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 庚 bā gēng

萧收图籍,孔惜繁缨。 xiāo shōu tú jí kǒng xī fán yīng.

萧收图籍:沛公刘邦攻入秦都咸阳,将领们都争先恐慌后打开府库、分取金银财物。唯有萧何首先进入宫室,将秦朝的法律、诏令、文书等文献档案收藏起来。刘邦之所以能详细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庄,户口多少、地方好坏、民众疾苦,就是因为萧何完整地保存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孔惜繁缨:公元前589年,卫国大夫孙桓子率师伐齐,在新筑被齐师打败。由于新筑大夫仲叔于奚的奋力救护,孙桓子才得免一死。卫定公要赏地给他食邑,他坚辞不受,却请求得到诸侯所用的三件悬挂的乐器,并用繁缨装饰马匹以朝见定公,卫定公应允了。孔子听说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啊,还不如多给他些城邑,礼器和名号,是不能借给别人的。”繁缨,即樊缨,古代天子、诸侯辂马的带饰。


卞庄刺虎,李白骑鲸。 biàn zhuāng cì hǔ lǐ bái qí jīng.

卞庄刺虎: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卞邑大夫,性格刚强勇敢,曾杀死过老虎。管竖子教给他一举获两虎的方法:让他专等两只虎争吃牛时下手,因牛肉味美,两虎必斗,这样大者伤,小者亡。只要刺受伤的虎,就可以一举两得。卞庄子听从了他的计策,果然杀死了两只老虎。

李白骑鲸:相传李白晚年去访任当涂令的族叔李阳冰,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附近的江中泛舟,饮酒大醉,见水中皎月,呼而捉之,坠水而死。后人在采石建太白楼,捉月亭纪念他。又传说他并未死,而是骑鲸升天了。


王戎支骨,李密陈情。 wáng róng zhī gǔ lǐ mì chén qíng.

王戎支骨:晋代的王戎、和峤两人都死了父亲。王戎因过分哀伤,身体虚弱,瘦骨嶙峋,和峤痛哭不已。晋武帝对刘仲雄说:“你是不是常去看望王戎与和峤?听说和峤哀伤过度,真令人担心!”刘仲雄说:“和峤虽然极尽孝子之礼,但精神还不错,王戎虽然礼行不周,却悲伤得骨瘦如柴了。我以为,和峤是生孝,而王戎则是死孝。所以,陛下应为王戎担心,而用不着担心和峤。”

李密陈情:李密,晋朝人,字令伯。父早亡,母改嫁,祖母把他抚养成人。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上表,请求皇帝允许他在家侍奉祖母。表中说:“我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祖母没有我,就无人赡养。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我不能离开她呀!”晋武帝看后感慨地说:“李密并非徒有其名呵!”于是下令嘉奖他,并赐给他两名奴婢,还让当地政府给他家送去粮食。


相如完璧,廉颇负荆。 xiàng rú wán bì lián pō fù jīng.

相如完璧:战国时赵国从楚国得到了和氏璧,秦昭襄王告诉赵王,声称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它。蔺相如带上璧来到秦国,献给秦王。但秦王没有一点划城池给赵国的表示。蔺相如于是说璧上有瑕疵,收回璧,让秦王斋戒五天然后正式交璧,暗中却派人把璧送回了赵国。

廉颇负荆:廉颇和蔺相如都为赵国大臣,蔺相如在渑池挫败了秦王侮辱赵王的阴谋,以功封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准备当众侮辱他。蔺相如便处处躲避着不与廉颇碰面。相如的门客以为这是耻辱,蔺相如告诉他们说:“秦国不敢进攻赵国,是由于赵国有我和廉将军的原因。我之所以这样,是考虑到国家的安危重于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便脱掉衣服,背负荆条登门请罪,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


从龙介子,飞雁苏卿。 cóng lóng jiè zǐ fēi yàn sū qīng.

从龙介子:春秋时晋国人介子推曾追随晋公子重耳长期流亡。重耳回国为晋文公,封赏随从者百余人,唯独遗漏了介子推。他便与母亲一起隐居绵上。他的随从为他抱不平,在宫门口题诗:“有龙矫矫,遭天谴怒。三蛇从之,一蛇割股。二蛇入国,厚蒙爵土。余有一蛇,弃于草莽。”文公感悟,说:“这是寡人的过失。”求之不出,便放火烧山,而介子推竟抱着树木被活活烧死。

飞雁苏卿:苏武出使匈奴后,一直被匈奴扣留在北海牧羊。汉昭帝即位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归还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又出使匈奴,苏武的副使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与他一起深夜见汉使。他对汉使详说这些年的经历,并给使者出主意,让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狩猎,射中一雁,足上系有帛书一封,上面写着苏武仍在泽中。”使者便依常惠所教,谴责单于说谎。单于只能向汉使谢罪,承认苏武确实还活着。


忠臣洪皓,义士田横。 zhōng chén hóng hào yì shì tián héng.

忠臣洪皓:宋忠臣洪皓,在建炎年间出使金国。金国却把使者扣留起来,长达十五年之久。当时的人把洪皓比作苏武。他在被扣留的十五年中,始终坚贞不屈,忠于宋室,搜集金国情报,秘密派人送回宋国。一直到绍兴十二年他才得以返回大宋。

义士田横:齐相国田横,从韩信伐齐后,自立为齐王,带领部下五百人逃往海岛。汉高祖刘邦称帝,派追使者劝降。田横跟使者同往洛阳,还没走二十里路,觉得投降于汉,非常羞耻,于是自杀身亡。原来跟他一起逃到海岛的部属听到田横自杀,他们也都自杀了。听到这件事的人,感到很震惊,认为他们是义士。


李平鳞甲,苟变干城。 lǐ píng lín jiǎ gǒu biàn gān chéng.

李平鳞甲:李平,又叫李严,蜀汉重臣,与诸葛亮一起受诏辅佐幼主。诸葛亮驻军祁山,李平主管运送粮草。没有按时运到,便假借皇帝的名义,劝诸葛亮退兵。退兵后,李平又假装吃惊,似乎根本不知道此事,意在推卸责任,并向后主谗言,说诸葛亮假退兵以诱敌作战。诸葛亮便将他前后所写的书信呈给后主,指责李平前后不一,玩忽职守的做法。诸葛亮给蒋琬和董承写信说:“孝起以前曾告诉我,李平像龙一样,脖下有鳞甲,只能顺着他,而不能触犯他。但我看他除有鳞甲外,还有苏秦和张仪之辈耍弄花招的本事。”随后将李平贬为平民。

苟变干城:苟变,战国时卫人,有将帅才。子思向卫侯介绍说:“苟变的才能可率五百辆战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有这样的才干。但他以前作小吏时,曾在收税时吃过别人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说:“贤君选人任官,应像木匠使用木料,用其所长,弃其所短。我们现在处于列国征战的时期,要善于选拔那些有军事才能的人,怎能因吃了两个鸡蛋就不用御敌保国的将才呢!此事不可让邻国知道啊!”卫侯再拜说:“谨领教诲。”


景文饮鸩,茅焦伏烹。 jǐng wén yǐn zhèn máo jiāo fú pēng.

景文饮鸩:王彧,字景文,南朝刘宋时的重臣。宋明帝病重濒死的时候,担心王彧门族强盛,有碍社稷。派使者送诏书和毒酒去王彧府上,诏书送到的时候王彧正与客人下棋,他接过诏书,看完放在一旁,继续下棋,直到胜败定局,他把棋子放回盒中,这才缓缓对众人说:“皇上赐我一死。”说罢举起毒酒,边斟边对客人说:“可惜此酒不可相劝了。”说罢仰而饮之。

茅焦伏烹:传言秦太后跟人私通,欲谋反,秦始皇把太后迁徙到雍地去。且下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杀。前前后后杀了上谏者二十七人。其中有个齐客名叫茅焦,他虽知进谏要冒遭杀之险,仍不顾死活进了谏,讲明利与害。说罢,自解衣愿受烹刑。他的言行,使秦始皇醒悟过来,请太后回咸阳,并立茅焦为仲义,尊为上卿。


许丞耳重,丁掾目盲。 xǔ chéng ěr zhòng dīng yuàn mù máng.

许丞耳重:汉朝许丞是个年迈耳聋的老官员,在颍川太守黄霸手下任职。督邮请求罢他的官,让他回去。黄霸说:“他是个廉洁的官员,年老耳聋没什么妨碍。”耳重,即重听。

丁掾目盲:三国时有个奇人叫丁仪,字正礼。他瞎了一只眼睛,曹操极欣赏他的才华,想把女儿嫁给他。曹丕劝说道:“正礼目眇,恐爱女不悦”。于是,曹操多次找他面谈,总觉得丁掾是个奇才,仍欲将女儿嫁给他。责备曹丕说:“即使丁掾两眼都盲,还值得嫁女儿,何况只瞎了一只?”


佣书德润,卖卜君平。 yōng shū dé rùn mài bǔ jūn píng.

佣书德润:三国东吴的阚泽,字德润。他家贫好学,替人抄书过日,在抄书中他有机会阅览了古代典籍,成了“经书通”。他追记先生论讲,探究博览群书,并且通晓天算历法,由此声名显扬。

卖卜君平:算命先生严遵,字君平,平日靠替人算命过活。他生活上要求不高,只要所赚的钱够日常家用,就满足了。平常就争取一切时间读《老子》等经典,学问渊博。然而他一生不求仕途,从未当过官。


马当王勃,牛诸袁宏。 mǎ dāng wáng bó niú zhǔ yuán hóng.

马当王勃:唐代王勃,精通诗文,是个才子。有次,他南下探望父亲,船至江西南昌,刚好遇上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举行竣工大典宴请官员宾客。王勃被邀赴宴,阎都督想夸耀女婿的文才,叫他预先写好序文,并在席间邀请宾客当场作文吟诗,大家都默不作声,只有王勃接受了。阎闻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后大为震惊,称他“年少天才”。

牛诸袁宏:晋袁宏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他未为官时,替人接送货物为业。有一年中秋之夜,路经牛渚,诵读所作的咏史诗。当时征西将军谢尚,正在泛舟赏月,听到咏诗声,赞叹不绝,于是便派人将袁宏请入船里来,两人谈论到天亮。从此以后,他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大。


谈天邹衍,稽古桓荣。 tán tiān zōu yǎn jī gǔ huán róng.

谈天邹衍: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自梁至燕,昭王为他建造了碣石宫,以老师的礼节对待他。相传燕多谷地,气候寒冷,不生黍稷。邹衍为天吹奏律吕,使气候温暖,粮食才生长出来。他创阴阳五行之说,解释时世兴衰之因,论述天道变迁之理,人称“谈天邹”或“谈天衍”。

稽古桓荣:桓荣,字春卿,东汉人。汉光武时教授太子经书。光武帝到太学,遇到诸博士在互相辩论经义。桓荣辩明经义,都是以理服人。光武帝赐以辎车、乘马,迁他为少傅。桓荣会集诸生,把车马、印绶陈列于前,说:“今日所得的恩赐,稽古之力也。”


岐曾贩饼,平得分羹。 qí céng fàn bǐng píng dé fēn gēng.

岐曾贩饼:赵岐,字邠卿,是东汉经学家,著有《孟子章句》,收入《十三经注疏》。他为人廉直疾恶。曾谏宦官唐衡及其兄唐珐。唐铉大怒,要抓他。他隐姓埋名逃到北海贩饼为生。

平得分羹:郑平,唐玄宗时为户部员外郎,是奸相李林甫的女婿。传说一天李林甫见他须发花白了,就对他说:“明天皇上将赐甘露羹,郑郎若食,即使须发全白了也能转黑。”次日,太监果然送来甘露羹。李林甫分给郑平吃了些。过了一晚,郑平斑白的须发全变黑了。


卧床逸少,升座延明。 wò chuáng yì shào shēng zuò yán míng.

