整三年半的时间,全年无休地学习技能。如果除去双休日,一年标准工作日就为260天,你同样每天苦练八小时,要达到一万小时的话,就必须以这样的方式投入百分之百的时间和精力学习5年。

事实上,思想高度集中是十分耗神的。即使世界顶尖领域的大师(音乐家或专业运动员)也才能勉强坚持每天“刻意练习”三个半小时。这就意味着,你如果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年。

爱立信博士在他的研究中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想在某一技能上成为世界级大师,哪怕这样的大师光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消失,你也必须得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很可能这样的磨炼会持续数十年。如果你不愿意花时间苦心孤诣、练习不辍,那么你终究归于平凡,眼睁睁看着那些有超人耐心和毅力的人水滴石穿,终成正果。

《异类》这本书出版后,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直荣登非文学类、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一夜间,“一万小时定律”像学习技能的万能良药一般家喻户晓。你可能以为学新技能似乎没有那么难,不就是拿出时间练习吗?不就是花一万小时吗?但是你有没有想到,现在如果一个人一周能腾得出几个小时的时间学习的话,那他就很了不起了。为了擅长于某项技能而耗费这么长的时间,又到底值不值得呢?

要“学会”而非“学精”

在你要放弃梦想以前,请看看这个。

爱立信博士的研究中有一条很容易被忽略的关键内容:对大师级水平的研究。说的是,如果你期待成为第二个老虎伍兹(高尔夫球名将),那么你必须要用至少一万小时精心地、系统地练好高尔夫的每一个步骤。几乎每一个高尔夫运动员都是从小开始学习高尔夫的,他们历经至少七年的不间断练习才有可能成为顶级大师。

但是,假如你玩高尔夫不是为了打进职业巡回赛,只是想把技术练得顺手些,不至于让自己太难堪。目的单纯只是为了让自己玩得开心,顶多想想以后要是有机会打进俱乐部就不错了。如果你是这样的想法,那我得说这是另外一回事了。既然你不想成为超凡的大师,当然也就不需要付出所谓的一万小时的努力了,仅仅花适当的时间和精力,你就可以达到“学会”的目的,因为你要的是“学会”而非“学精”。

我并没有低估爱立信博士提出的“刻意练习”(指有目的地、系统地练习某项技能)的重要性。刻意练习是学习技能的核心。问题是,到底需要刻意练习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达标呢?一般来讲,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要“质量”而非“数量”

充分练习是快速学习技能的关键。在本书中,我要抛开世界级大师这个话题,说说如何开发我们常人的潜能。我们也会一起想办法快速解决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技能。

我很认同各界超凡大师曾经遵循的“一万小时定律”,不过我即将在本书中介绍一套快速学习技能的新方法——“全神贯注、巧妙智慧的20小时”。

我们要用这一套方法努力实现预期目标。或许你从未品尝过获得金牌的甜蜜,不过我要告诉你,你很快会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幸福。

你想离成功更近一步吗?那么请下定决心选择一门技能开始学习吧,给自己20小时培养自己快速掌握技能的能力。只要你选好兴趣点、学好基本功、订好学习计划、灵活安排好练习,你就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持久的进步,不久你就会达到专业水准。

什么是“快速技能习得”

快速习得技能是一套学习方法,要求你把要学的技能细分为若干小步骤,把你认为最重要的步骤先挑出来集中学习。总的来讲,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四大步。

●分解步骤——把技能做最大程度的细分,分成若干小步骤。

●充分学习——对每个小步骤进行充分学习,以便进行灵活的练习,并在练习中自我纠正。

●克服困难——克服在练习中出现的生理、心理或者情绪上的障碍。

●集中练习——至少用20小时集中学习最重要的小步骤。

就这四步,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吧。你只需要选一项技能,摸索出最好的方法,腾出时间练习,直到你熟练掌握为止。

对于快速掌握技能,我这里没有什么神奇的妙招,仅仅是教大家用点小聪明、小策略,专心致志地学习。只要你稍作准备,不用怎么费力就能快速学会技能。但千万别急于求成,有的人学习失败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收益了。

《黑客帝国》带给观众的错觉

还记得在影片《黑客帝国》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吗?男主角基努·里维斯睁开眼睛,眨了眨,轻声说:“我会中国功夫了。”很抱歉,我不得不告诉你这样一个事实:我说的快速学技能可没他在影片里学得那么快,眨眼之间就会武功了!

