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细腻的微观个体

本书编委会

我们是微观的个体,是细腻的微观个体,对宏观世界无能为力,也不能改变城市,但我们可以立足于改变微观,立足于坚持自己体贴的建造和设计,这也是对细腻城市的一种贡献。我们并不完全介意城市有多混乱,但是在人的尺度上能做到更细腻,这才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城市的魅力就存在于细腻的空间,无论是小尺度的花园庭院、城市广场、亭台楼宇,还是大尺度的城市绿地,甚至超大尺度的城乡景观,无不显示其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良好的美学系统。

我们是城市的设计师,对城市的设计和改造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对人类的贡献。面对城市,如何去理解人的活动和需求,是我们的目的;面对人类,如何去理解文化和思想,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立足于当代,必须面对传统,面对过去,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明白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如冰心笔下形散而神不散一样,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在现代的语言环境中演绎,是我们的手段。用最少的动作来表达最丰富的语言,才是我们的设计美学。

当人类制造出混凝土、生产出钢和玻璃的时候,我们还不是很理解新材料的用途,不太理解新的美学体现。在建造埃菲尔铁塔的时候,我们像对待混凝土和柱子一样来理解钢和玻璃,到了密斯·凡·德·罗和柯布西耶的时候,我们才重新认识了钢和玻璃的用途,感受了新的美。这一切新思想、新观念来源于现代绘画,来源于蒙德里安、塞尚,来源于他们对现代美的更新理解。观念的更新,才能带动建筑的发展,才能带动城市的迅猛发展。

传统并未止步不前,一直发展到现代。如果非要说,苏州园林是腐朽的艺术,太湖石是不堪入目的裹脚布的话,如何将裹脚布用腐朽的艺术重新传达出新的现代美,这才是现代设计师该追求的目标。城市的多元化,并不在于形式的差别有多大,而是在不同的形式下,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创造出新的美。

喧嚣时代的低吟

滑际珂

“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这是几年前某个旧城改造的地产广告。

过去的十年对中国城市的改变是空前的。巨大的利益推动房地产强力地介入城市。过去的十年,对中国城市的改变是深远的,可能是中国城市结构和居住环境历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期。未来的很长时间,建筑师们将以这十年的建造背景为前提,对城市进行改造和升级。这是重商主义和国家权力结合最紧密的一次。

原有的城市记忆肌理与尺度被强力打破,城市变成被太阳高度角决定的城市,城市是一个平行城市,是一个甜品的假面的城市。城市记忆被撕成碎片散落在混凝土的速生林里。

城市能给我们什么呢?城市是人的聚合体,是具有不同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人的聚集体。在城市里不是你获得信息有多快,而是你经历的人和事有多不同。你可以在大街驻目时尚女郎带来的风景,也可以在地铁站里听流浪歌手高唱许巍的《我思念的城市》。你可以在城市边缘不起眼的书店里闻着书香,也可以在深夜的长街上摇晃着迷醉的大脑而放声歌唱。

城市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过场,不同的思想碰撞。最好的城市都是自然生长的,被规划的城市和被规划的人生一样充满着专制的枷锁。规划的城市没有惊喜,像被撑开皱纹的脸充满着假相。

我们是微观建筑师,被巨大浪潮裹挟的建筑师,我们对宏观很无奈,我们只想为“甜品”的假面城市,植入坚硬的碎片。我们不想被宏大叙事的惯性打败,要为我们设计的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打造细节,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城市记忆。

本书中的这几个项目是受着现代、普通话、简化字教育的我们对古代先贤的探访与致敬。

在“格调竹境”项目中,在城市郊区的结合部,在行走尺度和汽车尺度之间设计的一个现代中式项目,它试图于自我挣扎中努力给这个单调的城市以一种复杂性、多样性,建立行走尺度与汽车尺度的质感。它试图探究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的哪些特质能和现代人彼此守望。在蓟县“曲院风荷”项目中颠覆传统园林构成元素的逻辑关系,重新阐释墙与建筑的空间组织关系。而在南京“生态岛会所”项目中建筑师则以他者的身份构想想象中江南的模样。

很感谢老俞过去几年的力邀,合作成此书。与老俞合作,不只限于项目设计合作,也是因为我们对城市建筑空间的看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为中式设计提供另一种方案。

十年营造有感

俞昌斌

从设计师的角度看,中国房地产及设计行业最核心的问题有以下三点:第一是甲方乙方的关系;第二是关于设计师的自我修养;第三是关于作品与产品。如何让居者有其屋,同时又有美好的环境?在中国,这是千千万万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从传统几代人居住的大宅院到当代几万人、几十万人聚集在一起的居住区,开发商与建筑、景观设计师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很有现实意义。

甲方乙方

我说的“甲方乙方”主要是指在房地产行业内开发商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存在着下面三个问题:一、双方目标是否一致?二、双方关系是否默契?三、双方如何可持续发展?

