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G a m e

游戏

青砖灰瓦
白墙绿树
融于青山绿水间
小桥流水
亭台水榭
隐于高墙格栅中
高窗白墙
显于内而隐于外
游戏于世间

曲院风荷

项目名称:天津曲院风荷
项目地点:天津蓟县光明路与迎宾道交口
建筑师:滑际珂
设计小组:田园、张婧、杨洋、潘岳、武超
设计时间:2006.11—2008.12

曾经,漫步拙政园,想象着文徵明,问园林,你喜欢什么,园林说,我喜欢墙,问墙,你喜欢什么,墙说,我喜欢缠绕。

对于园林的初期认识来源于宋词,苏轼的《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反被无情恼。”一道围墙阻隔了少年的视线,但佳人的笑声却牵动着少年的心。只闻其声而未见其人,这正是墙的魅力,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对于思维缜密的西方人而言,墙是构成建筑的元素,它与屋顶、楼板、梁、柱、基础共同组建成建筑实体。实体的内部空间由墙来定义,而外部空间的划分仅由实体来完成。典型的欧洲街区便是如此,实体围合成的空间在内部形成庭院,而外部则形成道路。但墙能不能脱离建筑实体而单独存在,与实体一起分割外部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此手法在中国园林中被大量运用。没有了屋顶的束缚,墙开始流露出自由不羁的本性,它既独立于实体存在,又可以与实体发生各种关系。较之于由实体划分形成的非黑即白的空间,中国的园林有着太多的亦黑亦白的灰空间,正如苏轼的《蝶恋花》中所描述的场景一般,墙阻隔了视线却阻隔不了声音,事件与空间的交界处,墙主动介入。园林附着了太多文学家的想象。有限与无限、看与被看、内与外、主与从、虚与实、藏与露、引导与暗示、渗透与层次、借景与对景,这一切皆从墙与实体的游戏开始。

由实体所分割的空间过于单调,无非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变化,而当墙一介入,空间便不再单一。墙可引导、可缠绕,实体可被包裹、可被露出。墙外还可以是外部空间,墙上的月洞门半遮半掩,墙(游廊)与实体建筑延绵成一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制造无限的空间变化正是中国园林的特色。木结构的运用使中国建筑在先秦时期就将墙从承重构件中解放出来,这便赋予了墙自由的秉性。当西方人热衷于立面的比例分割时,中国人却独自醉心于空间的营造。在西方,砖石结构的盛行迫使墙一直充当着实体的奴隶,直到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后,墙才从结构的樊笼中解脱出来,随之空间的概念也慢慢被纳入建筑教学中。尤其是当玻璃出现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传统意义上的立面消失了,实体消失了,人们可以穿过玻璃看到对面的景物,这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灰空间有着惊人的相似。

中国传统园林,其空间的水平展开、多层次渗透、空间的隐喻,与密斯·凡·德·罗和柯布西耶的现代空间的逻辑关系是一致的。从格调竹境项目到生态岛项目,庭园的水平向展开,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关系都大量引用了传统空间的意识和手段。空间的组合,形成了院落,有了院落,空间便有了灵魂。

这个方案是个简单的尝试,将传统园林构成元素分解为线与面,即墙(游廊)与实体建筑的二元关系,探讨墙与实体的运动与位移,重现墙与实体的游戏张力。仔细研究一下苏州园林平面图(黑线代表墙或游廊,灰色的面代表实体建筑),便会发现无论是留园、拙政园、网师园,还是狮子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线”无时无刻地与“面”发生着缠绕的关系;再看轴测图,“缠绕”在空间上化解了墙(游廊)与实体建筑的二元对立;而当你置身于园林中,线与面已浑然一体,完全不觉墙(游廊)与实体建筑之间的差异,所感受到的是空间的无穷变幻。这种看似不经意、不严谨,甚至在西方人看来近乎凌乱的设计手法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狮子林园平面图