卧床逸少: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王导堂侄,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太尉郗鉴要在王导家挑选女婿。考察的人回来后向郗鉴汇报说:“王氏诸郎都不错,但听说要来择婿,一个个都表现得自负和高傲。只有一郎在东床上光着肚子躺着吃胡麻饼,好像根本没这回事。”郗鉴听了后说:“这正是我所要选的女婿啊!”郗鉴访问后才知道他是王羲之,便把女儿嫁给他。后世遂以“东床”指代女婿。

升座延明:刘昞字延明,北朝后魏人,师从博士郭踽。郭踽有女,年方十五,踽要为其择婿,而他的女儿心中喜欢延明。因此郭踽便特别安排了一个坐席,对诸弟子说:“我有一女,欲择佳婿。谁能坐得此席,我就把女儿嫁给他。”话音未落,刘昞就立刻抖擞衣服坐到席位上,神情严肃地说:“听说先生想要招女婿,延明我就是那个人了。”于是,郭踽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勃心织,贾逵舌耕。 wáng bó xīn zhī jiǎ kuí shé gēng.

王勃心织:唐初王勃,六岁能文,九岁那年读颜师古的《汉书注》,然后写了《指瑕》一书,指出书中的错误。他诗文优美,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称“初唐四杰”。所到之处,人们都请他写文作诗,因此得到许多酬赠的金子丝绸。世人都说王勃是心织笔耕。王勃文章时,先磨好许多墨汁,然后盖上被子蒙头卧床,突然爬起,提笔挥墨不做修改,一气呵成。当时人们都称这是“腹稿”。

贾逵舌耕:东汉经学家贾逵,字景伯,家境寒微,他设立学堂,招收弟子教书。到他那里学习的人不远万里而来,使他收到很多粮食,慢慢装满了仓库。有人说:“贾逵不靠出力种地得到粮食,而靠教授经典古籍,这是舌耕所得。”明帝时,赐他纸笔作《神雀颂》,并任为郎,与班固一起校点宫中藏书。


悬河郭子,缓颊郦生。 xuán hé guō zǐ huǎn jiá lí shēng.

悬河郭子:晋代郭象,少年有才,好老庄,善谈老庄玄学。王衍评价郭象说:“每次听郭象的谈论,真如高悬的长江大河之水倾流而下,永不会枯竭。”

缓颊郦生:刘邦得知魏王的儿子魏豹叛变的消息后,对郦食其说:“你替我婉言劝说魏豹,如能说服他归顺,我就封你为万户侯。”郦食其前去游说,魏豹说:“汉王随意谩骂侮辱诸侯和大臣,就如对待奴仆一样,不讲究君臣礼节,我不想再见他了。”后来刘邦派韩信击败了魏豹。


书成凤尾,画点龙睛。 shū chéng fèng wěi huà diǎn lóng jīng.

书成凤尾:萧锋,字宣颖,是南朝齐高帝第十二子,封江夏王。相传他四岁时便会靠着井栏学写字,在地上写满了就洗去再写。早晨起来不拂拭窗尘,先在尘上写字。五岁时,高帝就让他学书凤尾诺,他初学就写得很好。高帝大喜,赏他玉麒麟。说是“麒麟偿凤尾也。”凤尾诺:古代签署文件叫署诺。把“诺”字写成像凤尾的形状,称凤尾诺。

画点龙睛:张僧繇是南朝梁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和佛教画。传说他曾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问他,他便回答说要是点上眼晴恐怕这龙就要飞了。那人不信,再三请求画上眼晴。刚给一条龙点上眼睛,就见雷电破壁,这条蛟龙腾空而起,只剩下另外三条未点晴的龙还在壁上。


功臣图阁,学士登瀛。 gōng chén tú gé xué shì dēng yíng.

功臣图阁: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年,命令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开国功臣们的像。用来象征二十四个节气,以代表天地旋转,万物的生灭变化。

学士登瀛: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由于功高,被提升为天策上将,并受命建立府衍。李世民便在宫殿西部开设文学馆,召纳四方有识之士,有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他们在馆里轮流值班,李世民一有空闲,便到馆里询问政治事务,讨论古代典籍,有时到半夜才入睡。这十八位选入文学馆的人,被称为“十八学士”,当时被选中了,就称为“登瀛洲”。


卢携貌丑,卫玠神清。 lú xié mào chǒu wèi jiè shén qīng.

卢携貌丑:卢携,字子升,唐朝人,面貌丑陋。他把自已写的文章送给尚书韦宙指点。韦氏子弟常常随便侮辱嘲弄他,韦宙说:“卢携虽然其貌不扬,但看他的文章写得呼应有致,将来必定会显贵。”后来,卢携真如韦宙说的那样,位至郡守。

卫玠神清:卫玠,晋朝人,字叔宝,丰神俊秀,气韵非凡。卫玠的舅舅王济感叹说:“珠玉在侧,真让人自惭形秽。”他还说:“和卫玠交往,犹如明珠在身旁,光彩照人。”


非熊再世,圆泽三生。 fēi xióng zài shì yuán zé sān shēng.

非熊再世:唐代诗人顾况兼工书画,性诙谐,好讽刺权贵。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传说顾况曾丧一子,年方十七,他的游魂不离其家。顾况悲伤不已,哭吟道:“老人丧一子,日暮泣成血。心逐断猿悲,迹随鸟飞灭。老人年七十,不作时别。”其情感动了上天,顾况的儿子得以重新转世到顾家,就是顾非熊。

圆泽三生:唐代僧人圆观又名圆泽,与李源相善。两人一起游峨嵋,舟停南浦,看见一位孕妇站在船边,圆观对李源说:“这妇人已怀孕三年,一直在等我做她的儿子,今天既已相见,怕是劫数难逃了。十二年后中秋月夜,你我当在杭州天竺寺再见。”说完当晚就死了。十二年后,李源到杭州天竺寺前,听见一个牧童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安期东渡,潘岳西征。 ān jī dōng dù pān yuè xī zhēng.

安期东渡:王承,字安期,东晋初年的第一名士。他离官东渡过江,由于路途不畅,随行人员都很害怕。但王承遇到艰险,依然泰然处之,即使家里人也难以发现他的喜忧之色。到了下邳之后,王承登山向北而望,感慨万千地说:“人们都说愁,我现在才开始感到什么是愁了。”

潘岳西征:潘岳是晋代著名文学家,曾作过《西征》、《闲居》等赋。《西征》赋是潘岳任长安令时作的,因为潘岳家在巩县东,所以叫做“西征”。赋中叙述赴任时沿途所见古迹,以劝诫治乱。


志和耽钓,宗仪辍耕。 zhì hé dān diào zōng yí chuò gēng.

志和耽钓:张志和,唐代诗人,肃宗时待诏翰林。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玄真子”。其《渔歌子》生动地描绘了他的渔钓生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后世传诵。

宗仪辍耕: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明太祖洪武初诏征儒士,宗仪托病不赴。他博览古籍,勤于著述。在田间耕作时也常携笔砚,在树下放一只瓮,偶有所得,便立即记录后投入其中。积久贮满,装订成册,定名为《南村辍耕录》。


卫鞅行诈,羊祜推诚。 wèi yāng xíng zhà yáng hù tuī chéng.

卫鞅行诈:卫鞅,又称商鞅、商君。公元前840年,他向孝公建议伐魏拓疆。魏使公子邛迎战。他送信给邛说:“我过去与公子友善,不忍心互相攻杀,想与公子会晤宴饮,订盟罢兵,使秦魏相安无事。”魏邛答应了,并前去会盟宴饮。谁知商鞅让埋伏的甲士俘虏了邛,并偷袭了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害怕,献河西之地向秦求和,徙都大梁。

羊祜推诚:羊祜字叔子,他镇守襄阳与东吴陆抗相对峙时,以德怀柔拒敌,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东吴将领陆抗送来酒,他即从容饮之,从不生疑。陆抗有疾,羊祜送去药,陆抗也立即服下。有人劝止,陆抗说:“羊叔子哪会下毒。”


林宗倾粥,文季争羹。 lín zōng qīng zhōu wén jì zhēng gēng.

林宗倾粥:郭泰字林宗,曾在陈讲学。学生魏德公自愿服侍他,为他做饭洒扫。一天他偶有不适,几次让魏德公煮粥,又几次三番把粥倒在地上,并呵斥魏德公说:“为长辈熬粥,里面怎么能有沙粒呢?”魏德公不但不生气,还更加小心谨慎地服侍他。郭泰对他说:“开始我只认识你的面貌,现在才了解了你的心地。”

文季争羹:沈文季,字仲达。崔祖思。字敬元,齐高帝在位时对他二人非常宠信。相传齐高帝曾设酒肴羹脍作乐,崔祖思说:“羹脍的美味,南北共赏。”侍中沈文季说:“羹脍是吴中美食,不是祖思所能品味的。”他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各不相让,齐高帝于是便评判说:“莼羹本应归沈。”


茂贞苛税,阳城缓征。 mào zhēn kē shuì yáng chéng huǎn zhēng.

茂贞苛税:李茂贞本名宋文通,唐僖宗光启初拜武定军节度使,赐姓改名。昭宗时封陇西郡王。他任凤翔节度使时,苛捐杂税名目綮多,连点灯也要征税。他下令严禁百姓将松木柴火运入城中,以防百姓燃松枝照明而不点灯,影响税收。当时的优伶借唱戏讽刺说:“臣请并禁月明。”

阳城缓征:阳城字亢宗,唐北平人。在德宗贬陆贽、裴延龄时,朝野内外惶恐,无人敢谏。阳城却冒死直言,在朝廷上恸哭。后来他被贬为道州刺史,治民如治家,税赋却收不上来。观察使派判官来监督他,他干脆自囚于狱,以示自责。后来弃官携家小逃遁了。


北山学士,南郭先生。 běi shān xué shì nán guō xiān shēng.

北山学士:徐大正字德之,宋瓯宁(令福建建瓯)人。元祜中赴京试,他路过严子陵钓台时作诗云:“光武初征血战回,故人长短尚论才。中兴若起唐虞业,未必先生恋钓台。”苏轼见之而与他订交。后筑室北山下,号为“闻轩”。秦少游为之作记,苏轼赋诗,人称之为“北山学士”。

南郭先生:雍存,宋全椒(今属安徽)人。以文史自娱,隐居养志。居城南,号南郭先生。屋近有独山,又号独山翁。当时地方名士钱公辅、曾肇都与之有交往。


文人鹏举,名士道衡。 wén rén péng jǔ míng shì dào héng.

文人鹏举:北魏温子升,字鹏举,北魏著名文学家,官至中军大将军。博学多才,文章清婉,曾被誉为“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地”。乡人王晖评价他说:“江左文人,宋有颜渊之、谢灵运,梁有沈约、梁任。子升足以胜过他们。”

名士道衡:北朝薛道衡,字玄卿,是个名士,他曾出使南朝,写过《人日》诗,前两句是:“入春才七日,离乡已二年。”南朝人听了他这两句诗,讥笑说:“这是什么话,谁说这人能作诗?”道衡补充了后两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听了这后两句以后,南朝人才高兴地对他说:“果然名不虚传。”


灌园陈定,为圃苏卿。 guàn yuán chén dìng wéi pǔ sū qīng.

