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家风,最美的教育是传承

2014 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档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个话题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深浅不一的思考。当今很多家庭的教子观是一切围绕孩子,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是否还存在着家风,而我们现在的家风又是什么呢?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的家风在现代家庭中,还存在吗?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里所指的家规也就是家庭传承中延袭的一种规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家风,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家族的风气。每一个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都会受这个家庭家风的影响。如果一个家族有良好的家风,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拥有良好的素质,而每一个孩子又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因此,家风是否优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构成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家庭的家风倒了,这个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从小就很难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到社会中也很难立足,甚至这些观念相同的人走到一起可能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仅对个人家庭,甚至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都会构成不安定的威胁。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的礼仪之邦,而家风也是五千年文化传承之基。古代就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这样优秀的典籍。关于树立家风、如何教子的故事也是举不胜举,如岳母在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字,教育岳飞要效忠国家,尽职尽忠。岳飞没有忘记母亲的教导,用尽毕生精力对抗金兵,保家卫国。晚清时的名臣曾国藩,不管公务多么繁忙,时常会给家中写信,批改子女的文章,关怀子女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导子女如何做人,为他们建立简朴、勤奋、求学、务实的良好品质奠定基础。

如今,虽然家风和教育观念出现了一些差别,但还是有很多优良传统的家风盛行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当中。西安市的退休工人尹惠玲,三十年如一日地一直照顾着自己的婆婆,毫无怨言。在五十多岁的年纪,还经常看一些了解老年人心理和生活习性的书,以加强自己照顾婆婆的知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年过百岁的婆婆陈凤英老人身体依旧健康,五代同堂,阖家欢乐。山东有一个年轻人叫田世国,在得知自己的母亲身患尿毒症,需要换肾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了母亲,而母亲直到手术结束都不知道这个愿意为他捐献肾脏的 大善人 就是自己的儿子。上海中山医院的大夫也为之感动,说道:“至今为止,我们这里做过上百例肾脏移植的手术,但都是父母移植给孩子的,孩子移植给父母的,这是第一例。”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虽然如今人们的家风传承意识淡薄,但不代表着这种优良传统已经消失。这些事例中的主角,正是通过自身的品性和德行,告诉人们这些高尚的风格依就在,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把它传承到子女的身上,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eZZGIwGbuhiBrEc8Sz5OuRd09Pe1UQTMbt1RpZOu4cJuy0ixradcdAf8SRossn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