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9年创新工场创办之初,我们基于对开复的认可,成为这家模式创新机构的最早投资方。创新工场本身也是创业公司,他们在帮助创业者的过程里一直在用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两年前,我在戈壁上与开复一起看望联想之星和创新工场的创业者们,我们还特别聊到健康的重要性。不幸的是,不久后我就看到开复罹患淋巴癌的消息。当时,我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需要治疗休养。期间,我打电话问候他的治疗和康复情况,作为病友彼此在两岸打气支持。

他能把在大企业中积累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创业者,始终对创新充满激情,这都让我对他心生敬佩。

今天,看到他的癌症治疗很有成效,又把心路历程和反思反省整理成文字分享给读者,相信不仅会对所有人的健康生活有所启发,对创业创新的年轻人更是一种如何面对坎坷的激励。

——柳传志

和开复的友谊已经超过20年,我们一路走来,彼此认同。他积极、严谨和奋进的专业形象一直让人尊重。但或许正是这种长期压力状态给他的身体埋下了病患的种子。得知他患癌的噩耗,我立刻建议转诊台大医院。如我们所期望的,淋巴癌并没能击垮他,他用自己的乐观和坚毅面对了一切。而且,在治疗期间,公司业绩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也彰显出开复的领导力和管理力。鸿海集团在2009年有幸参与投资了创新工场,也由此见证了中国创业者的一段关键历程。我欣喜地看到:创新工场在成功帮助一批优秀创业者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公司业绩。创新工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时代,已经成为新时代创业者的乐土。

——郭台铭 5AsesYyItINtp2kmWUA/a3QsqPN6cE57hhfacNQR4oO+zEszZleD2R1NWdxdIi+G



推荐序

未来自己主宰
任志强

我是在手机上阅读开复的新书草稿的。满满的一锅“鸡汤”让人真是“醉”了。我们都是生活中有过各种复杂经历的人,每个人都因经历的不同,而对生的意义理解不同。也因此有了相似的感觉。

每当人们面对艰难困苦的环境时,通常对人生道路的认识会更深刻。如果是一帆风顺,所有的获得都太容易,反而对这些成果不会太珍惜,也不会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挖掘。人生的道路其实是一段不断探索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会更加努力地追求。

人生中常被问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实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寻找人生目的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

许多人常常在抱怨自己的命运,抱怨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抱怨自己没有获得成功,没有荣誉,缺少财富,因而抱怨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其实他们最缺少的正是对自我的理解和对人生未来的追求。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帮你,真正要面对一切困难的是你自己。如果自己都对未来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和努力,那你又怎么会有未来呢?

有些人曾问我:“面对问题时,你没有压力吗?”我说有,但这个压力并不太大,因为我曾经被不公地关进了监狱。面对的是“牢狱之灾”,也有狱友称之为面对人生政治上的“死亡”。

但我靠对自己的信任,顽强地渡过了这一关,坦然面对了各种考验。没有被监狱的生活摧毁我的意志。

如果一个人能承担起这种面对“死亡”的考验,那么任何其他的压力,就都变得没有那么沉重了。俗话说,有“大不了一死”的决心时,困难就不再是一座高高的大山,就变成了你阅读人生中的又一道美景。

为什么我会被开复的“鸡汤”深深吸引,并一口气读完,以至于眼睛都变得涩涩的,分不清是累的,还是被感动的。正因为我与开复有着类似的“死亡”经历。

不同的是,我最多是“政治”上的“死亡”,永远会背上“犯罪分子”的招牌。但开复面对的是身体上的死亡。面对人的生命的结束,这比我面对的“死亡”更沉重了许多倍。因此开复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也比我更深了一层。

真正考验一个人对生命和对人生道路认识的,正是如何面对“死亡”。从当你知道这一消息或说可能时,这个世界就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最容易被击碎的是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梦和那颗对未来充满爱但却无比脆弱的心。如果当事人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对并拼命努力争取的顽强意志,那么“死亡”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许多人也勇敢面对和做出了许多努力。他们也许并没有成功。但他们会心安理得地说至少我们曾经努力了。但如果你没有去努力,那么你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开复也许是所有人中的幸运者。但更重要的不是开复是否会因身体的变化而病情反复,重要的是开复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一生。

