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弗洛伊德主义的实质和特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主义的缔造者,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的领导者。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末叶,开始是关于探讨神经症(neurosis)的病因和治疗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到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弗洛伊德晚年试图把建立这种应用于一切心理状态的综合心理学体系称为心理玄学或元心理学(metapsychology)。

通常人们把弗洛伊德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精神分析视为同义语,这是就广义而言的。如从狭义而言,三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精神分析是指以心因性为机制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技术、理论和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属于精神医学和深蕴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的范畴。其次,弗洛伊德学说是指弗洛伊德本人的学说,即包括他有关精神分析的理论及其社会文化学说。最后,弗洛伊德主义则是指精神分析及其在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扩展和应用的总称,属于元心理学(亦译“心理玄学”) 或心理学哲学(psychological philosophy)的范畴。换句话说,它是用泛性主义的潜意识决定论解释各种人类社会现象形成机制的元心理学理论。如用其观点阐释社会组织、文明产生、宗教形成、道德起源、文学艺术、战争根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哲学化和社会学化的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学说远不止精神分析,而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早已成为一种常识,梦、性、潜意识、恋母情结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成为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2006年是弗洛伊德诞生150周年,一些国际精神分析组织将这一年2006年定为“弗洛伊德年”。同一年的美国《新闻周刊》以“弗洛伊德并未死去”为题进行了封面报道。杰里·阿德勒(Jerry Adler)在该刊发表的《弗洛伊德就在我们的身边》一文中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弗洛伊德是我们文化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犹如幽灵一样在我们周围徘徊了一个多世纪。

弗洛伊德主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理论系统。

(一)从精神分析自身发展逻辑简要来分

弗洛伊德主义涵盖四个学派:

1.古典(或经典)弗洛伊德主义,即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学说及其社会文化理论。这是弗洛伊德主义的母体、精髓和根本。

2.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个体心理学(亦译“个别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和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 psychology)。这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古典弗洛伊德主义向新弗洛伊德主义发展的过渡、桥梁和中介。

3.新弗洛伊德主义,亦称新精神分析,广义是指凡基本接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及其框架,但又有违背、修正、扩充和创新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存在分析学、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等等。甚至有人主张还包括早期曾与弗洛伊德合作而后明确脱离弗洛伊德另立门户的阿德勒和荣格两人。狭义则指坚持弗洛伊德的基本动力观点,突出强调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影响的美国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

4.后弗洛伊德主义,亦称后精神分析,包括后现代弗洛伊德主义如拉康(Jacques Lacan)、神经精神分析学(neuropsychoanalysis)等。

(二)从精神分析内在逻辑及其与外部学科发展关系层面来分

弗洛伊德主义内部发展路径是遵循五种模式展现的。首先弗洛伊德所提倡的是驱力模式,经过阿德勒和荣格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客体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分别相应生成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等,它们从精神分析学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

弗洛伊德主义外部发展路径是传统精神分析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而生成的五种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学派,如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存在分析学、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神经精神分析等,属于整合模式的范畴,它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继续向外发展。

弗洛伊德主义自身发展一览表

弗洛伊德主义发展一览表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以后,围绕着心理学的对象、性质、方法展开了一系列争论,出现了现代心理学10个主要学派(或思潮):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日内瓦学派(或称皮亚杰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那么精神分析学派都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从产生条件来看,精神分析不是学院心理学或传统心理学,即不是在大学或学术研究机关中形成的,而是在神经症治疗实践中产生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多属精神病学家,其成员也主要是在精神分析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故而被传统心理学称为“圈外人”。

第二,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情绪失常的人,主要是成人神经症(尤其是癔症、强迫症和焦虑症)。因此,它所研究的东西,正是其他传统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弗洛伊德把变态心理视为常态心理的对立面。在他看来,研究神经症患者的反常心理,不仅可以提供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和理论,而且还可以提供某些在正常人身上无法发现的心理活动的线索,进而借此线索去寻求正常人的正常意识所封闭或有意掩盖的心理本质。可见,弗洛伊德是企图透过对神经症者的反常心理的了解,去揭示正常人心理活动的奥秘。这既是精神分析的根本目的,也是这一学派的症结所在。

第三,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的课题,如注意、感知觉、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传统心理学除行为主义外,基本上都限于“知”的研究范围,即属于意识心理学的范畴。唯独精神分析学属于潜意识心理学的体系。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命中最强有力的推动力是情欲和潜意识的动机,而不是理性或理智。他认为,潜意识心理生活远比意识生活更为重要。因此,有人把精神分析学也视为情绪心理学、深蕴(度)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

第四,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学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既不收集控制实验的资料,也不对其研究结果进行统计检验,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法。传统心理学通常以“方法”为中心,而精神分析学往往以“问题”为中心,目的是帮助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显然,这和一般心理学用自然科学方法来发现人类行为规律的目的是不同的。 RfczphJzQG9ysLOQ5qOY/uGnFn229gcV6P8Ecap0TyRc24CE7xLfgkWUc0VoAt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