狮子林园轴测图

狮子林园实景图

传统中国园林建筑与空间的关系抽象为线与面,墙与实体的互动游戏。

线与面,墙与体的二元关系

屋顶标示内部空间

庭院的引入

庭院的引入,墙体与实体的相对运动,产生实体与庭院关系的空间交错。

取传统园林之精华,将“墙”的概念引入会所的设计中。首先将“墙”对“实体”进行缠绕,所得到的结果是“实体”被“墙”完全包裹,“墙”与“实体”之间的缝隙预示着空间的丰富变化;然后将“庭院”引入“实体”,打破了“实体”过于封闭的个性,同时也暗示着会所出入口的位置;接着将“屋顶”置于实体之上,标示着二层内部空间的分割;最后连续包裹着“实体”的“墙”被“庭院”截断,露出部分“实体”,而入口“庭院”又被“墙”打破,将人群引入会所中。“墙”时而断开,时而连续,与“实体”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张力。“墙”与“实体”好比一对探戈舞伴,既紧张又松弛,上演着一场追逐的游戏。

会所总平面图

入口处的几道短墙纵横排布,独立于实体,开始这场游戏的预告。第一道横向短墙下方开有长条形的洞口,洞口下面呈现一方水池,水池左边是片石,右上方“曲院风荷”的字幕映入眼帘,洞口中呈现的是会所的片段,这一幕酷似电影片头预告,一场好戏即将开演。入口有两条道路通向会所,一条是沿水景布道径直往里走,可直接通向会所的入口;另一条则位于北向停车场,由这条道进入的是由纵横墙排布而成的庭院,墙引导着进入主体建筑的方向,而墙上的洞口则犹如主体建筑的剧透,极富曲径通幽之意境。两条道路均导向第二道短墙,这是此设计的第二个序幕。墙上的大洞口将会所的庐山真面目呈现于人们眼前,墙左上方,杨万里的诗句与荷花池、水景布道、片山石相映成趣,洞口上的两片斜短墙也有着强烈的导向性。围绕着实体建筑的墙并没有统一高度,而是时高时低,富有变化。墙上的洞口也根据实体建筑的需要而设,在休息区等需要大面积采光处开大洞口,而在不需要采光的游泳馆所对应的墙上则开横向窄条洞口,其他区域则采用“字格”窗洞,中式元素意味深长。围墙与实体建筑间留有两米左右的宽度,其间布置水池与花坛,从室内向外望去,景观植物尽收眼底,触手可及之间,这一幕恰似短暂的幕间休息。墙在内侧的庭院处断开,此处有一出口通向庭院,戏在高潮中走向尾声。

围墙的缠绕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与立面效果。由墙与实体建筑所围合而成的灰空间虽无实际功能,但这正是传统园林的精髓,对景与借景手法的运用扩大了空间感。

会所的设计延续格调竹境镶嵌的手法,粉墙、钢管屋面以及回格窗的运用随处可见,但所不同的是曲院风荷项目在会所的实体建筑上采用了青砖,青砖与白墙(围墙)的强烈对比更能展现出墙与实体建筑的游戏张力。

中国传统园林含蓄婉约,墙对于实体建筑的缠绕感性而又灵动,所以用西方的理性思维去理解中国园林注定会失败。西方的逻辑试图将概念体系化,而中国园林如同中国哲学一样是无法明确表达的,它充满着诗性,理解与否全在于“悟”,而领悟全在于直觉。不要问墙为什么要缠绕,因为墙自己都不清楚,它所做的仅仅是出于喜欢。

园林与游戏

蓟县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小城,位于天津北部、北京东部的燕山山脉下。因其典型的山地地形以及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独乐寺而闻名于世,如今已是著名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如果说要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建造建筑,恐怕现代建筑和西洋欧式都显得突兀且不和谐。这样的重任势必落在了中式的肩上。

确实如此,蓟县曲院风荷住宅小区正是中式的典范,同时又有南方园林的精致与典雅。在山地自然的地势背后,小中见大、蜿蜒曲折、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青砖灰瓦、高窗白墙的立面造型,以及白墙绿树、青山绿水的自然效果,都为这座北方的小城增添了优雅与细腻的气质。无论是建筑空间的高窗、白墙、庭院,还是景观空间的小桥、流水、亭台水榭,中式园林崇尚自然、凸显儒家中庸思想的人文情怀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

