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创业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中国有句俗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武”指的是技巧,“功”指的是功夫。所谓技巧就是方法,而功夫则是实力。年轻人为自己的事业设定目标并不太难,可是如若将创业目标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理想化,那么创业目标最终会因为虚化而流产。

看看身边的那些创业失败者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人生的创业战略出现了问题,而是他们的执行力不足,不能实现原先所制定的战略目标。更有甚者,总是好高骛远,让创业理想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马云曾经在自己一篇名为《靠价值观打天下》的演讲稿中说道:

“任何事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走 102 年,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目标必须非常明确,单纯一个口号没有实际意义,必须说清楚到底多少数字是你要的。

“我们公司诞生于 1999 年,在 20 世纪活了 1 年,这个世纪打算活 100 年, 22 世纪再活 1 年,横跨 3 个世纪。我们今天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让公司活 102 年。在企业里面我们从来不讲自己成功,因为我们还有 94 年要走,未来每一天都可能会死掉,每一天都有可能遭遇大灾难。我们对自己既乐观,又很小心。

“今天来看,很多人说阿里巴巴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做的事情都很符合逻辑。什么事情,你成功了就都有一个逻辑,但是你按照一个逻辑去做成功几乎不可能。有的人说你们太伟大、太厉害了。我说没有那么伟大,没有那么厉害。是别人说我们伟大,我们才伟大的。”

年轻人创业成功, 30 %靠人生战略, 50 %靠执行力, 20% 靠运气,针对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专业优势,给出的比例或许会有所不同,但执行力依然会占到最大的比例。因为执行力才是一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并不是单纯地靠理想而取胜。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在谋求成功的道路上绝不能理想化,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今天的联想,依然有着宏伟的理想,但是在执行的时候靠的却是脚踏实地,可以说联想的目标从不脱离实际。

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年轻人总是倾向于制定较高的人生目标,崇高的理想会给各个方面一个较好的心理预期。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这种理想高得超出了个人的能力所及,甚至与现实脱节,那么必然将变得毫无意义。

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想一步登天,这种操之过急的想法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失败。

吴炳新是“三株”企业掌门人,在 1997 年上半年,他一口气并购了 20 多家制药厂,投入资金超过 5 亿元,但这些并购却并没有壮大“三株”的实力,反而将“三株”拖入了资金短缺的深渊。

所以,年轻人在制定人生的目标后,应当对目标进行预期评估,要分析该目标是否始终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是否符合实际,其变化范围是否是组织资源所能承受的。正如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所说的:“创业的战略目标应当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如果目标太大,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企及,那它只能是空谈,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

所以,有目标有理想,但是不能脱离实际,要在执行的过程中让其变得理想化。要让自己的事业可持续发展,那么任何激情式的冲动都必须回归理性,这样才能从务实的角度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 MZmcm/K8zuBbDIRE27/GC0tqJ64ycWq7ZpNk7/W4MFmjGunejMzqw/Wd6guJwPj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