就习得技能的速度来说,好莱坞的影片可没少骗我们。比如,编剧让男主角把软件直接下载到大脑里,不到5秒钟,他就顺利地把“贝尔–212直升机”开上了天。这简直太酷了!然而,这样的虚幻构思已完全超出现实科学的范畴。

如果大脑有一天真的具备了这种不可思议的下载功能的话,那么“快速”就意味着,花极少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技能,那么人们也不必像现在一样在盲目、无序、矛盾中艰难地学习了。

我最早学习的专业技能之一是网络开发,主要负责创建功能强大的网站。1996年,我创建了火天使网站(Angelfire.com),自学了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和CSS网络通用语言,学会用Adobe Photoshop软件编辑图像、配置网络服务器以及维护我的出版系统。

我在高中和大学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开发。尽管我在大学花了四年的时间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商业信息系统专业,但是书本上写的和我平时做的完全是两码事。

我当年学习网络开发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很随意,发现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每次我偶然听说了某个新技术或某个新工具可能对我的个人网页有用或者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我都会亲自试验一下看到底行不行。年深月久,我的技能逐渐提高。

没想到我这“没头苍蝇”似的学习方法居然奏效、管用了。我靠这门技术找到了饭碗,我现在就以在网上发布信息为生。然而,我付出了太多汗水学习网络,从1996年至今,我整整花了15年的时间。如果你系统地把技能的核心要领掌握了,用不了15年,你就可以达到我现在的水平。如果你再稍微聪明地开展练习,不出一个月你就可以达到一般水平。这其实就是快速习得技能的方法。假如你在一个月内集中学习完大部分网络设计知识,这绝对是了不起的进步。我相信,这一定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

花在技能习得上的时间不但关系到你能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刻意地学习”和“聪明地练习”中,而且关系到你最终的学习效果。

别奢望“一夜惊喜”,别奢望明天立刻拥有娴熟的技艺。如果你不按照步骤,机械地学习,那么最终你投入的时间一定比别人多得多。

在详细介绍快速习得技能的方法前,你必须知道一个道理:我即将要讲的“如何快速习得技能”和老师在课堂上教你们“如何学好一门课”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习课本知识和学习技能本来就有着千差万别,至于两者的“学习速度”,自然也就没有可比性。

技能习得与技能学习

学一门语言其实也是学习一门技能。很多美国的高中很重视学生的外语学习,记得当时我学的是西班牙语。回想那四年,几乎每天都有西班牙语课。幸运的是,我学得很好,学习成绩一直全优。

可如今,对着西班牙人,除了“你好”“你今天过得好吗”“我很好”这几句日常用语还能说得出之外,别的我什么也想不起来。(我甚至不记得“我今天过得不好”又该怎么讲。)

就我的西班牙语学习而言,书本知识倒是掌握得很牢固,可诸如“与人交流”这样的口语习得我仍没有过关。来看看我的一位朋友,他和我截然不同。

我的朋友,卡洛斯·米塞利,从小在阿根廷长大,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上高中时,他很喜欢英语,梦想着以后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于是,他很努力地开始抓住一切机会和英国人聊天以此达到练口语的目的。一次,他在网上聊天时,无意中发现了Skype这一款支持语音通信的即时通信软件。这款软件通话成本不高。安装好后,他就经常通过网络给英国网友打电话聊天。此外,他还建立了英文网站,也常在上面写点儿东西。最终,Skype帮他练好了英语口语,网站帮他练好了英语写作。

就技能习得而言,卡洛斯做得很棒。他从来没有听过英文课,不懂英语语法。他甚至没有办法告诉你,他究竟是怎么会的英文。可这些似乎一点儿都不重要。因为事实就摆在我面前:他现在英文真的很厉害,“说”和“写”没有任何问题。

斯蒂芬·克拉申,是南加州大学的博士、语言学专家,主要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他认为“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有区别的。

在学校,我花了很多工夫学西班牙语。我背了上千个单词,掌握了动词的变化形式和语法规则。我把西班牙语差不多学透了,考试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学习成绩虽然好,然而,我却没有办法用西班牙语清楚地表达我的意思,也没有办法在正常语速下听懂西班牙人的话。我发现学校的考试既没能帮我提高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没能帮我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如果这是我一开始的学习目标的话,那么我想我没有必要花四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找一个外国人和我聊上几个星期不就行了吗?