灌园陈定:陈定字子终,又称陈仲子,春秋时楚国隐士。相传楚王闻其贤,欲聘以为相。他对妻子说:“今日为相,明日就能结驷连骑(车马成群),食前方丈(佳肴罗列)。”而他妻子却说:“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前方丈,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恐夫君不保命也。”于是夫妻双双逃遁,去为人种菜隐居。

为圃苏卿:苏云卿,南宋绍兴年间客居豫州东湖,结庐独居,邻人称之为苏翁。他终年穿布衣草鞋,种蔬织履以自给。曾与张浚为布衣交。张浚为相,写了信并装了金钱派人给豫章帅漕,请他代送云卿。帅漕到他家之前,让车停在路上,亲自到他菜圃中,交给他书信金币,并极力送请他一起坐车去朝廷。云卿推托明天再去。第二天帅漕派使者前去迎接,只见房门大开,金币书简仍在,他已不知所往了。


融赋沧海,祖咏彭城。 róng fù cāng hǎi zǔ yǒng péng chéng.

融赋沧海:张融字思光,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任封溪令。他曾浮海至交州,观赏了大海的雄奇景色而作《海赋》。有“穷区没渚,万里藏岸,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则星河若覆”诗句,读之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齐高帝论其才说:“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祖咏彭城:祖莹字元珍,北朝后魏人。他幼时好学耽书,号“圣小儿”。王肃任豫州剌史时,曾作《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多朔风。”彭城人王勰认为这首诗意境优美,很是喜欢。王肃请王勰把《悲平城》再朗诵一遍,结果王勰却错把“平城”读成“彭城”。王肃笑话王勰,王勰也觉得惭愧。此时在一旁的祖莹说:“《悲彭城》王公自然没见过,不怪他。”王肃就请他朗诵,祖莹便咏道:“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淮水里。”王肃和王勰两人大为叹服。”


温公万卷,沈约四声。 wēn gōng wàn juàn shěn yuē sì shēng.

温公万卷:宋代宰相、史学家司马光的独乐园中藏书万卷。他早晚披阅,书却还像新的一样。他曾对弟子说:“商人珍藏货物钱财,我辈只有这些书。当极加珍爱。我每年都要将藏书晾晒。每当开卷前,先擦净书桌。读完一页翻动时,先用右手大指衬着书沿慢慢掀起,再用另一指托着翻开。常见你们轻率地用两指抓起,真是爱书不如爱钱物啊,其人对书和学习的态度可知。”

沈约四声:沈约字休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在齐时曾主持校勘经、史、子、集四部图书,迁太子家令。入梁,拜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晚年藏书多至二万卷。他作诗主张“四声八病”之说,自谓独得其妙。武帝问何谓四声,他回答:“天子圣哲(分别为平上去入四声)。”


许询胜具,谢客游情。 xǔ xún shèng jù xiè kè yóu qíng.

许询胜具:许询字玄度,东晋人。小时候人称神童,有才藻,善属文,与孙绰并为一时文宗。他性好游山玩水,身体轻捷灵敏,便于登涉。时人说:“许询不光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刘尹说:“清风朗月,便思玄度。”

谢客游情:南朝谢灵运喜欢登山并研究出一套登山方法。他常常穿木底鞋爬山:上山时,他将鞋底前端的木跟卸下来;下山时,则取掉鞋底后部的木跟。不仅容易着力,还保持了身体平衡。


不齐宰单,子推相荆。 bù qí zǎi shàn zǐ tuī xiàng jīng.

不齐宰单:春秋宓不齐是孔子的学生。在治理鲁国单文时,拜当地五位才干胜过他的人为师,并请他们管理政事。所以宓不齐虽操劳不多,却轻而易举地将单文治理得井井有条。

子推相荆:秋时人介光,字子推,年十五,即为楚相。孔子听说后派人前去察看。回报说:“介光廊下就有二十五名俊士,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评论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智过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大于彭祖。用以治天下都可以了,用以治国,哪有不行的。”


仲淹复姓,潘阆藏名。 zhòng yān fù xìng pān làng cáng míng.

仲淹复姓:范仲淹三岁丧父,母亲生活无着,被迫改嫁。他随之到长山朱氏家,因而姓朱。宋真宗时他中进士,真宗准其复姓。他在《谢启》中写道:“志在投秦,入境遂称张禄;名非霸越,乘舟乃效陶朱。”意思是他志在报国,名字也只是个称呼罢了。当时人称其写得新颖、贴切。

潘阆藏名:潘阆,宋人,号逍遥子。他在《苦吟》诗中写道:“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精。”又有《贫居》诗日:“长喜诗无病,不愁家更贫。”后潜山谷寺为云游僧。他题诗钟楼云:“顽童趁暖贪春睡,忘却登楼打晓钟。”孙仅见后说:“这是逍遥子。”令寺僧找他时,已不知去向。


烹茶秀实,漉酒渊明。 pēng chá xiù shí lù jiǔ yuān míng.

烹茶秀实:陶谷字秀实,本唐彦谦之孙,避后晋之讳改姓陶。他为人多忌好名,历仕五代后晋、后汉、后周。入宋,历礼、刑、户三部尚书。曾买得党进家旧姬,令她掏雪水烹茶,还问她:“党家有此风味吗?”她答道:“他们家是粗人,怎么会这么风雅呢?他们只知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罢了。”陶谷听后,面有惭色。

漉酒渊明:陶潜性恬淡嗜酒,有客来访他就设酒相待,若自已先醉,便对客说:“我醉欲睡,你先走吧。”邻家有请他饮酒的,他有请必到。偶尔遇到酒中有渣滓,他便脱下头巾漉(过滤)之。漉完,仍把头巾戴上。庐山僧惠远爱其清逸,招他入白莲社。他回答说:“允许饮酒就去。”惠远谎称有酒,他去了,见没酒,又皱着眉头回家了。


善酿白堕,纵饮公荣。 shàn niàng bái duò zòng yǐn gōng róng.

善酿白堕:刘白堕,东晋时人,善于酿酒。盛夏六月他把酒装在坛子里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十天酒味不变,喝了这种酒一月不醒。北魏青州刺史毛鸿宾得到刘白堕赠送的一坛酒,半路上被强盗抢去,强盗喝后,立即醉倒,被全部活捉,当时的游侠儿传颂说:“不怕张弓拔刀,只怕白堕春醪。”

纵饮公荣:晋朝刘公荣,好饮酒。他喝酒从不论对方是什么出身,因此常被人们讥笑,他解释说:“比我好的人,不能不和他喝;不如我的,也不能不和他喝;和我差不多的,更不能不和他喝。”阮籍戏答到:“只有公荣你不可饮”。


仪狄造酒,德裕调羹。 yí dí zào jiǔ dé yù tiáo gēng.

仪狄造酒:仪狄,传说夏禹时善酿美酒之人。舜的女儿令仪狄酿酒,品饮后认为是好酒。仪狄把酒献给大禹,禹觉得香甜醇美,但喝完后却疏远了仪狄,而且从此戒酒。禹说:“后世必有因贪酒而亡国者。”

德裕调羹:相传唐代的李德裕在中书省时不饮京城水,并指定要用无锡惠山的泉水。他喝的水全用人力从无锡运来,时称“水递”。又相传他每食一羹,费用巨大。他制羹的用料是把珠宝、贝玉、雄黄、朱砂相杂,煎汁成羹。煎三次以后就把上述原料倒掉。


印屏王氏,前席贾生。 yìn píng wáng shì qián xí jiǎ shēng.

印屏王氏:相传唐玄宗所宠幸的美人王氏,几次梦见有人来召她陪饮。她把这事告知了玄宗,玄宗说:“这一定是术士干的。若他再来,你想法做个记号,以便辨认。”当天晚上,那人又在王氏梦中召她前往,王氏就用手指在砚中沾了墨汁印在屏风上。玄宗下令搜查,果然在东明观屏风上查得印有墨汁的手指纹,而那道士却已逃跑了。

前席贾生:贾谊,西汉文学家、政论家,年轻而博学,被聘为太学博士。一次,汉文帝向贾谊询问关于鬼神方面的问题,贾谊侃侃而谈。汉文帝完全陶醉于贾谊所说,不知不觉地将自已的坐席向前移动,以便更靠近贾谊。


九 青 jiǔ qīng

经传御史,偈赠提刑。 jīng chuán yù shǐ jì zèng tí xíng.

经传御史:谁是《三字经》的作者,初著传说为宋朝王应麟,明、清两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间王相与清末大学问家章太炎)多认定作者是王应麟。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等到熊氏所藏大板《三字经》问世,其中有明代蜀人梁应井作图,聊城傅光宅侍御史作序,才清楚是明人所写,所以称为“经传御史”。

偈赠提刑:宋郭祥正,字功父,是个提刑(宋朝时主管州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的官)。有一天,他去舒州白云山海会寺游览,该寺方丈赠予他佛经中的唱词:“上大人,孔乙已,化三千,七十士。”


士安正字,次仲谈经。 shì ān zhèng zì cì zhòng tán jīng.

士安正字:唐刘晏,字士安,聪明过人,八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刘晏献颂。帝听后大为赞赏,授予太子正字之职。有一天,唐玄宗和他开玩笑说:“卿作正字,正得几字?”刘晏回答:“天下字皆正,唯朋字未正得。”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劝告帝整治朋党。

次仲谈经:东汉戴凭,字次仲,博览经书。建武年间,正月初一朝贺,皇帝让群臣说经,很多臣子说不出来,就让位给精通经义的人。结果,次仲共重新入座了五十余次,即他总共讲了五十几条经义。


咸遵祖腊,宽识天星。 xián zūn zǔ là kuān shí tiān xīng.

咸遵祖腊:王莽篡位后,汉元帝的尚书陈咸告老还乡,闭门不出,仍沿用汉时祭祀规矩。人们问他原因,他说:“我祖宗只知汉家规矩,岂知有王家?”祖腊,祖祭祀路神;腊年终大祭。

宽识天星:相传汉武帝甘泉祭祀,在渭桥时,看到有一个女子在渭永中洗澡,乳长七尺。武帝感到十分惊奇,便问她。该女子说:“帝后第七车侍中知我来由”。当时第七车中的侍中叫张宽。问他原因,说:“这是天星中主祭祀者,斋戒不严,则女星出现。”


景焕垂戒,班固勒铭。 jǐng huàn chuí jiè bān gù lè míng.

景焕垂戒:宋景焕,仕途坎坷。隐居于玉垒山,作有《野人闲语》。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垂戒后人。书中写道:“尔傣尔禄,民脂民苷;下民易虐,上苍难欺。”由此确可看出垂戒的作用。

班固勒铭:东汉永元初,窦宪出征匈奴,率领精锐骑兵部队万余,在稽落山把匈奴军队打得丢盔弃甲。为了证实战绩,叫当时任中护军的班固刻石勒铭(用铭记功),记述汉之威德,然后才回来。


能诗杜甫,嗜酒刘伶。 néng shī dù fǔ shì jiǔ liú líng.

能诗杜甫:唐杜甫,字子美,是河南巩县人。诗中常常自称为“杜陵布衣”、“杜陵野叟”。官至左拾遗,及挂名检校工部员外郎。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作“诗史”,有《杜工部集》。人称之为“诗圣”。

嗜酒刘伶:晋刘伶,嗜酒如命。他把妻子的劝告,当成耳边风。他说:“在神前发誓断酒。”其妻以为是真的,就备好酒肉。刘伶说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他把酒喝了,肉也吃了,酣然入睡。


张绰剪蝶,车胤囊萤。 zhāng chuò jiǎn dié chē yìn náng yíng.

张绰剪蝶:唐进士张绰,善于道术,嗜好饮酒。常在席间即兴剪二三十只蝴蝶,呼气吹送,这些蝴蝶可成群结队地忽高忽低四处飞舞,过了一会,他仍旧可以把这些蝴蝶收回手中。

车胤囊萤:晋车胤,家境贫寒,年幼好学,但是没有油灯照明。夏天,他捕捉萤火虫并把它们放进绢袋里,用来代替油灯,照明读书。


鸜鹆学语,鹦鹉诵经。 qú yù xué yǔ yīng wǔ sòng jīng.

