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圣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一座被征战千年的城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当一座城市同时成为三大宗教圣城,她注定拥有无与伦比的美。

这里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就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浓浓的厚重感。“神圣”之类的词语已经被来往看客们用滥,尽管它根本不足以形容这里的千分之一。单是冲着耶路撒冷,就值得你为她飞过万水千山。

古老的旧城被分为四个宗教与种族聚居区:犹太区、基督区、穆斯林区和亚美尼亚区。穆斯林区大多是做生意的阿拉伯小贩,人头攒动,好一副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犹太区则像是老电影里的西洋范儿。老城里那极为显眼的大金顶建筑是圆顶清真寺,被穆斯林认为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的地方。清真寺要求进入者衣着不得暴露,衣领要高,裤腿要长,于是乎穿着夏季短裤的各国男士们被迫用丝巾系在腰间遮住大腿,这些花花绿绿的临时长裙看起来难免有些滑稽。清真寺旁是耶稣十四站苦路,这是耶稣在世前最后一段路程,从定罪到被钉上十字架。老城街头常有朝圣者重走苦路。十公里之外的伯利恒是耶稣出生之地,一年四季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们。记得在易卜拉欣之家看到一本关于徒步旅行的英文书籍《耶稣之路》,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耶稣没有搭巴士,你为什么要呢?

橄榄山上的主泣教堂形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路加福音》提到耶稣走向耶路撒冷时,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山坡上是成片成片的墓地,望不到头,据说有数十万之多。这里是撒迦利亚书中说到的末日耶和华降临之地,因此犹太人总是希望埋葬在橄榄山。想想犹太人那超越千年的苦难,抑制不住的感伤情绪肆意飘散着。

万国教堂、客西马尼园、玛利亚抹大拉教堂……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聚集在耶路撒冷。也许再也找不出一个地方像这里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神圣建筑。不同文化、宗教、民族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差异,悬殊,矛盾,种种强烈的力量汇集在这座古城,展现出奇妙姿态。你可以在老城犹太区看见穿着考究的人们悠闲地品着咖啡,脚步声回荡在干干净净的古石板路上,六芒星旗飘扬在山丘之上;你也可以看见橄榄山上的巴勒斯坦社区里那些反以色列的墙壁涂鸦,垃圾乱扔污水横流,孩子们将Israel(以色列的英文)写在垃圾箱上,并愤怒地划上一个大叉。讽刺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橄榄山曾被约旦占领,阿拉伯人用山上的犹太人墓碑修筑道路和军用厕所,甚至不惜毁坏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墓地。风水轮流转,如今的橄榄山已被犹太人军队牢牢掌控,保护着祖先们的长眠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世代仇怨,何时才会结束呢。

犹太教中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圣城希伯伦位于30公里外,这里也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下车后,眼前景象让我大吃一惊,险些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萧条破败的街道,紧闭的店铺大门,在路上乱飞的纸屑,一片死气沉沉,透着股阴森。壮起胆子向前走了两步,天啦,一辆坦克从我面前开过,后面是以色列军队士兵们扛着枪跑步。我,我是不是赶紧开溜……

橄榄山上的圆顶清真寺,象征耶稣的眼泪。

若不是看见一波巴勒斯坦姑娘们淡定自若地向前走去,我敢保证自己铁定要钻上大巴打道回府。两条路开外是一处被持枪士兵严格把守的石墙城门。跟着巴勒斯坦姑娘走进关卡,穿过黑漆漆的城门,灿烂的阳光洒下来,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巴勒斯坦集市!满眼皆是逛集市的老百姓,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耳边是小商小贩们的吆喝和叫卖声,此起彼伏。仅仅一道石门之隔,里外是天壤之别,门内别有洞天,如此巨大的转变让我惊掉了下巴。

希伯伦是一座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混居的城市。整座城被分为两部分,一区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辖之下,二区则由以色列军队控制。双方时有摩擦,是非不断。关卡之外那片死城一般的废墟曾几何时是个热闹街市,在隔离政策下变成了“鬼城”。以色列军队严格控制着出入口,坦克和军队驻扎在隔离区外。但,这一切无法掩盖住城里那股浓浓的生活气息。生活区看起来依然是祥和、宁静的,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试图让巴勒斯坦人忘记城门之外那些持枪严守的犹太士兵们。尽管三不五时的小摩擦就可能带来令人悲伤的结果,平民百姓们仍在努力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这不禁让人想起马萨达。两千年前,犹太人最后的城堡马萨达在被罗马人攻破之前,近千名犹太人抱着“宁愿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的信念,在马萨达集体自杀。罗马人经过三年殚精竭虑而拓道攻下的,不过是一座空空荡荡的死城,和地上的九百六十具尸骸。从那以后,犹太人的足迹从迦南美地上消失,这些男女老幼以这般惨烈的形式上演了自己的最后一幕,用生命谱写一曲自由的赞歌。

为了应许之地,为了永不再陷落的马萨达,犹太人义无反顾地回到这片贫瘠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使两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不幸成为敌人。之后的半个多世纪是永无休止的巴以冲突,冤冤相报,恶性循环。如果有一天,双方仇怨得以化解,那位穿针引线者必配得上一座诺贝尔和平奖的奖杯——尽管诺贝尔和平奖已经为此送出了两座奖杯,真正的和平却仍未到来。这一天,会在何时呢。

为了永不再陷落的马萨达,犹太人义无反顾地回到这片贫瘠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 chqXxNdtft/qNjOCHbG/gVnDkXidyE1ZWNkJkD4SjYsxnhpYjFDRTeTn4ajJiC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