病魔没有让开复屈服,开复反而在战胜病魔的一年中,看到了人生平时无法看到和体会到的哲理。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反而在珍惜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回了许多过去因工作太忙而忽略了的生活乐趣,重温了朋友、亲人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生命中的爱,也有缘重新拥抱了整个世界。

社会中总有一些人会用另类的眼光看待事物,总有人会对开复的康复表示祝贺,也有人会将开复的病情当作一种炒作。但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一定会对人生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

就像开复书中所说的,每个人都应有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不要只会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同样的路,重要的恰恰在于要展现自己的性格,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却并非要在墓志铭上留下些什么。“人生有追而无求”常常是在经历了许多之后才被发现与认识到的。

尤其是年轻人和创业者们更可以从上一代的失败和对生命的感悟中,找到属于你们的人生未来。 TdywI+fhaYopjVig7SoQfB2snCuIpZ6/7cyDnO3RhvpjXYjkAhezsS+iu2NsrO9D



自序

意外的假期
李开复

我从没想过自己竟会出版一本这样的书。一直以来,我笃信且奉行不辍的人生信念是: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我总是鞭策自己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每时每刻都得好好善用,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癌症降临之前,我的事业成就可谓一帆风顺。二十六岁时,博士论文就得到《纽约时报》半版报道,被全美计算机科学排名第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破格授予教职;之后投效苹果、微软及谷歌这三大引领世界科技的公司,都快速得到拔擢,担任华人最高层的职务;我还曾获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2009年,我更决心自己创业,意气风发地创办创新工场;在中国,我有数千万的微博粉丝,是许多年轻人愿意追随的“青年导师”……数十年来,尽管劳碌繁忙,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我其实志得意满,毕竟自己想做的事多半都能实践,眼前还有无尽的前程,等待我去开拓。

我始终奋斗不懈,在人生的路上,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但显然我学得还不够,生命还想教我更多的功课。

在五十二岁生日前不久,我被医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身体在我多年来的摧残之后,发出最严正的抗议,要我正视它的存在;在毫无防备下,我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和癌细胞交手的诊治过程备受痛苦,让我仿佛从云端瞬间坠落,刹那间,不知身在何处,渺小且无助。

我终于放下热爱的工作,回到台湾接受治疗,被迫补修死亡学分。这段不在我人生计划里的“假期”,意外让我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回旋,除了我的身体有待修补,没想到,我的心灵也神奇般地得到滋养。这是这本书之所以面世的原因。

我想告诉大家我在病中的体悟,这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无尽的爱,让我懂得分辨真正有意义、值得我奋力去追求的是什么。这段意外之旅还让我看到自己过往的盲点,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多年来,名利的浮涨让我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轴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不自知。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我依旧会尽力投身工作,让世界更好;但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特别想感谢台大唐季禄医生、李启诚医生高明的医术,让我顺利通过身体的考验,得有重生的契机;感谢永龄基金会陈基宏医生、郑慧正医生、唐招君小姐耐心的指点、分析和帮助;感谢郭台铭先生对于血液肿瘤研究的无私捐赠和有如兄长般的关怀;感谢这段时间相遇的新旧台湾朋友,给我打开另一扇窗,看到生命其他的可能;感谢无数大陆朋友不远千里来探病,并通过网络传达许多爱心和鼓励;更感谢我的母亲、妻女及兄姐,给我无限亲情的温暖,让这个原本沉重而煎熬的假期,变得可以承受,甚至让我不时充满了幸福感。

本书的抒写也是疗愈及思考沉淀的很好途径。谢谢邓美玲、许耀云及陈宣妙协助让这本书得以诞生,因而能和大家分享我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企盼读者从中有所收获,无须补修死亡学分,就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最该追寻的,能够自我实现,拥有理想的人生。 TdywI+fhaYopjVig7SoQfB2snCuIpZ6/7cyDnO3RhvpjXYjkAhezsS+iu2NsrO9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