鸜鹆学语:晋时司马桓豁在荆州任参军时驯伺八哥,教它学讲人话。有一天,他宴请宾客,让八哥模仿大家说的话,都特别相像。不过,客中有个患了鼻疾,很难学得来,八哥就把头伸入瓮中学他谈话的声音,惟妙惟肖。鸜鹆,即八哥。

鹦鹉诵经:《法苑珠林》中记载:东都有一个人驯伺鹦鹉,送到寺院学诵经。鹦鹉站在架上却不言也不动,问它怎么会这样子。它便回答说:“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


十 蒸 shí zhēng

公远玩月,法善观灯。 gōng yuǎn wán yuè fǎ shàn guān dēng.

公远玩月:唐朝罗公远有道家法术,有一年中秋月夜陪伴唐明皇赏月,把拐杖掷向空中化作一座彩桥,银光闪闪。他领着明皇登上桥,走了几里,只见到处灿烂夺目。他们来到一座城门口,罗公远说:“这是月宫门。”门头的匾额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宫内有几十位仙女,皓衣鸾歌,在大桂树下载歌载舞。罗公远说:“这叫《霓裳羽衣曲》。”明皇将曲调默记于心。他们退回后,桥就不见了。唐明皇便叫来梨园子弟将他记下的曲调写成了《霓裳羽衣曲》。

法喜观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玄宗问天师叶法善说:“今天晚上什么地方最热闹?”叶法善说:“广陵。”然后在宫殿前化了一道彩虹,上面玉宇楼阁美丽如画,玄宗登上虹桥前行,杨贵妃、高力士以及乐手们都跟随在后,一会儿就到了广陵上空。玄宗看下面寺院里灯火辉煌,善男信女们仰头观望,都说是神仙出现在云中。玄宗让乐手们在彩虹上演奏《霓裳羽衣曲》,极乐而归。几天后,广陵送来报告,说广陵上空出现仙人,就是那晚的情形。


燕投张说,凤集徐陵。 yàn tóu zhāng yuè fèng jí xú líng.

燕投张说:唐朝张说,字道济。母亲怀他的时候,梦见有只玉燕落在她怀里。张说小时,父亲极不喜欢他,把他和奴仆一样看待。张说喜欢学习,就拾些枯树枝,夜里点燃读书。武则天时举贤良方正,张说考中第一名,后来官至中书令、左丞相,封燕国公。

凤集徐陵: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徐陵,早年即以诗文闻名。母亲曾梦见五彩云化为凤凰落在她的左肩上,而后生下徐陵。徐陵八岁就能写出好文章,十三岁时就通读了《老子》、《庄子》。一位僧人曾抚摸着他的头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梁武帝时曾任尚书。


献之书练,夏竦题绫。 xiàn zhī shū liàn xià sǒng tí líng.

献之书练:晋朝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乌程县令羊不疑十二岁的儿子羊欣书法不错,王献之很喜欢他。有年夏天,王献之路过乌程县,看到羊欣身穿崭新的白丝裙在睡觉,便挥笔在羊欣的裙摆上写了几幅字而后离去。羊欣从此就研习模仿,书法日臻完美。

夏竦题绫:北宋夏竦,字子乔,幼时拜入姚铉门下学习,姚铱曾让他写一篇《水赋》,至少一万字,他一挥而就。仁宗时朝廷选拔人才,有位老宦官对他说:“你日后必定受到重用。”然后拿出细绫手帕让夏竦题诗,夏竦题道:“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安石执拗,味道模棱。 ān shí zhí niù wèi dào mó léng.

安石执拗: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为人节俭,性执拗,人称“拗相公”。

味道模棱:唐苏味道,为人谨小慎微。武则天时期担任宰相数年,无所建树,凡事毫无主见,全看皇上的脸色而立。苏味道对此不以为羞,反而振振有词地说:“决定什么事,我根本不想弄明白,否则出了差错就会后悔。模棱两可,不置可否就行了。”当时人给他取了绰号“模棱手”,以示讽刺。


韩仇良复,汉纪备存。 hán chóu liáng fù hàn jì bèi cún.

韩仇良复:西汉张良,本是战国时韩国公子。秦灭韩后,张良一心报仇复国,没有成功。后投靠刘邦,助其灭掉了秦国,韩国也随之复国。张良回到韩国做了相国。楚汉战争中,项羽杀掉韩王,张良再次投奔汉王刘邦,辅助刘邦打败项羽,再次为韩国报了仇。

汉纪备存:刘备字玄德,为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少年时孤贫,与母亲一起以卖鞋织席为生。他不喜读书,好结交豪杰,曾与关羽、张飞结义为兄弟,募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又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取荆州,得益州和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废汉献帝,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存鲁端木,救赵信陵。 cún lǔ duān mù jiù zhào xìn líng.

存鲁端木:春秋时,齐国军队攻打鲁国。端木赐为保卫鲁国,劝说齐国田常去攻打吴国。但当时齐军已开始进犯鲁国,不愿退兵,端木赐就去请求吴国发兵救鲁攻齐。吴国想发兵,但对越国有顾虑。他又到越国说服越王派兵跟随吴军一同去攻打齐国,齐军大败。随后,吴军乘胜进攻晋国。这时,端木赐又到晋国说服晋军与吴军交战,双方正在黄池会战时,越国就趁机袭击了吴国。孔子说:“我本来是搞乱齐军保全鲁国,至于加强了晋国的实力,削弱了吴军,越国又借机灭吴称霸,那却是端木赐游说的结果。”

救赵信陵:秦国攻打赵国,魏派大将晋鄙带兵去救赵国。魏惧怕秦国,按兵不动。魏公子无忌,为信陵君,他采用侯生的计谋,盗取兵符,杀死大将晋鄙,夺取军队指挥权,解救了赵国。


邵雍识乱,陵母知兴。 shào yōng shí luàn líng mǔ zhī xīng.

邵雍识乱:邵雍字尧夫,北宋人,隐居苏门百源山,人称“百源先生”屡次推官不受。他喜欢研究《周易》,以此推测天下的治与乱。

陵母知兴:王陵为沛县豪族,汉高祖刘邦微时,像对待兄长一般对待他。刘邦起事,王陵聚集数千人前去参加。王陵投刘邦之后,项羽把他的母亲抓到楚军中为人质,以招降王陵。其母私下对派去送信给王陵的使者哭诉:“为老妾告诉陵,好好效力于汉王。不要因老妾而怀二心。”便伏剑自刎。


十一 尤 shí yī yóu

琴高赤鲤,李耳青牛。 qín gāo chì lǐ lǐ ěr qīng niú.

琴高赤鲤:琴高,赵国人,善琴。相传他凭借弹琴成为宋康王舍人,二百多年间浮游于冀州涿郡,后入涿水中抓龙子。有一次,他与弟子相约:你们沐浴戒斋在河边等候。过了不久,他果然乘赤鲤而来。

李耳青牛:李耳,即老子,又名李聃,道家创始人,博学多识。曾为周室守藏室的小吏。周朝衰落,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有个叫尹喜的官吏认出了老子,就对他说:“先生将去隐居,请为我著书。”老子就把自已写的《道德经》赠给他。


明皇羯鼓,炀帝龙舟。 míng huáng jié gǔ yáng dì lóng zhōu.

明皇羯鼓:唐明皇不爱听琴,有次宫中弹琴,被他大声斥责而去。他喜爱听羯鼓,当即说:“速召花奴(唐玄宗时汝南王李琎的小名,琎善击羯鼓)取羯鼓来,为我解秽。”他也拿来羯鼓,咚咚地敲了起来。

炀帝龙舟:隋炀帝在大业元年八月间,乘龙舟巡游江都(现在的扬州)。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坐楼船,九品以下的坐黄篾小舟,首尾相接二百多里,场面尤为壮观。


羲叔正夏,宋玉悲秋。 xī shū zhèng xià sòng yù bēi qiū.

羲叔正夏:依《尚书·尧典》记载,尧为了制定历法,曾经派四个人即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到东南西北四个地方,去观察星象,判别季节。羲叔分驻南方交趾,凡夏季万物生长情况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测出夏季日影长短,确定了夏至日。因此就把羲叔称之为正夏。

宋玉悲秋:屈原弟子宋玉,为战国楚襄王大夫,曾经作《九辩》,头两句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索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人依据他的悲秋之语,把他称为悲秋之士。”


才压元白,气吞曹刘。 cái yā yuán bái qì tūn cáo liú.

才压元白:唐朝杨嗣复新昌宴请宾客,元稹、白居易也请来了。席间,宾客即席赋诗。杨汝士最后成诗,但为最好,其诗句是:“文章旧价留銮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回到家后,杨汝士对人说:“我今日压倒元、白。”

气吞曹刘:唐诗人元稹曾说:“杜子美诗,上薄风骚,下该屈宋,志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标,杂徐庾之纤丽。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曹是指曹植,刘即刘桢。


信擒梦泽,翻徙交州。 xìn qín mèng zé fān xǐ jiāo zhōu.

信擒梦泽:刘邦建汉,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到封地后,常率军出入往来,被人诬告谋反。刘邦为捉拿韩信,假意到云梦泽游玩,要韩信前来拜见。韩信不设防,被刘邦活捉,关在囚车中押回洛阳。后刘邦顾忌名声,赦免了韩信,降他为淮阴侯。

翻徙交州:三国时吴余姚人虞翻,历事孙策孙权,多次进谏,后来被贬往交州。他曾上书自白道:“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他学识渊博,尽管身处异地,仍旧讲学不怠。


曹参辅汉,周勃安刘。 cáo cān fǔ hàn zhōu bó ān liú.

曹参辅汉:西汉曹参,曾出任齐国的相国。在任期间,遵循黄老思想,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使齐国获得安定。后接替萧何,担任西汉相国。期间严格遵循萧何定立的各种法律、法规办事,终日饮酒作乐,对朝政任其自然。因为他清静无为,百姓才得以安宁,国力得以恢复。当时的民歌唱道:“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周勃安刘:汉时人周勃,年幼时家境贫寒,以编蚕箔为生。后跟随刘邦起义,由于战功而封绛侯。刘邦曾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此人。吕后时,诸吕掌权。吕后去世后,周勃同陈平共伐诸吕,迎立文帝即位。


太初日月,季野春秋。 tài chū rì yuè jì yě chūn qiū.

太初日月:夏侯玄,字太初,三国时期魏国人,官至散骑黄门侍郎,后来迁为太常卿。他待人温和,平易近人。当时的人赞誉他:“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怀。”

季野春秋:晋时人褚裒,字季野,少有简贵之风。桓彝曾赞叹说:“褚季野有皮里春秋。”谢安也曾说过:“裒虽不言,而四地之气已备。”


公超成市,长孺为楼。 gōng chāo chéng shì cháng rú wéi lóu.

公超成市:汉张楷,字公超,他博学多识,尤其精通左氏《春秋》和古文《尚书》。所以很多人都非常仰慕他,想跟他学习。远近来人川流不息,车马填街,商人在他家周围建起旅舍。迫使公超移居华阴山,华阴山南就有了公超市。

长孺为楼:宋代藏书家孙长孺,喜爱看书,嗜好收集图书,经史百家都有,以至于没地方存放。于是建楼藏书,人们就把他称为“书楼孙氏”。


楚邱始壮,田豫乞休。 chǔ qiū shǐ zhuàng tián yù qǐ xiū.

楚邱始壮:齐国有一个楚邱先生,已经七十岁了。一天,他披裘带索,一身官员装扮去拜见孟尝君。孟尝君问他:“先生老了,年纪大了,有什么指教我的吗?”邱回答说:“假如叫我投石头比远,追赶车马,那我真的老了。不过,假如叫我帮助你出谋献策,那我还是个壮年人。怎么能算老呢?楚邱自以为始壮矣!”