“考试全优”是我当年学习西班牙语的初衷,所以我很努力地在课堂上学习词汇和语法。而我的朋友卡洛斯非但没有老老实实地学习诸如动词词性变化这样的基础知识,反而翘课出去找“老外”聊天练口语。他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因为他很清楚只有经常说英文,才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显然,“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才是他学习的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能习得”和“技能学习”的确不同。从学习效果和长远意义来看,卡洛斯的“语言习得”比我的“语言学习”更胜一筹。

技能学习的真正意义

并不是说,技能学习不重要。相反,关于技能的理论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可能这是你没有想到的,只有学好了理论,才能在实践中自我修改和自我完善。

我们再以学习西班牙语为例。当你和西班牙人聊天时,如果学会了动词词形转换,你可以边说边修改,慢慢地你就会使用合适的动词形式了。如果学会了常用词汇,你不但可以很快明白对方的意思,你还会很有意识地记住对方用得很好的某个单词或短语,这个单词或短语也许就是你之前想说但不知怎么说的。

斯蒂芬·克拉申称之为“语言监控假设”,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个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习系统”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语言学习”有助于你在练习语言的过程中,及时编辑好、组织好你要说的话,修改好你用得不恰当的表达。这下你该知道“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了吧?如果我们把“技能习得”和“技能学习”混为一谈,那问题也就来了。

当你想习得新技能时,你必须在一定的要求下训练。这要求必须通过技能学习才弄得清楚。技能学习可以增强你在实践中的训练效果,但绝对不能只练不学,也不能只学不练。

技能习得和技能训练

技能习得和技能训练也有很大不同。技能训练是在技能习得之后,重复练习以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也就是说,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如果你还想提高的话,那么就进行技能训练。

以跑马拉松为例,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孩提时代就已经知道如何跑马拉松。技巧很简单: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双脚交替跑动,一直坚持到你跑完全部26.2英里。

看似简单,其实跑马拉松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锻炼身体和强健体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你训练得越充分,身体就越强壮,跑得就越快。

跑马拉松还有一个学习重点:你如何报名参加比赛?具备怎样的资格才能参加诸如波士顿马拉松比赛这样的大型赛事?每次比赛你给自己定什么样的目标?如何调整步伐节奏?穿什么样的运动衣和运动鞋?

例如,大部分人在跑5000米时,不会去考虑运动衣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这样的小问题,他们觉得这简直无关紧要。但是,当你完成全程26.2英里的马拉松时,这样的摩擦力的确会成为一个大麻烦。

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否则在长跑过程中,上衣内侧和乳头不断地摩擦,这个敏感部位就很可能被摩擦出血。乳头疼痛甚至流血是跑步者(大部分为男性)最尴尬或者痛苦的问题之一,但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信不信由你,网上很多这样的奇闻异事。)

通过训练和学习,你可以相对轻松地跑完全程,但这并不是技能习得。真正的技能习得需要达到一定的训练量,否则就没有效果。准备工作可以让你在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学得更轻松,但准备是不能替代训练的。

重新从基础开始学跑步,这才是技能习得。“气式跑步法” 注重效率,它可以有效减少运动员在步伐交替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稍加练习,运动员就可以重新掌握跑步技能,并在随后的训练中巩固提高。

技能习得和教育、资格认证

全世界的老师和教授对待教学意图高尚、兢兢业业,然而,当今教育和资格认定的方式几乎与技能习得无关。

技能习得需要长时期持续、专注地练习,同时也需要你创造性地、灵活地、自由地树立属于你自己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大部分教育和资格认定仅仅考查学生是否学会“服从”,而不考查学生是否学到有用的“技能”,仅仅通过一群脱离学生的委员会成员制定一套主观的“考查标准”,以此考查他们最在乎的学生应具备的某些素质。

“创造、灵活、自由”是快速习得技能的关键因素,但这几点却不在教育和资格认定的标准之列。如果标准定得太过灵活,那就没有标准了,难道不是吗?