同样,传统中式在现代语境中的解构与结构,又给整个项目增添了现代的气息,不觉得古旧而不合时宜。传统园林中对空间的感受,在“线”与“面”的“游戏”过程中,显得恰如其分。墙与实体建筑间,时而注重空间的维护,时而又转换为引导,时而又是一种缠绕。这种暧昧的二元关系,在建筑师的解构过程中显得惟妙惟肖。

曲院风荷项目就在这样的惟妙惟肖中矗立于燕山脚下,在整个浮躁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做到1.14的规划容积率、22%的建筑密度已经实属不易。其便捷的生活配套设施以及专有的休闲健身中心和专业游泳池,为业主考虑得很是周全。再加上45%的绿化率,给业主带来更多的自然感受。人与自然的极度和谐,富有内涵的人文情怀在此升华到了极致。

园林风格:

在营造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建筑师确立了这样一个原则:深植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园林文化的核心思想,可以用明代著名的造园大师计成在其不朽的著作《园冶》中的一句话来表述:师法自然。通过对现代材料和工艺的巧妙运用,将古典园林的四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以现代简约的设计语言,解构并重组于人性化的场所之中。该项目的景观园林风格,则来源于古代士大夫阶级不理尘世而归隐山水的优雅意境。通过东方人注重的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统一,首度将荷花引入园林布景之中,将荷花的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融入园林氛围,充分展示了众生平等、君子好德的理念。同时,通过对古典庭院布局的借鉴,将空间的分隔与渗透、收与放、对景与借景铺陈于园景中,创造性地推出了下沉式组院围合共享庭院,相对于建筑的高墙院落,形成了开放式、植物围合的天然小庭院,供人们休憩小酌、共赏佳境,营造出蕴含传统中式韵味的现代居住文化氛围。

二元关系:

建筑师在会所的设计中,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尝试——将传统的园林分解为线与面这种二元关系。墙与实体建筑在整个空间的组合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围合、引导、转换、缠绕。就好比一对探戈舞伴,既紧张又松弛,上演着追逐的游戏。游戏的张力正是会所设计的魅力所在。为了更好地表达建筑师的整体设计意图,还将景观设计也纳入建筑设计中,真正做到了景观与建筑的高度结合,使景观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拙政园平面图

留园平面图

怡园平面图

中国民乐没有和弦,中国画以线条为主,书法包括建筑(木结构的原因)都强调线元素。我们把它抽象过来,做一构成,即可以明确点-线-面-体的相互关系。从构成上,我们消减了建筑的体积感,增加线和面的比例关系,即:把体分解为面,把面再分解成线。格调竹境项目入口立面钢管的线-面关系,曲院风荷项目用墙来穿插体,无不显示建筑手法独具匠心。

建筑外墙与景观围墙间留有2米的水渠和花坛,景观绿植在室外,从室内看去似伸手可及,小桥流水自然天成,毫无造作之气。在建筑内向外望去,步移景异,其乐无穷。这也是中国古典造园的传统的空间处理手法。

在传统的中式建筑中,装饰无所不在,立面门窗有各种格栅式样,例如:字格、“三交六椀”菱花样式等等,从外立面看去是对建筑整体的装饰,从内部看去又为室内光影的变化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细部上力求还原中式建筑的细腻和情趣,将中式的木门格栅用现代材料钢构件替代,将古典的神韵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玻璃、钢材来表达。建筑师在立面处理上通过高窗带等建筑手法来增强室内光影的变化和情趣,以真正做到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高度统一。

会所一层平面图

1. 水池 2. 儿童乐园 3. 沙盘区 4. 儿童戏水池 5. 游泳池 6. 淋浴区 7. 厕所 8. 管理用房 9. 配电间

会所二层平面图

1. 健身区 2. 沙盘上空 3. 庭院上空 4. 储藏室 5. 配电间 6. 厕所 7. 景观阳台 8. 游泳池上空 XdTDjR8kmiwiQcaSjEYVY513AOpPipRNRiq/6CNsajXWkXiAM+HorNjZ0Kkdtq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