田豫乞休:三国时魏国的卫尉田豫,年龄不大,却自求让位去职。司马懿不答应。田豫辩解说:“年过七十而居位,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称说自已有病,离职回乡。


向长损益,韩愈斗牛。 xiàng cháng sǔn yì hán yù dǒu niú.

向长损益:汉代人向长,字子平。他不当官,喜爱隐居生活。有一次读《易》,读到损卦益卦时,感叹地说:“我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不知死生损益如何。”于是,把子女婚嫁的事情办要后,就外出游历五岳名山。

韩愈斗牛:韩愈曾因多次劝谏而遭贬谪。例如上奏说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阴山令。又如上书谏遣使迎佛骨之事,被贬为潮州刺史,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慨叹万千。他曾写《三星行》:“我生之初,日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田。牛不见佛箱,斗不挹酒浆。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


琎除酿部,玄拜隐侯。 jìn chú niàng bù xuán bài yǐn hóu.

琎除酿部:唐代人李琎,为汝阳王,嗜饮酒,自称为“酿部尚书”。杜甫所写的《饮中八仙歌》中有句“汝阳三斗始朝天”,就是指汝阳王李琎。

玄拜隐侯:汉代王玄隐居于侯山,景帝屡次征召不就,就以这山封侯,因而得名侯山。宋之问所作诗中有:“王玄拜隐侯”。


公孙东阁,庞统南州。 gōng sūn dōng gé páng tǒng nán zhōu.

公孙东阁:汉代人公孙弘,家庭非常贫寒,以养猪为生。四十多岁开始勤学,博览群书,大有进步,到元朔中成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开设东阁邀请贤者。

庞统南州:东汉末年,庞统字士元,司马徽把他称为“南州士之冠冕”,他的叔叔庞德公称他为“凤雏”。刘备领荆州,任命他为来阳令,他做不好县令之职。于是就把他任命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一同成为军师。


袁耽掷帽,仁杰携裘。 yuán dān zhì mào rén jié xié qiú.

袁耽掷帽:袁耽字彦道,晋朝人。他长得很俊美,而且聪明。有个小孩子叫桓温,曾去赌场,输得很惨,他向耽求援。当时袁耽还是服丧期间,于是他换了衣帽,跟温同去赌场。他非常擅长赌博,债主不认识他,说:“你不是袁耽吧!”第一局赢得了十万,一直赢到一百万。他把布帽掷在地上,大声说:“你今天知道袁耽否?”

仁杰携裘:武则天赐给男宠张昌宗集翠裘,叫狄仁杰跟张昌宗赌此裘。狄仁杰指着自已身上穿的紫纶袍说:“臣以此相敌。”武则天说:“你这件和集翠裘比差远了。”狄仁杰说:“我这件袍子乃是大臣上朝奏事或参见皇上时所穿的朝服,昌宗根本不配此裘。”结果,张昌宗跟他赌了几局都败了。狄仁杰就将这件裘衣转送给他人。


子将月旦,安国阳秋。 zǐ jiāng yuè dàn ān guó yáng qiū.

子将月旦:东汉许劭,字子将,经常对乡里人物所写的文章加以评说。每个月进行一次,所以称为“月旦评”。曹操年轻的时候,曾请他评说自己。子将说:“公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完后,曹操为之大笑。

安国阳秋:晋代人孙盛,字安国,他曾作《晋阳秋》。桓温读这本书,书中写了枋头败绩一事。他看到这里尤为恼怒,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一战,我的确失利,但哪里像你父亲所说的!假如这样记史,自此关闭你家门户。”他的孩子哭哭啼啼地要他的父亲改掉那篇文章。孙盛火冒三丈不愿更改,不过他的儿子却悄悄把它改了。


德舆西掖,庾亮南楼。 dé yú xī yè yǔ liàng nán lóu.

德舆西掖:唐权德舆,博学多才,喜好写作,只要发现一佳句,或看到美好景致,就相当高兴,如获至宝。在西掖任职八年间,被人们仰慕。西掖,中书或中书省的别称。

庾亮南楼:晋庾亮镇守南昌。有一次,他的属下殷洁、王胡之等,乘秋夜月明景佳,登临南楼吟诗。亮恰巧带十几个人走过来,殷浩他们想避开让地方,庾亮不让他们走,与他们同坐在胡床上谈笑风生,一直到天明。


梁吟傀儡,庄梦髑髅。 liáng yín kuǐ lěi zhuāng mèng dú lóu.

梁吟傀儡:汉朝时开始有傀儡,即木偶戏,到了魏晋时大为盛行。唐梁曾写《傀儡吟》:“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捉弄即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庄梦髑髅: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空骷髅便用马鞭敲它,并问道:“人都喜欢活着,你为什么成了这模样?是不是由于国家灭亡,被人杀死?”说完,便枕着这头骨睡着了。半夜,梦到这头骨对他说:“你所说的都是活人的牵连,死则无此累。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即使以天地为春秋,虽南而为王,其乐不能过此。


孟称清发,殷号风流。 mèng chēng qīng fā yīn hào fēng liú.

孟称清发: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于鹿门山,做了很多小诗,风格清新淡雅。人们赞口:“浩然清发,亦其自名。”

殷号风流:晋人殷浩,喜爱读《老子》、《易经》,是当时的知名人物,被当时风流人物所推崇。


见讥子敬,犯忌杨修。 jiàn jī zǐ jìng fàn jì yáng xiū.

见讥子敬: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敬。年幼时看到他父亲的门生玩樗蒲(一种掷骰游戏),说:“南边的风力不强了。”门生说:“此郎于管窥豹,只见一斑”。王献之听后非常不高兴,拂袖离去。

犯忌杨修:杨修,字德祖,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识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但是恃才放旷。读曹娥碑,背有八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理解,便问杨修:“卿知否?”杨修说已经知道。操说:“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才领悟,便叫杨修解释。杨修说:“黄绢,色丝,‘ 绝’字;幼妇,少女,‘ 妙’字;外孙,女儿之子,‘ 好’字;齑臼,受辛,‘ 受辛’(辞)字,乃‘绝妙好辞’。”操说:“正合我意。”曹操生性多疑且忌才,他十分妒忌杨修,最终找借口杀死杨修。


荀息累卵,王基载舟。 xún xī lěi luǎn wáng jī zài zhōu.

荀息累卵:晋灵公建筑九层台,三年没建成,使百姓困乏不堪。荀息为了劝阻晋灵公,对他说:我能累十二棋子,加九卵于上。”灵公说:“危哉!”息说:“不危,公造九层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那倒是十分危险的。”灵公觉醒过来,就停止了造台。

王基载舟:三国魏人王基,在魏明帝曹丕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时,上疏说:“我听说古人把百姓比作水,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因此,居于民上的天子,不能不随时戒惧。百姓安乐,逸静,一切事情都好办;如果他们生活很苦,他们就会想到作难。因此,先王的居处都很简朴,为的是防止祸患发生。从前颜渊说,东野子驾御马匹,马精疲力竭,但他仍驱赶不止,因此知道他将失败。而今劳役繁重,男女分离,人们怨声载道,希望陛下能深思东野子之弊,仔细揣摩舟和水的比喻。”


沙鸥可狎,蕉鹿难求。 shā ōu kě xiá jiāo lù nán qiú.

沙鸥可狎:从前,有个人每天到海边的沙滩上与鸥鸟嬉戏,这些鸟丝毫也不惧怕他。他的父亲对他说:“据说你与鸥鸟玩得很好,明天抓几只回来。”第二天,他又去那地方,鸥鸟却盘旋低空,一只也不下来。

蕉鹿难求:从前,有个郑国人砍柴时打死了一只鹿,藏在蕉叶下面。后来却忘了藏鹿的地方,认为自已在做梦。回家后对别人讲起这事,听的人根据他所说的找到了这只鹿。砍柴的郑人把这件事告官,结果两人各得一半。


黄联池上,杨咏楼头。 huáng lián chí shàng yáng yǒng lóu tóu.

黄联池上:黄鉴,字唐卿,七岁了还不会讲话。他的祖父很疼爱他,常常指物开导他。有一天,他的祖父把他领到池边,对他说:“水马池中走。”黄鉴对答道:“游鱼波上浮。”从这以后他就会说话了。

杨咏楼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杨亿相传幼时几岁了还不能说话。有一天,家人抱着他上楼,不小心头碰到了楼顶。因祸得福,他居然因此会讲话了,而且即刻吟出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曹兵迅速,李使迟留。 cáo bīng xùn sù lǐ shǐ chí liú.

曹兵迅速:由于江陵在军备,曹操担心被刘备占据,就带三千骑兵急往,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结果,在长坂把刘备击败。

李使迟留:东汉李郃,字孟节,身为汉中府吏时,大将军窦宪纳妾,大家都送礼祝贺。江中太守也想派人前往恭贺。李郃劝他说:“窦将军恃宠骄横,危主可待,幸勿与交。”太守依旧要派人去庆贺,郃便让他去,途中故意滞留。到扶风时窦宪失败自杀,凡是送礼的官员全被罢官,唯有江中太守未遭此劫。


孔明流马,田单火牛。 kǒng míng liú mǎ tián dān huǒ niú.

孔明流马:三国蜀建兴九年时,诸葛亮自祁山率兵出发,以木牛运粮蒙骗敌军,结果打败了敌人。过了三年,亮又率大军自斜谷出发,以流马运粮,在渭南与司马懿交战。

田单火牛:战国时的齐将田单,在齐驻五年,燕昭王去世时,用反奸计,使燕惠王收回燕将乐毅的兵权。过了不久,接替乐毅的骑劫出兵进攻邯郸,田单用火牛阵战胜了燕军,收复七十多座城。田单因功被齐襄王任命为相国,并封为安平君。


五侯奇膳,九婢珍馐。 wǔ hóu qí shàn jiǔ bì zhēn xiū.

五侯奇膳:西汉末楼护担任京兆吏,他口才极佳,能言善辩,为王氏五侯上客。有一天,五侯送给他珍隹美味,楼护把它和鲭鱼肉一齐烹煮合成新的美味,世人称为“五侯鲭”。

九婢珍馐:唐朝段文昌,字墨卿,精通烹调,家里的厨房称为“炼珍堂”。他的烹调方法,堪称绝妙。传说段家的烹调方法由一位老女仆掌管,她选中九个婢女传授烹饪手艺。


光安耕钓,方慕巢由。 guāng ān gēng diào fāng mù cháo yóu.

光安耕钓:汉代严光,字子陵,年幼的时侯和刘秀是同学。刘秀夺得天下后,请他做官,请了三次他才到京城来。不久他又卸任回富春山耕作垂钓。

方慕巢由:清廉之士薛方,为西汉末人。王莽为表彰他,就用安车迎接他,薛说:“尧舜在上,下有许由、巢父。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王莽听了后十分高兴,不再强迫他。


适嵇命驾,访戴操舟。 shì jī mìng jià fǎng dài cāo zhōu.

适嵇命驾: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吕安想念嵇康时,总是不惜千里驾车探访。有一次,吕安到嵇康家,嵇康不在。嵇康的哥哥嵇喜招待他,吕安没进去,在门上写了个“凤”字便离去。嵇康回到家,看到吕安写在门上的字,说:“风,凡鸟也。”嵇喜不解其意,嵇康回来后笑道:“他是讥讽你是只‘凡鸟’啊。”

访戴操舟:晋王徽之,字子猷,住在山阴。有一天忽然想念朋友戴安道,乘坐小舟到刻溪去探访他。第二天清晨到了他家门口,却没进去,调转船头返回。同他一起去的人问他为什么,他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篆推史籀,隶善钟繇。 zhuàn tuī shǐ zhòu lì shàn zhōng yáo.