一致的目标是双方合作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长久的根基。比如说,一个开发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与之合作的设计师的目标是不顾成本,一心追求最完美和最有创意的作品。这两者在一起合作的结局不用想,肯定是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最后可能互相炒掉对方,并恶语相向,老死不相往来。其实,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谁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两个目标不一致的人或企业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说得通俗一些,最后甲方和乙方大致有两种结合的结局:为了赚钱成为一对,不为赚钱就要找有感觉的成为一对。有的设计师说,甲方是要赚钱的,但我是要做大师的,我们合作也很愉快呀!对此,我的回答是:这话要等你60岁成为了大师,真的有了几个开发商和你合作出好作品了以后,你再说也不迟。否则,你还是走在“赚钱奔小康”的路上。

关于第二个问题,当甲方乙方成为一对以后,这关系还需要好好地经营。要达到默契,需要双方的大智慧。当前双方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是信任关系,甲方雇佣乙方为他做设计,但当面对销售和成本的压力时,甲方就不完全信任乙方,设计师靠边站;第二是强势甲方强迫乙方干很多事,极力发挥乙方最大的“设计潜能”,当然如果乙方很专业而甲方是新手,那就很有可能乙方忽悠甲方,或是乙方好好地给甲方上了一课。总之,两者的最佳关系是甲方乙方互相欣赏和配合,相敬如宾,共同达到项目的大和谐。

关于第三个问题,双方可持续性的战略合作是比较少见的,比如我们与华润、金地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需要甲乙双方都不断学习,相互进步,彼此越来越专业,相互匹配对方。因为甲乙双方的矛盾和分歧是永远存在的,需要双方靠情商和大智慧来平衡,然后达到协作双赢的境界。具体来说,甲方需要重视经验,乙方需要注重创新;甲方需要对全产业链的广度有掌控能力,而乙方则需要在专业的深度方面有钻研能力。

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要提高设计师的自我修养,凭借我多年的经验要多走、多看、多听和多想,总结为“体验”两个字,通过体验来感悟设计。“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何悟出来是关键,是顿悟,或是慢慢领悟,还是心浮气躁、无法领悟?“悟”就是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还有,我认为作为乙方,希望能很优雅、很从容地做设计,而不是被甲方痛苦地催图和逼图,心急火燎地赶图。总之,有兴趣地做设计,快乐地做设计,这才能让一个设计师爱上这份职业,活到老、学到老、设计到老。

某位日本建筑师是这样开始他的住宅设计的:

“我设计一所住宅,每天都要到计划动工的地块上去。有时带着坐垫和茶,一待就是很长时间;有时是在树影横斜、夜深人静的晚上;有时是在阳光灿烂、喧嚣热闹的白天;有时是在雨雪交加的日子。因为通过观察雨水冲刷过地面,沿着自然形成的水槽汇成一条条小溪,可以了解场地的很多情况。

我到场地去并且待下来,直到开始逐渐认识它。我了解到它的欠缺之处——过境公路的刺耳噪声,被风吹歪的松树的难看姿态,山色中的煞风景地段,土壤中的水分缺乏,场地一角与邻居房屋过于接近。

我了解到它的优点——一丛灿烂的枫树,飞流直下深谷的瀑布之上一处宽阔的礁石。我逐渐认识到那凉爽清新的夏日气息从瀑布处升起,在场地开旷处移动。我嗅得到层层堆压的雪树叶在煦日烘晒下散发出的香甜的气味。我知道:这一片场地必须保留不受破坏。

我知道清晨太阳从哪里出现,这时它的温暖和煦最受人喜爱。我清楚午后阳光变得灼烫时,哪些地方会受到刺目阳光的暴晒;以及从哪些地点来看,在平静的黄昏中落日余晖最为耀眼夺目。我惊叹于竹丛中摇曳多姿的光影和丰富的色彩变幻,曾几小时观看黄冠刺嘴莺在那里筑巢喂食。

当我逐渐体会到一块突出的花岗岩巨石与道路另一侧花岗岩体轮廓之间的微妙关系后,不禁喜从中来。这不过是些琐碎的东西,有人或许会这样想,但是正是它们告诉人们,‘这片土地的本质就在这里,这片土地的精神就在这里。保留住了这种精神,它就会弥漫在你的花园里,弥漫在你的家里,弥漫在你的每一天中’。

于是,我开始理解这块土地,它的情绪,它的缺陷,它的潜力。直到现在,我才能拿出墨水和毛笔开始画我的规划图。不过在我脑中,建筑物已经可以看到了。它的外形和特征来自这片场地,来自穿过的道路,来自只石片砾,来自阵阵的清风、如拱的太阳轨迹、瀑布的水声,还有远方的景色。

了解了业主和他家人,以及他们的喜好,我为他们在这儿找到了一处居住环境,在这里他们与周围景观形成了最和谐的关系。这种结构,这所已构思好的住房,不过是空间的组合:开敞的,封闭的,它们通过石、木、瓦以及宣纸满足和表达了喜悦、充实的生活。除此以外,还能怎样来为这块场地设计最佳的住宅呢?”

