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版编译说明

一、版本出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西方现代弗洛伊德主义哲学学派的巨擘,被誉为“与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一样的世界伟人”。他身前留下丰富的精神分析著作,不断再版加印,并被译为各国文字,流传全世界。1956~1974年,英国伦敦霍格思出版社(The Hogarth Press)出版了《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这套书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詹姆斯·斯特雷奇(James Strachey,1887~1967)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共同主编,共24卷,是当今世界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作品集,也是世界广泛流行的最佳版本。这套英文版由德国Gesammelte Werke公司出版的德文版翻译而来,但增加了关键的脚注(标准版编者在德文版的基础上所添加的内容一律用[]标识以示区分)。

本套中文版《弗洛伊德文集》即由英文版《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以下简称“标准版”)翻译而来,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我们将标准版中凡是带重点符号的弗洛伊德代表著作全部译出,还把无重点符号但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论、性欲论、梦论三大理论支柱和七大基本理论(潜意识学说、人格结构学说、本能学说、性欲学说、释梦学说、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学说和社会文化学说)有关的心理玄学的论著也一并译出。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我们将标准版中有关弗洛伊德论著的一些编者导言、弗洛伊德生前为其著作出版所作的序言(精选部分版次)及部分注释一并译出。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保留了标准版的[]体例,保留了英文文献中年份后的字母顺序标注,书内页码也按标准版的页码显示。我们在标准版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注释,此部分以“——中译者”为标识。中文版编者还根据内文增加了插图,来帮助读者理解弗洛伊德的著作。此外,在弗洛伊德的每部(篇)著作之前,中文版主编车文博亲自撰写了“按语”,扼要介绍该著作的要点及其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二、编译分工

《弗洛伊德文集》是我国建国以来翻译弗洛伊德的第一部经典性的世界名著,是国家教委七五重点教材规划和吉林省九五重点图书规划的项目,也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主持的心理学、哲学、精神医学界学术共同体40年来协作科学研究的成果。

参加本书译校的学者共有吉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等12所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等40余人。

1.车文博,中文版主编,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我国为弗洛伊德“平反”的人。主要工作:(1)选定翻译版本。20世纪70年代选定标准版24卷为底本进行复印,并选定翻译弗洛伊德的论著。(2)组成翻译团队。聘请老一辈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哲学家为领衔,中青年教授、副教授、博士为主体的学术共同体。(3)提出编译原则。包括精粹性原则,代表性原则,信、达、雅原则,历史性与专题性统一原则。(4)编辑小词典。特请著名精神病学家贾谊诚教授主编《精神分析小辞典》,由车文博教授审订,以保证全书中翻译的人名、术语的统一。(5)全书终审定稿。车文博主编除亲自编制《弗洛伊德生平活动一览表》、撰著《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外,还对全书做了通读、审订和定稿。

2.杨韶刚,中文版副主编,本书主要译、校者,原为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论著有《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一个幻觉的未来》、《文明及其缺憾》、《摩西与一神教》、《为什么有战争?》、《抑制、症状与焦虑》(合译)、《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合译)。此外,校审、修改了诸多篇章。

3.高申春,中文版副主编,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除翻译《释梦》(下卷)、《论梦》、《释梦》(上卷,部分)、《抑制、症状与焦虑》(合译)外,还校审并修改《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释梦》(上卷)、《超越快乐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自我与本我》。此外,还协助主编编审了《〈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目录》、《英汉人名对照表》、《英汉专业术语对照表》。

4.邵迎生,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除翻译《图腾与禁忌》外,还参加校订《精神分析新论》,修订《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戏剧中的变态人物》、《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作家与白日梦》、《达·芬奇的童年回忆》、《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等。

5.宋广文,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翻译并修订《性学三论》、《儿童性理论》、《“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爱情心理学》、《论自恋:导论》、《本能及其变化》、《压抑》、《力比多类型》,并校《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纲要》。

6.吕俊,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除翻译大部分《释梦》(上卷)外,还参加修订《释梦》(下卷)、《论梦》、《释梦在精神分析中的运用》、《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

7.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精神分析新论》(合译),并修订《精神分析五讲》。

8.汪凤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精神分析新论》(合译)。

9.郑希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并修订《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10.张爱卿,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并修订《精神分析导论》。

11.葛鲁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并修订《精神分析纲要》。

12.彭运石,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合译),并校审《抑制、症状与焦虑》、《一个幻觉的未来》。

13.高峰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并修订《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论潜意识》(合译)。

13.贺岭峰,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释梦在精神分析中的运用》、《论梦的理论与实践》。

14.熊哲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翻译并修订《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15.金星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癔症研究》。

16.赵国复,吉林大学出版社编审,参加修订《癔症研究》,并对《弗洛伊德文集》全卷德、英、法文译注做了译校。

三、卷次划分

早在20世纪80年代,车文博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参考书《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集》(上、下卷),辽宁人民出版社于1988~1989年出版,后经长春出版社先后出版中文版《弗洛伊德文集》5卷本(1998)和8卷本(2004),台湾知书房又将此书11卷精装本出版(2000)。现在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最新修订版。本版的主要特点:(1)由原8卷本改为12卷本。(2)新增《弗洛伊德自传》(1925)和《补记》(1935)两部分,以凸显弗洛伊德的伟大贡献和精神分析运动的国际化。(3)对赵国复先生译校的德、英、法等几种语言的注释,又做了审订和补漏。(4)增补了车文博教授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04)《弗洛伊德主义新论》撰著的《导论》、《弗洛伊德略传》,作为学习和研究弗洛伊德文集的导引。