篆推史籀:依《书断》记载,黄帝时史官仓颉造了古文,周宣王太史籀创造了大篆。又有的人说:籀由秦时卜士演变为大篆,李斯作小篆。

隶善钟繇:钟繇是三国时魏国书法家,善于正楷、隶书,是秦汉以来最杰出的书法家。


邵瓜五色,李桔千头。 shào guā wǔ sè lǐ jú qiān tóu.

邵瓜五色:秦东陵侯邵军,广陵人,秦灭亡后,成为平民百姓,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种的瓜有五色,十分好看,被人们称为“东陵瓜”。

李桔千头:东汉末丹阳太守李衡,每次想添置家业,他的妻子都不同意。李衡悄悄地派人到龙阳汜洲建造住宅,并种植橘树。临终前,对他儿子说:“我在洲上有木奴(橘子)千头,年可得绢千匹,亦足用矣。”


芳留玉带,琳卜金瓯。 fāng liú yù dài lín bǔ jīn ōu.

芳留玉带:明代李春芳少年时在崇明寺读书学习,学识大有进步。考中进士,后拜为相,把自己的玉带送给崇明寺,把保存玉带的楼叫“玉带楼。”

琳卜金瓯:唐玄宗想拜崔琳为宰相,先把他的名字写好,用金碗盖住,叫太子猜测。太子猜说:“大概是崔琳、卢从愿吧!”这两人在当时都有宰相的名望。


孙阳识马,丙吉问牛。 sūn yáng shí mǎ bǐng jí wèn niú.

孙阳识马:孙阳,即伯乐,是识马行家。有一次,他经过虞坂,看到在盐车下面伏着骐骥,伯乐下车为之哭泣。于是骐骥伏而喷,仰而鸣,认伯乐为知已。

丙吉问牛:汉宣帝朝丙吉为相,他性情和善,为人宽厚谦让。有次出门遇到一群人斗殴,他不闻不问。不过听到路边牛喘,却过去问赶牛的人走了多少路。有人嘲笑他问牛不问人,他却说:“斗殴是地方所禁止的事。今方春未热,恐牛以暑致喘,是时气失调,这是宰相的职责。”


盖忘苏隙,聂报严仇。 gài wàng sū xì niè bào yán chóu.

盖忘苏隙:东汉盖勋,敦煌人。刺史梁鹊想要杀死苏正和,向盖勋探听他的下落。盖勋与苏正和是冤家,有私怨,有的人劝盖勋乘此机会报复。勋却说:“借刀杀人不道德,冤家私仇可化解。”

聂报严仇:严乘与韩相国韩傀有怨,他听闻聂政很勇猛,便送给聂政母亲黄金百镒祝寿。由于母亲健在,聂政不答应。等到母亲去世以后,聂政独自剌杀韩傀,之后毁容自尽。


公艺百忍,孙昉四休。 gōng yì bǎi rěn sūn fǎng sì xiū.

公艺百忍:唐代张公艺,一家人九代同堂。唐高宗封泰山四朝,去他家中,向他询问家里和睦相处的道理。张公艺请给纸笔,写了百字“忍”字给他。高宗觉得非常对,赐给公艺百匹缣帛。

孙昉四休:北宋太医孙昉,自号“四休居士”。诗人黄庭坚问他为何要叫“四休居士”,他说:“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则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坚称赞道:“此是安乐之法。”


钱塘驿邸,燕子楼头。 qián táng yì dǐ yàn zǐ lóu tóu.

钱塘驿邸:北宋初年,陶毂出访南唐,在钱塘驿借宿。韩熙载让歌女秦弱兰假扮驿吏女,服侍陶毂,他果然喜欢。兰向他求词,陶作《风光好》赠给她。诗日:“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再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李后主宴请陶毂,命歌伎咏此诗。他感到无地自容,当天就返回开封。

燕子楼头:唐朝张建封镇守徐州,他和舞伎关盼盼关系极为亲密。建封去世后,盼盼决意不嫁,住在燕子楼,写《燕子楼诗》三百首。白居易为这本诗集作序,也学作绝句,其中有一首:“满窗明月满楼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苦,秋宵只为一人长。”关盼盼见诗伤感坠楼而死。


十二 侵 shí èr qīn

苏耽桔井,董奉杏林。 sū dān jú jǐng dǒng fèng xìng lín.

苏耽桔井:南北朝时的苏耽,极其孝顺母亲。传说他后来成了神仙。在未成仙之前已经知道两年后会有大瘟疫,就种橘挖井,和他母亲说:“食橘一瓣,饮水一盏,病可自愈。”两年后真的发生大瘟皮。他母亲就按他所说的方法来治疗,全都治愈。

董奉杏林:董奉是晋朝人,有道术,会医病。为人治病从不收治疗费,只叫病家种杏,重者种五株,轻者种一株。几年的时间形成一片杏树林。杏成熟时出卖换取米谷,用这些来谷救济穷苦的人或过路的人。每年用掉三千斛,尚有剩余。


汉宣续令,夏禹惜阴。 hàn xuān xù lìng xià yǔ xī yīn.

汉宣续令:汉宣帝时,魏相奏请四个知阴阳的学者,各主管一个季节。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调和阴阳,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夏禹惜阴:大禹曾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陶侃守荆州时,对大家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我等,更当惜分阴。岂能逸游荒醉,活着对当世无益,死了后世也无名,这是自暴自弃。”


蒙恬造笔,太昊制琴。 méng tián zào bǐ tài hào zhì qín.

蒙恬造笔:毛笔是蒙恬所造。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如此说来毛笔始于春秋时代是可信的。

太昊制琴:传说琴是太昊制作的,他用桐木作琴身,用丝作琴弦,计二十七弦,以通神明之赐,合天人之和。


敬微谢馈,明善辞金。 jìng wēi xiè kuì míng shàn cí jīn.

敬微谢馈:南齐的宗测,字敬微,闲居江陵。有次他携带《老子》、《庄子》游览庐山。江州太守萧子响,送他许多礼物。敬微表示感谢不予接受。

明善辞金:元朝时,元明善曾跟蒙古人以副使身份,出使交趾国。完成使命回国时,交趾国的国王向他们两人赠金。蒙古人接受,而明善不予接受。交趾国王说:“正使已受,副使为何坚辞?”明善答道:“正使受者,安小国之心;我所以不受,全大国之体统。”(小国指交趾国、大国指元朝)。


睢阳嚼齿,金藏披心。 suī yáng jué chǐ jīn zàng pī xīn.

睢阳嚼齿:“安史之乱”时,叛军将领尹子奇攻打睢阳。张巡和许远守睢阳,顽强抵抗。在作战的时候,张巡总是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尹攻陷睢阳,张巡被俘。尹看张巡的牙齿,的确只剩下三四个。

金藏披心:有人向武后密告太子要谋反。武后派酷吏来俊臣审问。安金藏当时是太常上人。他大呼:“太子不反,公若不信,我请剖心明之。”就拨出佩刀自刎。五脏全流了出来,满地是血。武后叫人抬进宫,敷上药,过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太子因此才免此灾祸。


固言柳汁,玄德桑阴。 gù yán liǔ zhī xuán dé sāng yīn.

固言柳汁:李固在唐文宗时时曾当过丞相。没中进士前有次外出,走到柳树下,听到弹指的声音。他问是什么人,有人回答说:“我是柳树神,已用柳汁染你衣。得蓝袍时,当以枣糕祭我。”不多久,李固果然中了状元。

玄德桑阴:刘备字玄德,少时家庭贫穷,以卖草鞋织席为生。屋子的东南角种有桑树,五丈多高,远远地看去像车盖,来往的人都说这树不平常。同县人李定说:“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那里的小孩们常嬉戏在桑阴下,说:“我必能乘此羽葆盖车。”


姜桂敦复,松柏世林。 jiāng guì dūn fù sōng bǎi shì lín.

姜桂敦复:南宋晏敦复,字景初,刚做左司谏时在两个月里论驳了二十四件事,震动整个朝廷。秦桧派人向他致意:“如能委曲,可致要职。”复回答说“姜桂之性,老而愈辣。我岂能为一已私利而误国事?”

松柏世林:东汉末年,宗世林同曹操是一辈的人,他看不起曹操的为人,不跟他交往。以后曹操任司空,总管朝政,讽刺般地问他:“可与交往否?”世林回答说:“松柏之志犹存。”


杜预传癖,刘峻书淫。 dù yù zhuàn pǐ liú jùn shū yín.

杜预传癖:杜预字元凯,是晋朝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有独到见解,自成一家。同一时期的名士,王济会看马,和峤喜欢集聚钱财。杜预常常说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问杜预:“卿有何癖?”杜预回答武帝说:“臣有《左传》癖。”

刘峻书淫:刘峻,字孝标,南朝齐梁间学者,文学家。很喜欢读书,常常通宵达旦地读。有好的书,他总想方设法借来读。崔慰祖说他是“书淫”。


钟会窃剑,不疑盗金。 zhōng huì qiè jiàn bù yí dào jīn.

钟会窃剑:三国魏人钟会,跟他的舅舅关系不好。他的舅舅有一把宝剑,交给钟会母亲收藏。他模仿舅舅的手迹,写了字给母亲取剑,不再还给舅舅。

不疑盗金:直不疑在汉文帝时为侍郎。有次,他的同舍郎官请假回家,误将同舍郎官的金子拿走。一天后同舍郎发觉,无端怀疑直不疑,他谢罪说确实拿了金子,便买了金子赔偿了他。后来请假的郎官返回,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使这位以前丢金子的人大为惭愧,因此称直不疑为长者。


桓伊弄笛,子昂碎琴。 huán yǐn nòng dí zǐ áng suì qín.

桓伊弄笛:桓伊,字叔夏,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他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称,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王徽之的船停泊在轻溪,知道桓伊善笛,但两人从未见过面,就派人邀请他。桓伊听王的邀请马上下车,为王吹《梅花三弄》。吹毕,上车离开,主客没说一句话。

子昂碎琴:陈子昂是唐时人,入京时没人赏识,心里很不愉快。当时有个卖琴的,标价百万,陈子昂用车子载钱买下这把琴。大家感到很惊奇,便问为何买下这把琴。他说:“我喜此琴,明日弹奏。”邻里们如期来听他的演奏。子昂笑着说:“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琴贱工耳,岂足留心?”举起琴把它打碎,把自已写的文章赠送给大家,于是名震京师。


琴张礼意,苏轼文心。 qín zhāng lǐ yì sū shì wén xīn.

琴张礼意:春秋琴牢,字子张,他跟子桑户、孟之反很要好。在子桑户去世时,孔子派子贡去吊唁,只见子张和孟之反,弹琴唱歌。子贡问日“敢问临丧而歌,合于礼乎?”二人互相看着笑笑。子贡回来,向孔子说了这情形,孔子说:“他们是方外之人,而我们是方内之人。”

苏轼文心:苏轼的诗文纵横奔放,雄视百世。他对朋友刘景文说:“我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复逾此。


公权隐谏,蕴古详箴。 gōng quán yǐn jiàn yùn gǔ xiáng zhēn.

公权隐谏:唐穆宗十分喜爱柳公权的书迹,任命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穆宗问柳公权为什么字写得这么好,公权答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那时候,穆宗很荒纵,所以权故意这样说。穆宗变了脸色,领会到他是以笔谏之意。

蕴古详箴:唐太宗即位时,大臣张蕴古写了《大宝箴》给皇帝,劝他要看重和关心人民。太宗嘉奖了他,赐给他束帛,并任命为大理丞。


广平作赋,何逊行吟。 guǎng píng zuò fù hé xùn xíng yín.

广平作赋:唐玄宗时的宰相宋璟,为官耿直正派,封为广平郡公。他擅长诗文,皮日休曾为其文集写序。他是这样评价:“广平为相,贞资劲质,刚态异状,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能吐婉媚辞。睹其文,有《梅笔赋》。清秀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

何逊行吟:何逊是南朝时人,是扬州法曹参军。府中有一株梅树,他常在这株梅树下吟诗。后来,调任洛阳还想着梅花,故申请再回扬州。杜甫诗载:“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荆山泣玉,梦穴唾金。 jīng shān qì yù mèng xué tuò jīn.