然而,严苛的教育和资格认定大大阻碍了技能习得。“机会成本”是主要问题:假如资格认证的要求很高,高得足以影响你的技能训练,那么,我认为“资格认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弊大于利的。

我突然想起一个思路敏捷、事业心强的女人。她梦想开一家软件公司,于是花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 到最后一学期,这位准毕业生为了应付考试,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计算机程序和分析编译程序。但遗憾的是,她即使背了那么多计算机程序的书,她也无法设计出一个有用的计算机程序来。

开软件公司需要掌握大量的新技术:学习编程语言、建立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研发使用工具和程序、创建模板、查找初始用户、寻求赞助或融资渠道以及处理日常工商管理事务。

创业与资格认证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有倒是有,但值得注意的是,你为达到标准所付出的这份努力帮你获得了资格认证,也就是说,你获得了文凭。然而,到底这些标准又能不能帮你习得技能,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呢?这个问题充其量也只是再次之才要考虑的。

《在家就能读MBA:掌握经营的艺术》(2010)(The Personal MBA:Master the Art of Business),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我解释了为什么没去学校念企业管理课程,偏偏通过自学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没去商学院,给我自己节约了15万美元的学费不说,反而让我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司业务上,这让我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管理技能的学习上比花在商学院更值得,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你想擅长某项技能,而这项技能特别强调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能力,那么你必须好好实践。光靠读书是远远不够的。

神经生理学:大脑的可塑性和肌肉的记忆

在进入快速技能习得这一章前,我需要你做最后一件事:相信自己具备学新技能的能力。“人天生就具备或者不具备某种能力”,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的确很容易令人信服。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看见成长的自己》(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书中写道:“2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两种可以使人们创造出不同世界的思维模式——僵固式思维模式和成长式思维模式。”

德韦克发现,“僵固式思维模式者”认为天赋就是能力本身。一个人若数学不好,是天生的,他注定学不好数学,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数学题呢?

但成长式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真正哺育天赋的却是反复的练习和长期的坚持。如果一个人做错了数学题,不是他没有天赋,而是练习得还不够。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定能掌握解题方法。

研究表明:只要肯练习,人的大脑是具备提高技能的功能的。我想,这对陷入僵固式思维模式的人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我们不否认天赋是可以遗传的,但如果你后天肯花时间和精力刻意地、聪明地练习,那么你一定可以掌握技能。此时,遗传因素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相信自己:只要肯练习,技能就一定能提高。

神经学家认为人的大脑是“可塑的”,这表明大脑根据你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做出行为的不同以及行为后果的不同,产生生理变化。在学习技能时,大脑的神经传导会在你训练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约翰·梅狄纳博士是一位专注于人脑发展基因以及精神病遗传学问题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家。在《让大脑自由》(2009)(Brain Rules)一书中他提到“一起激发的神经元,会串连成一气”,在大脑的物理传导中形成独特模式,久而久之,在练习技能的过程中,神经元开始对你所处的环境进行反馈,并以更有效的形式激发。

如果你学开摩托车,手脚都得动起来,一开始,你总是相对迟缓。你需要顾及你做的每个动作,你常常犯些令人沮丧的小错误。学基础时,你往往要很用心。

随着深入地练习,肌肉就会随着你的心理协调起来。你对练习过程中微妙的细节也更加注意,你也慢慢学会调整方法来适应你所处的环境。

你会发现,在练习中会的多了,不会的变少了。最终,潜移默化地,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你就能完成好每一个细节了。

在学术上,我们把技能习得总结为三大步骤。 这不论对肢体技能还是心理技能都同样适用。

1.早期认知。了解你即将学习的技能是什么,探索研究,想想整个过程,把技能细分为几个可以控制的小步骤。

2.中期联想。训练、注意环境反馈,根据反馈调整方法。

3.后期自主训练。不用怎么有意识地注意方法步骤就可以很自如地开展技能训练。

神经生理学技能习得的过程,我们随时都在经历着,甚至就在此时——你阅读的瞬间,大脑也在工作着,它正经历着“学习、解码、巩固新技能”这几个步骤。

正如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书中提到的那样:“人的大脑就像肌肉一样,锻炼得越多,发育得越好。”练习得越充分,技能才会学得有效果,有效率,更自如。

当我们提到快速习得一门技能时,这一点就太重要了。如果你的大脑和你的肢体有能力学好一门技能,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了解如何快速学习技能了。 l7lcHNEGCubLU8Py0g+wA6eyJwGZmmB/YOZNdQCq2zf6DFeUgZEM6VMxIN6s0P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