本套《弗洛伊德文集》分为12卷,各卷内容如下:

卷1《癔症研究》。此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是其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此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著作,此作于1901年被发表在杂志上,1904年出版了单行本,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

卷3《释梦(上)》。此卷收录《释梦》的前五章内容。《释梦》最初于1900年在莱比锡和维也纳出版,是弗洛伊德一生中最得意和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他在广泛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病人的梦的临床研究和有关梦的自我分析,深入探讨了梦的实质、释梦的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的心理等有关的重要理论问题。

卷4《释梦(下)》。此卷收录《释梦》第六、七章内容,以及《论梦》、《释梦在精神分析中的运用》、《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论梦》是弗洛伊德于1901年应德国一位编辑之约而撰写的,它以简洁的形式概述了《释梦》一书的基本观点和内容。《释梦在精神分析中的运用》是在《释梦》出版11年后发表的,它不是探讨有关释梦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专门研究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如何运用释梦的艺术问题。《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发表于1923年,此文不是对《释梦》一书的修正,而是弗洛伊德对该书问世20多年来一些想法的评论。

卷5《爱情心理学》。此卷收录八篇论文。1.《性学三论》于1905年发表,内容涉及“性变态”、“幼儿性欲”及“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2.《儿童性理论》于1908年发表,该文对儿童期的性表现,以及与其他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揭示了一些常见的但缺乏研究的儿童期性现象。3.《“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于1908年发表,文中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性的因素是现代社会文化危机、人的焦虑与神经症的主要根源,抨击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观,提出了改善文明与发展文艺的性本能升华作用说。4.《爱情心理学》共包括三篇文章:(1)《男人对象选择的一个特殊类型》(1910),主要分析了男人的性变态(或性倒错)问题;(2)《论性爱领域最普遍的衰退趋势》(1912),专门探讨了男人的“心理性阳痿”问题;(3)《处女的禁忌》(1918),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女性的“贞洁”问题。5.《论自恋:导论》发表于1914年,该文对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分别做了说明。6.《本能及其变化》发表于1915年,该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本能这一基本概念所涵盖的内容,使用这一概念所涉及的问题,如本能的原动力、目的、对象和来源,以及描述性本能的一般性质所采用的方法等。7.《压抑》发表于1915年,该文对压抑的本质、原因、结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8.《力比多类型》发表于1931年,该文从身体特征与心理特征相结合的观点出发,以力比多为基础,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并认为混合型远多于纯粹型。

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此卷包括三篇论文。1.《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分别就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诙谐与梦、潜意识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2.《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3.《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卷7《精神分析导论》。此卷仅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著作,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卷8《精神分析新论》。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1.《精神分析新论》完成于1933年,虽然是弗洛伊德在他1932年所做的演讲基础上成书的,但却是他在《精神分析导论》发表后经过15年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2.《精神分析五讲》于1910年首次刊出,是由弗洛伊德1909年应邀为美国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所做的五次演讲稿汇集而成,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精神分析运动史》发表于1914年,该文是对精神分析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4.《精神分析纲要》发表于1940年,它既是向读者介绍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指南,又是弗洛伊德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精神分析理论全面而精辟的总结。

卷9《自我与本我》。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1.《超越快乐原则》完成于1920年,弗洛伊德在这部著作中,修正了他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2.《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完成于1921年,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3.《自我与本我》1923年出版,书中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4.《抑制、症状与焦虑》出版于1926年,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1.《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年面世,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观点对戏剧活动所作的解释。2.《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年出版,它紧紧围绕《格拉迪沃》一书中幻觉与梦的关系,揭示了压抑、幻觉与精神错乱的起因、梦的形成与解释、性欲生活的作用、治疗心理疾患的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3.《作家与白日梦》发表于1908年,弗洛伊德在对创作与白日梦的关系作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其目的是在幻想中实现其未能满足的愿望。4.《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年面世,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和传记研究的方法,详尽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深刻分析了他的性心理历史的发展过程,着重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5.《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发表于1914年,该文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对米开朗基罗所创造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的解释。6.《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年面世,该文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和方法阐释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文艺创作的一篇心理美学的论文。7.《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发表于1926年,弗洛伊德在该文中指出,精神分析技术既不是神秘的、难以捉摸和掌握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卷11《图腾与禁忌》。此卷包含两部作品。1.《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该书由四篇论文组成,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2.《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由三篇论文组成,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揭示了上帝不是神,而是被后人神化了的人;它说明宗教问题并非神秘不可测,揭开宗教欺骗人的虚幻面纱,人们不难发现其真实本质。

卷12《文明及其缺憾》。此卷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1.《一个幻觉的未来》出版于1927年,主要讲了两个问题:文明的内涵及其同本能的关系;宗教的本质、演化及其作用。2.《文明及其缺憾》出版于1930年,书中弗洛伊德从文明发展与人性的本能之间的联系和对抗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对文明社会的本质、起源、作用和弊端等问题做了集中的阐述。3.《为什么有战争?》是1932年9月弗洛伊德就战争问题答复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他依据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4.《弗洛伊德自传》1925年面世,这不是描述个人家庭、生活和工作的一般性自传,而是一部精辟地总结精神分析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学术性经典,主要阐述了弗洛伊德本人在精神分析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此卷还附录了《〈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目录》、《弗洛伊德生平活动一览表》、《英汉人名对照表》、《英汉专业术语对照表》等。

《弗洛伊德文集》编委会

2014年4月1日 lfoY1kepV1ownbobKAvKevLsS08K0OCn6av7fv5nbVu9i3vk/DiJKZwd7wdlFv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