荆山泣玉:春秋时楚国人卞和,曾获得荆人的璞玉,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玉工辨认,说是石头。结果以欺君之罪,断了卞和的左脚。后来,卞和又把这块璞玉献给武王,仍然以欺君之罪,又被断了右脚。文帝即位,卞和在荆山下抱着璞玉啼哭。文王见之,派人问他为何哭。卞和说:“臣非悲断足,臣悲献宝玉而以为石,一片贞心而以为诈。”于是文王命玉工琢磨,果然得到美玉,故称“和氏璧”。

梦穴唾金:南康武都县西,沿江有石室,称作“梦穴”。传说有个身穿黄色衣服的人,挑两篓黄纸,要求船夫让其搭船渡江。船驶到石室时,黄衣人吐口水在船上,下了船到石室去。起初船夫非常不高兴,见他到石室去,才知道他是神仙。回过头看那船上的唾液,全是黄金。


孟嘉落帽,宋玉披襟。 mèng jiā luò mào sòng yù pī jīn.

孟嘉落帽:孟嘉是晋代文学家,少时便有才名。他做桓温的参军时,九月九日桓温在龙山设宴请宾僚,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自己没有发觉。桓温叫孙盛写文章嘲笑他,嘉当即寻笔作答,文辞甚为美妙卓绝,大家都非常佩服。

宋玉披襟:宋玉、景差跟楚襄王游兰台官。一阵大风吹来,楚王披襟挡风,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之。”(庶人,指百姓。)宋玉说:“此大王之风,士庶人安得共之?”于是作《风赋》。


沫经三败,获被七擒。 mò jīng sān bài huò bèi qī qín.

沫经三败:曹沫,即曹刿,春秋鲁国时人。齐伐鲁,鲁庄公求和,齐桓公要鲁庄公割地。于是,两国的国君在柯这个地方会谈。刚走上会谈的地方,曹沫取出匕首劫持了齐桓公,并大声喝道:“归还我鲁国被占去的领土!”齐桓公只好答应归还鲁国割让给齐国的土地。

获被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蜀汉建宁人,彝族的首领之一。刘备死后,他跟雍闿起兵反蜀。诸葛亮为巩固后方,在建兴三年时平定了南中,杀掉雍闿。把孟获抓了七次,放了七次,最终孟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了。


易牙调味,钟子聆音。 yì yá tiáo wèi zhōng zǐ líng yīn.

易牙调味:春秋时齐国国君的宠臣易牙,擅长调味。有次齐桓公对他说:“我尝遍天下美味,只是蒸婴儿的味道未尝。”易牙听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给齐桓公吃,齐桓公认为是野味,大加称赏。

钟子聆音:春秋时楚国的钟子期,精通音律,伯牙善于鼓琴。子期听他的琴音,意在高山,说:“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说:“荡荡乎若流水!”子期死后,伯牙说世无知音,就把琴弦割断,把琴摔破。从此不再弹琴了。


令狐冰语,司马琴心。 líng hú bīng yǔ sī mǎ qín xīn.

令狐冰语:晋时令狐策做梦站在冰上,跟冰下的人谈话。索为他解梦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刚好田豹太守托令狐策当红娘,为他向张公微的女儿求婚。令狐策做媒成功,因而媒人又称冰人。

司马琴心:汉司马相如擅长音乐和辞赋。有次路经临邛,富人卓王孙宴请相如和相如的朋友王吉。宴席上,王吉请司马相如弹琴。相如知道王孙的女儿文君新寡,就弹了一曲《凤求凰》,以其琴音倾诉心中爱慕之情。文君听后心中高兴异常,与其相恋。


灭明毁壁,庞蕴投金。 miè míng huǐ bì páng yùn tóu jīn.

灭明毁壁:春秋鲁人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弟子。传说他曾经带了价值千金的美玉渡河。河伯想得到这块玉,掀起大波浪,命令两只蛟挟船。灭明对河伯说:“你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于是左手拿着这块玉,右手握剑斩蛟。蛟被斩死,波浪停止。灭明向河中投这块玉,连续投了三次,这块玉总是跳起来。于是灭明就把这块玉砸毁离开了。

庞蕴投金:庞蕴是唐代衡阳人。他曾建造一只铁船,把家中的钱藏在这只船里,然后使船沉到海底。全家都去修行。临死时,他对别人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


左思三赋,程颐四箴。 zuǒ sī sān fù chéng yí sì zhēn.

左思三赋:左思晋时人,曾写《三都赋》。构思十年,门庭篱笆与厕所皆备纸笔。偶有所得,就马上记下来。写成后,送给皇甫谧看,谧替他写了序。这本书问世后,大家都争着抄阅,一时间洛阳纸贵。

程颐四箴:颜渊问孔子克已复礼之事,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宋人程颐对儒学多有研究,他据孔子之语作视、听、言、动四箴以自警。


十三 覃 shí sān tán

陶母截发,姜后脱簪。 táo mǔ jié fà jiāng hòu tuō zān.

陶母截发:晋陶丹的妾湛氏,家境非常贫寒,生了个儿子叫陶侃。有一天,范逵策马来访。湛氏见天下大雪,立即把床上草垫的草撤下来,给马吃。一面又悄悄地把头发剪掉,换回酒肴,用以请客。范逵得知这情况之后,赞叹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因此就举荐侃为孝廉。

姜后脱簪:周宣王曾经起晚耽误了早朝。姜后脱簪待罪长巷,派人传话给宣王:“妾不才,使得君王失礼,很晚才上朝听政,让大家都看见君王耽于女色而忘记德行。这是妾的过失啊!”宣王说:“寡人没有德行,实在是自己的过错,不是夫人的罪。”从此以后宣王便勤于政事了。


达摩面壁,弥勒同龛。 dá mó miàn bì mí lè tóng kān.

达摩面壁:天竺人达摩大师,本名菩提多罗。南朝梁普通元年来华,武帝把他请到金陵,后达摩离开金陵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神光(即慧可),圆寂于千圣寺。禅宗把他称为天竺禅宗二十八祖、中华初祖。

弥勒同龛:弥勒即弥勒佛,高僧修行,叫“与弥勒同龛”。《淳化阁帖》中写道:“复闻久弃尘滓,与弥勒同龛,一食清斋,六时禅诵,得果已来,将无退转也。”


龙逄极谏,王衍清谈。 lóng páng jí jiàn wáng yǎn qīng tán.

龙逄极谏:夏桀残暴无常,荒淫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相传他的贤臣关龙逢向他劝谏说:“像您这样杀人无数、挥霍无度的君主,人民都想要你早点灭亡。”桀说:我有天下,就像天上的太阳,日亡我亦亡。”于是把关龙逢逮捕杀害。

王衍清谈:晋尚书令、太尉王衍,自比作子贡,每日里不务公事,只是喜爱清淡,最会讲说老庄的义理,但随意更换,被世人称之为“口中雌黄”。他清淡误国,最终被石勒所杀。


青威漠北,彬下江南。 qīng wēi mò běi bīn xià jiāng nán.

青威漠北:卫青,字仲卿,西汉名将,汉武帝时官至大将军,曾七次带兵出击匈奴,屡立大功,威镇漠北。

彬下江南:曹彬字国华,曾为后汉、后周做过官,最后在宋任职,官至枢密使。宋太祖征伐江南,曹彬带领行营之师,攻破金陵,活捉南唐后主李煜。


遐福郭令,上寿童参。 xiá fú guō lìng shàng shòu tóng cān.

遐福郭令:唐太宗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安史之乱”时,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当回纥、吐蕃入侵时,被再度启用,稳定关中。曾做过太尉、中书令,被封为汾阳郡王,人称“郭汾阳”。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在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他的八个孩子,七个女婿都是朝廷显要的官员,自己功高盖主而得以善终,实在是称得上是有福之人。

上寿童参:宋朝人童参,性格敦厚,隐居务农,无所奢求。仁宗元年,他活到一百零三岁,为恭贺其高寿,仁宗下诏慰劳,授予承务郎。次年去世。


郗愔启箧,殷羡投函。 xī yīn qǐ qiè yīn xiàn tóu hán.

郗愔启箧:郗超,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桓温预谋反,郗超曾为他出谋划策,但始终为让父亲郗愔知道。等到他病重以后,拿出一箱子书信交给门下的弟子,说:“家父年事已高,我死之后,如果他过度悲伤,就把这个箱子呈交给他,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请把它烧掉。”郗超死后,郗愔果然悲痛欲绝,弟子把箱子呈送给他,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商议密谋的往返书信。郗愔勃然大怒道:“这小子死晚了!”于是不再为他悲痛流泪了。

殷羡投函:殷羡,字洪乔,陈郡长平人,东晋官员,官至豫章太守、光禄勋。有一次他回家,郡里的很多人都托他带信。等走到石头渚(江西赣水西口)时,启开这些书信,发现大多数是拉关系,跑人情之类的内容,不由非常反感,于是将信都抛进了水里,并说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做致书邮。”


禹偁敏赡,鲁直沉酣。 yǔ chēng mǐn shàn lǔ zhí chén hān.

禹偁敏赡:王禹偁,字元之,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他九岁就会写文章。有一次,他代父亲给州府官员毕士安送面。此时士安正让学生作对,上联是“鹦鹉能言争似凤”。禹偁从旁听到,应声答道:“蜘蛛虽巧不如蚕。”士安听了他的应答,赞叹说:“此儿文章满腹,必当名世。”后来他果然中了进士。

鲁直沉酣: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曾对人说:“士大夫多日不读书,礼仪都变的生疏了,对着镜子觉得自己面目可憎,与人谈话也乏味无趣了。”


师徒布算,姑妇手谈。 shī tú bù suàn gū fù shǒu tán.

师徒布算:一行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他曾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向一位老僧学历法,还没有入内,就听见院里的和尚在摆算筹。师傅对徒弟说:“今日当有弟子远来,求我算法,该已到门。”又拿一算筹说:“门前水向西流时,弟子也就到了。”一行听见后走了进去,叩头请法,门前的水当真向西流了。

姑妇手谈:王积薪是唐玄宗时的棋手。他随玄宗出游时,有天晚上寄宿在百姓家里。这一家只有婆媳两人。晚上王积薪听到婆婆对媳妇说:“这么好的夜晚没有什么消遣,与你手谈如何?”(手谈,指下围棋)屋内并没有烛火,不知她们是怎么下的。过了不久,王积薪又听那婆婆说:“你败局已定了,我已经赢了九子。”第二天,王积薪去询问老婆婆,她为王积薪讲解了攻守的下法,积薪的棋艺从此大有进步。


十四 盐 shí sì yán

风仪李揆,骨相吕岩。 fēng yí lǐ kuí gǔ xiàng lǚ yán.

风仪李揆:李揆,字端卿,史书上评价他“美风仪,善奏对”。肃宗皇帝曾赞叹地说:“你的门第、人品、文才堪称当今第一。”故时称三绝。

骨相吕岩:唐朝的吕岩,字洞宾,他还是婴孩时,高僧马祖见了他说:“这孩子体貌骨相不同凡人,将来定是遨游世外的人。以后遇见庐就住下来,遇见钟就叩头,希望留心记住这句话。”吕岩后来中了进士,任德化县令。有一天他独自游玩庐山,遇到汉代钟离仙人,传授他剑法,教他九九阴阳算法。吕岩后来号纯阳子,成仙而去。


魏牟尺縰,裴度千缣。 wèi móu chǐ shǐ péi dù qiān jiān.

