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混的阅读

现在看来,我在少年时的阅读,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混乱的。没有适当的次序,没有均衡,在这一方面超出了理解的范围,在那一方面又缺少必要的基础,到了后来,知识结构奇形怪状,补缮不及,难免捉襟见肘之窘了。在那个时代,这种情形还不少,我遇到过不少年纪相近的人,都有类似的问题。原因也都一样,读物匮乏,又没有指引。有个朋友对我说,他曾以分册本的《辞海》,作为找书的向导,我说我也是啊,有好几年里都是拿它当学史、当目录书用。而这比盲人瞎马,只是稍强而已。

若要从这混沌中捞出什么好处,或许是提前把一些问题埋在头脑中,如种子藏在干硬的土中,至于将来能不能出芽,就要看机缘了。不过这一好处,似乎敌不过另一种坏处,那就是,好比一处美景,我们若曾匆匆观览过,以后便有机会,也不很有心情再细细玩味,而多半会自大地说:“我去过那里。”是的,去过了,看过了,听过了,一旦为游客,再难作乡民,而许多东西,是值得住在其中的。

卢梭的《忏悔录》,我是在初中三年级读的,读了个七荤八素,主要的印象,是他写这书时似乎在发烧,而又有奇怪的能力,让读者也陪着他发烧。至于书中到底说了什么,早忘掉了。这书值得更好的待遇,按理我应该在成年后重读的,而再也没有读过,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年阅读它的印象不愉快,二是如前所说,“我看过了”,勉强可以自满了。

另一本《忏悔录》,奥古斯丁的,第一遍阅读时,我已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了,然而仍然理解得很少。胡乱翻阅一通,看到最后一页,心里想的是,“总算把它看完了”,如释重负,把书扔在一边。过了十来年,不知什么缘故,偶然把它拿起来,算是读进去了,不知高低,只是隐约不安。又过了十来年,也就是几年前,第三次读这《忏悔录》,才为从前惭愧了。三复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方知自己一向不求甚解,错过了多少好东西。

另一个例子,是但丁的《神曲》。高中期间,王维克的译本再版,家父买来,我也跟着读了。本就听说过它的大名,所以读得恭恭敬敬,但说实话,很多注意力,倒是放在多雷的插图上了。《神曲》的力量,无法不令人印象深刻,以后的这些年里,若有人问我《神曲》是不是伟大的作品,我一定说是,但要说为什么伟大,我又说不上来,除非是学舌别人的评论。我知道这著作的规模宏伟,但其中或明或隐的意义,极少了然。成年后又翻过几回《神曲》,没一次能读完的,若说从《神曲》中留意到了什么,不过是但丁那有力的风格和丰富的修辞(这两种还是通过译笔,肯定打了折扣),其余一团糊涂而已。

比方说,在但丁的地狱中心,地狱之王从永恒的冰中探出半截身体,三个面孔的三张嘴中各衔着一个罪人,其中一个是犹大,另两个竟是刺杀凯撒的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我那时从一些普及性的小册子及莎士比亚的戏里,知道这两个人物,我不喜欢他们,但也没找到理由来恨他们——即使现在,我仍不能坚定地说,他们应当或不应当做下那可怕的事。他们至少有光彩的理由,传说中布鲁图说的那句“这便是暴君的下场!永远是!”至今还铭刻在许多地方。那么,是什么给但丁如此的把握,斩钉截铁地把他们俩,同犹大一起,放在地狱中的地狱,接受惩罚中的惩罚呢?

这个问题至多是一闪而过,不论是在少年还是在以后。两年前我读到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我的信念》。就是在这篇文章里,他说出那句后来很出名的话:“如果我不得不在背叛祖国与背叛朋友间选择,我希望我有勇气选择前者。”他引为奥援的,正是把背叛朋友的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置在地狱最低一环的但丁。

我不能说我完全同意福斯特,我不能说他对但丁的理解符合诗人的本意,但是,但丁的处置,不管是否同他自己的遭遇和怨气相关,都把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个人与国家,友谊与大义,哪种关系更深刻,在道德上更可靠,更合乎本性与人类对自己的使命呢?这是一个连孔子和西塞罗这样的圣贤都为难的问题,而世人通常过于匆忙地便回答了。写到这里,我又想把许多书重读一回——至少一回,也许能减少一些自以为是呢。 zhCyGG7dfKGmN4sFvSd9h8sqCUkMU1P3yU6mbt7MhO79+8gB4PHcNBCM6BI7df0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