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体会到这位日本建筑师的修养,他对该住宅项目饱含着热情。他领悟了甲方内心中的目标,然后深入体会场地及其整体环境的自然属性。这样,他做出来的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就成为真正融合人与自然的科学和艺术了。

总之,我个人认为设计师的自我修养不仅仅是技术、技能、技巧等“技”的方面,更重要的是态度、激情和眼界等“道”的方面。当你提高了这些关于“道”的软实力方面的境界,你的自我修养就能帮助你做出与众不同的设计。

作品与产品

作品与产品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呢?我个人认为:首先,作品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它与地域文脉或地块属性完全融合在一起,是无法抄袭的;而产品是可以大量复制的,而且在不同的城市就是要突出其产品品牌的一致性。其次,作品可以是一个震撼天地的大项目,也可以是一个精致隽永的小项目,还可以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意理想的先锋作品;而产品则必须经过市场、销售、成本等各方面的审查,然后流通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去卖,以赚钱为主。当然,作品与产品有风格、手法上的不同,但是最核心的区别还是在于“境界”的高低。这就如同文学、绘画作品一样,技法再好而立意不够高,也不是好作品。同样,这也说明了作品的境界和设计师的自我修养是相互关联、殊途同归的,所以古人说“文如其人”,就是人与作品合一,有着同样高雅的境界。当然,由于甲方的存在,乙方也不得不做那些养家糊口赚钱的活,所以想做作品的设计师做出来的大多是产品。那怎么办?我还是拿登山来做比喻,山永远在那里,无论你多努力,与之相比你都是那么卑微。所以你不如就豁出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做最好的自己吧!

关于作品,我十多年的深刻体会是:当代中国的设计作品不论表现形式或风格如何千奇百怪、与众不同,但是其内在核心必须是中国本身的文化。中华民族核心的文化内涵中,几千年来都遵循着这样一种居住理想:居所中既要讲究儒家的气度和规矩,又要结合道家的天人合一与师法自然。总结起来,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关于房地产未来趋势的问题,我也用登山来做比喻。登山登到山巅必然要走下坡路,到达山谷必然要再往上走。登山的旅途中有看到日出的惊喜,也有摸黑走夜路以及被野生动物袭扰的危险。但是,每一段攀登的结束又是新的一个更宏大计划的开始。

传统之根源,现代之审美

宋磊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学科和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我们亲历行业发展辉煌而难忘的十年。十年的磨砺,让我们看到了行业的过去与现在,也引领我们明确了未来的路途和方向。这弹指一挥间,我们也从年轻的学徒磨砺成成熟而稳重的专业设计师;这一挥间,教会了我们设计的技术和理念,也明确了设计师的职责和审美,更积淀了作为设计师的涵养和内质。

如果说,现代建筑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老者,那现代景观一定是刚刚成长起来的青年。正如建筑一样,景观从传统造园到现代营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古典园林(宫苑园林—自然山水园林—写意山水园林—诗画山水园林—文人造园)到近现代园林景观(租界园林—私家园林—公园)再到现代景观,整个过程,无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审美息息相关。北方皇家园林往往宏大而宽阔,无处不显示着祖国大好河山巍峨壮丽之美;而南方园林,则隐匿于世间。古代文人,经历了社会变迁和官场争斗后,为躲避对现世的不满,游历世间,隐世人间,寄情于山水,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将内心深处的美景隐匿于私家园林中。可见,园林景观传达意韵的精神之重要。

现代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涌入日常生活中,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顷刻间产生变化。传统园林的形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认识。因此,20世纪末21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深入,西方现代景观理念也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植根于传统中式园林的中国来讲,如何重新审视现代中国的景观,并深入思考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这一代设计师深省的。

因此,“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理论便是我们给自己也是给整个时代抛出的话题,抛砖引玉,希望我们一线的设计实践,结合我们的案例,能给社会和行业留下些许有用的经验。 bwvdH4XkyYUxxDYwS7OU7bZlUrkHWSPHnYvKjPEv63LguOm1l9AOcmPEDAZ/HX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