魏牟尺縰:魏牟,战国时魏国人。他有一次路过赵国,面见赵王,赵王正让工匠制王冠。赵王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他说:“大王如能关心和重视国家像重视这块小小的丝织物一样,国家就定能治理得好。”赵王很不高兴,说:“社稷至重,怎能与尺帛相提并论?”魏牟答:“大王制冠要找能工巧匠,不用亲近之人,而治理国家不问才德,非亲不用,这难道不是把治国看得比尺帛还要轻吗?”王无言答对。縰,古同“纚”,古时用来束发的布帛。

裴度千缣:皇甫湜字持正,中国唐代散文家,与白居易同一时期,是宰相裴度的幕僚。裴度修福先寺,写信给白居易,请他写一篇碑文。皇甫湜怒道:“舍弃眼前的我而向远方的白居易求文,请从此辞去!”裴度表示了歉意,皇甫湜这才饮酒,趁醉提笔写成碑文。第二天抄写清楚后,送给裴度。裴度送给他许多报酬,他以为太少,说:“自我为顾况集作序,再没有答应过别人作文。现在这碑字三千,一字按三缣算,为什么给这么少呢?”裴度笑着说:“真是不羁之才啊。”于是根据他的开价给了他九千缣。


孺子磨镜,麟士织帘。 rú zǐ mó jìng lín shì zhī lián.

孺子磨镜:汉代徐稚字孺子,东汉隐士,官府多次征召,他因为不满宦官专权,拒之不受。相传黄琼死后,他前去参加葬礼。由于家贫苦无盘缠,便带了磨镜工具前往。一路上他为人磨镜,取得报酬作路费。后来别人有丧事都不敢告诉他。他事后知道了,虽赶不上入殓,但即使有万里之遥,也还是具鸡酒前去祭奠。奠毕就回也不去见死者家属。

麟士织帘:沈麟士,字云祯,南朝齐教育家。家贫以织帘为业。他边织帘边读书,手口不停,乡里称他为“织帘先生”。他博通经史,常苦于无书多读,于是云游都下,遍阅四部藏书而归,从此不再与世人沟通往来。后来他隐居余杭山中讲授经学,从学者数百人。后来家里遭了火灾,藏书尽毁,他痛心不已。当时已年过八十岁,仍于灯下手录残缺遗书数千卷。


华歆逃难,叔子避嫌。 huà xīn táo nàn shū zǐ bì xián.

华歆逃难:华歆字子鱼,三国时魏国大臣,少年时与管宁、邴原同学,时称一龙。即歆是龙头,宁是龙腹,原是龙尾。早先华歆与王朗乘船避难。有一人欲搭乘,华歆很犹豫。王朗说:“这船上还有余地,让他上来有何不可?”后贼兵追来,王朗想丢下那人,华歆说:“我原先犹豫的就是这一点,既然已经让人家搭船,怎么可以危急中把人抛弃呢?”便开船与那人一起逃难。

叔子避嫌:颜叔子,战国时鲁国人,单身独居一室,邻居家有一寡妇,也是独居。一天夜晚大雨,邻舍屋塌,邻居寡女来敲门请求让她进屋避雨。颜叔子想男女同处一室不方便。于是就让她手持蜡烛独坐着等天亮。燃完再换一支,直到天明。


盗知李涉,虏惧仲淹。 dào zhī lǐ shè lǔ jù zhòng yān.

盗知李涉:李涉,自号清溪子,唐代诗人,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有次李涉船行至浣口时遇上一群强盗。劫匪问:“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涉博士。”匪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既然是李博士,就不抢夺钱物了。久闻你的诗名,请相赠一首吧。”李涉题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强盗首领高兴地说:“说的是实话啊。”说罢笑着离去。

虏惧仲淹:北宋范仲淹曾镇守延安,他号令严明,爱抚士卒,深得将士拥戴。西夏王元昊起兵反宋,夏人互相告诫说:“不要去进攻延安。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即范雍。他曾在范仲淹之前镇守过延安府。范仲淹曾与韩琦一起带兵,称为韩范。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歌:“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尾生岂信,仲子非廉。 wěi shēng qǐ xìn zhòng zǐ fēi lián.

尾生岂信:《庄子·盗跖》记载:尾生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来,而河水暴涨,他仍然不肯离去,最终抱着桥柱淹死。后人便以“尾生抱柱”为坚守信约的典故。庄子认为他是为名而轻死,说不上“信”。

仲子非廉:陈仲子,本名陈定,字子终,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隐士。陈仲子因见其兄食禄万钟,以为不义,因而跑到楚国去,住在于陵,后隐居长白山中,终日为人灌园,以示“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最终饥饿而死。孟子评价他的行为:“母亲的食物不吃,却吃妻子的;哥哥的房屋不住,却住在於陵,这能够算是廉洁的操守吗?像他那样做,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才能够办到。”


由餐藜藿,鬲贩鱼盐。 yóu cān lí huò gé fàn yú yán.

由餐藜藿: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的门生,春秋末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他年少时家境极为贫困,以吃野菜(藜藿)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他于是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父母过世后,他到楚国去做官,从车百乘,积粮万钟。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仍然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日:“仲由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孝者矣。”

鬲贩鱼盐:胶鬲是商朝末年人,起初隐居在商地,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知道他贤能有才,把他荐举给纣王。武王伐纣,纣派胶鬲到鲔水地方等候周武王,打探消息。派胶鬲候周师于鲔水,周武王军队到了鲔水后,胶鬲便问武王,什么时候到殷地。武王告知于甲子日到殷城外。於是胶鬲回朝覆命。后遇大雨,武王日夜兼程行军不止。军师认为不必如此,武王说:“胶鬲已经回去覆命,如果我不准时到达,胶鬲一定会因此犯上欺君之罪而被杀;我们一定要准时到达,才能救得了胶鬲。”


五湖范蠡,三径陶潜。 wǔ hú fàn lí sān jìng táo qián.

五湖范蠡:范蠡字少伯,楚国人,春秋战国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胸藏韬略,学富五车,曾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成就霸业。吴越之战后,他深知勾践的为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于是急流勇退,携西施泛舟五湖。后辗转来到齐国,改名鸱夷子皮。到陶称朱公,经商致富,人称陶朱公。

三径陶潜:陶渊明性格清高不羁,辞官归乡后写的《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之语,写他所居之处荒莽丛生,野草满径的荒凉景象。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指代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徐邈通介,崔郾宽严。 xú miǎo tōng jiè cuī yàn kuān yán.

徐邈通介: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曹魏重臣。人们都认为徐邈清高却不孤傲,为人通达耿介,有操守。有人说徐邈自从做了凉州刺史,返回到京师以后,就变得很孤傲,不像以前那么通达。卢钦解释说:“在魏武帝时,重视选用清贵朴素的人,徐邈本色如此,而现在人皆变易车服,像是很俭朴,以求得高名,徐公却一如往常,人们就误以为他以前是通达的,今日反变得孤傲。”

崔郾宽严:唐朝的崔郾在治理虢州时,为政宽大,每月连一个人都不处罚。而当他治理鄂州时,为政却严刑峻法,毫不宽恕。有人问其故,崔郾回答:“陕西土地贫瘠,百姓劳苦,我用安抚的方式治理,老百姓容易信服;而鄂州土地肥沃,民风剽悍,并且还渗透一些夷人的风俗,不树立威严就不能够制服。为政者,贵在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通啊。”


易操守剑,归罪遗缣。 yì cāo shǒu jiàn guī zuì wèi jiān.

易操守剑:王烈字彦方,东汉平原县(今山东平原)人。他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愿受刑罚,但勿使王彦方知道。”王烈知道这人有贫困,便送了一匹布给他。有人问起,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后来,有一个老人在行路时遗落下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老人回来寻剑,问他的姓名,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归罪遗缣:陈寔字仲弓,东汉名士,为人公正,德修高尚,因曾任太丘县长,故又称“陈太丘”。一次小偷夜间爬进他房间,藏在屋梁上,想趁机偷窃。陈寔看见后,并未声张,而是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整理好床褥,然后叫来子孙,对他们说:“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习惯成自然,才至于此。就像梁上那个君子。”小偷吃惊得掉到地上,叩首认罪。陈寔鼓励他弃恶从善,并送给他两匹缣。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十五 咸 shí wǔ xián

深情子野,神识阮咸。 shēn qíng zǐ yě shén shí ruǎn xián.

深情子野:晋时人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擅长音乐,笛子吹得非常好。他每次听见唱歌时没有伴奏,总是说:“怎么能这样呢?”谢公闻听这件事,赞叹道:“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后来人们用一往情深比喻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神识阮咸:阮咸是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著名的音乐家,精通音律。阮咸的听力特别敏锐。当时的另一位音律家荀勖善于辨别乐音正误,每到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殿堂上演奏音乐,他亲自调整五音,无不和谐。但阮咸总是说音调不准,荀勖听后非常生气,就把他贬为始平太守。后来,有个农民耕田时拾获一把周时的玉尺,荀勖就用它校准各种乐器的律管,发现确实低了。这才钦佩阮咸的辨音能力。


公孙白纻,司马青衫。 gōng sūn bái zhù sī mǎ qīng shān.

公孙白纻:公孙侨字子产,是春秋时郑国正卿。吴国使者季札出使鲁国,顺道访问齐、郑、晋、卫这几个国宗。他在郑国时遇见了子产,把缟带赠送给子产,子产用白纻衣回赠他。白纻,即白色苎麻所织的夏布。

司马青衫:唐朝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一天晚上,他送客到浔阳江头,忽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琵琶女的技艺十分高超,演奏过后,她自言身世,白居易听后十分感动,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其中有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狄梁被谮,杨亿蒙谗。 dí liáng bèi zèn yáng yì méng chán.

狄梁被谮:唐朝人狄仁杰,曾有功而被封为梁国公。武后曾对他说:“你在汝南时,朝中有诋毁你的人,想知道是谁吗?”仁杰辞谢道:“陛下认为臣有过,臣当改之;以为臣无过,这是臣的幸运。那个诋毁我的人,我不愿知道是谁。”谮,诬陷,中伤。

杨亿蒙谗:北宋文学家杨亿,性耿介,尚气节,他才华横溢而遭人忌妒,当时真宗皇帝身边的谗臣宦官如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常常诋毁和排挤他。杨亿作文抒发苦闷,其中有一句:“已落沟壑犹下石而未休,方困蒺藜尚弯弓而不已!”


布重一诺,金慎三缄。 bù zhòng yí nuò jīn shèn sān jiān.

布重一诺: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金慎三缄:孔子至周,在太庙里见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但嘴被扎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是: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孔子因此大受启发。缄,封。


彦升非少,仲举不凡。 yàn shēng fēi shǎo zhòng jǔ bù fán.

彦升非少:任昉,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他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岁能文。长大后,善于写表、奏之类的文章,那时有“任笔沈诗”之称(任,即指任昉。沈,指沈约)。褚彦回曾对任昉的父亲任遥说:“听说您有一个好儿子,都感到非常欣喜。这样的孩子一百个不为多,一个不为少。”从此以后,任昉的名气更大了。

仲举不凡:陈蕃字仲举,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他从小就聪颖过人。十五岁时,有次他替父亲给薛勤送信,薛勤很喜欢他。第二天,特地去他家,陈蕃的父亲出来迎接。薛勤对他说:“先生有不凡之子,我特地来见。”说完这番话后,看到蕃庭院荒芫,凌乱不堪,就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笑着答道:“大丈夫应当扫除天下,岂扫一家一室!”勤听完后,更觉他志向远大,不禁感慨万分。


古人万亿,不尽兹函。 gǔ rén wàn yì bù jìn zī hán.

()

古人万亿,不尽兹函:古人流传下来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一本书是不能全部包含的。 ffsW8hVxEofcJdWyH6wz6NThpZoLJrM5gl2KlguCLJ2Brs2Xnahncvdg/5Sw35r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