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条忠告 绝对不要对孩子说“看我不揍扁你”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打骂不能使孩子心服

孩子的天性其实是善良的,然而,由于受到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才被玷污。

我国民间有句俗话:“不打不骂,孩子就不晓得厉害。”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看我不揍扁你!”

简单、粗暴的斥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怀,反而易引起孩子的反抗。

我女儿在写字时,常常是趴在桌子上。我提醒了几次,她总是不听。有一次,我终于忍耐不住了,说:“如果你再不改正写字的姿势,看我不揍扁你!”而孩子在坐端正几分钟后,再次趴在桌子上。

回头想想,效果很不理想。而且,这样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你说这句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我有一位同学,现在是一家电脑公司的总裁。他小时候做事马虎,常弄坏家里的东西。有几次洗碗,一失手把一叠子的碗都打碎了。父亲听见碗打碎的声音,就厉声地责骂了他一顿:“连吃饭的碗你都拿不住,看我不揍扁你!”母亲也在一边帮腔。他心里很难受,觉得自己打碎了碗,已经很内疚很害怕了,而父亲还一味责骂他,于是对父亲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满与愤恨。直到长大以后,他一听到这句话,总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生活中由于父母一句过失的话、过火的责骂而使孩子感到绝望,甚或自杀,以及举刀杀死父母的事,亦时有所闻。

打骂没有起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现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父母责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他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日积月累的结果就是孩子越变越坏。

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很会做人。在与朋友和同事的交往中,他们热情周到、和蔼、不卑不亢。然而在家中,他们却不能妥善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问题就出在管教子女时斥责的方式上,不是失之过严,就是失之过宽。不是把孩子管教成了“小老实”或“木头人”,就是把孩子惯成了“飞天蜈蚣”。

家庭应该是抚平创伤的地方。可是,父母的打骂却在孩子的内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记忆。下面是一些孩子在遭到父母暴力手段惩罚时的心声:

一位16岁的孩子说:每次打我的时候,我都感到特别委屈,这对我简直是一场灾难。单就挨打所受的侮辱,我几年以后想起来都会浑身发抖。有时我这样想:要是他们以后再打我,我就立刻离家出走,在外面干上几件惊人的蠢事,说不定去犯罪。

一位女孩说:在我挨打受罚时,我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你们真卑鄙!为什么我偏偏碰上你们这样的父母呢?我逃到哪里才能躲开你们?好吧,等我长大了,也得让你们为我哭一场……

一位初中生说:打我的时候,我号啕大哭,咒骂世上的一切东西和所有的人。这样哭喊,我也觉得害臊,可我克制不住自己……不,我挨了打,也不会变得更聪明,更好些,而只会变得更凶。真想拿谁出出气……

听到这些心声后,父母们是否会有所触动?父母总以为通过打骂、体罚,可以让孩子变得听话、规矩、顺从,但事实上,他们只会变得抵触父母,他们总是在想着报复,想拿别人出气,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变得具有攻击性。同时,孩子也可能由此而变得冷漠、粗暴、冲动、缺乏自制等。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打骂和体罚使他们受到创伤并非来自于身体的疼痛,而是对他们自尊的伤害。 任何形式的体罚都必然对孩子的自尊产生伤害!

打骂孩子是无能的表现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懂事,需要父母的教导;他们难免闯祸做错事,也需要斥责,否则孩子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因此,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对孩子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的经历。中央电视台曾经举办过一次关于“父母是否应该打孩子”的公开讨论,邀请了一些孩子和父母,并且特别邀请了几位社会名人作为嘉宾。整个会场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坦率地承认自己在家打过小孩,其中包括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几位嘉宾也丝毫不脸红地承认自己在家打过小孩。唯独不赞成打小孩,并且也自称从不打小孩的只有著名演员宋丹丹。

心理学研究者曾对在家庭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小孩进行观察,发现从小在家庭遭受打骂的孩子都表现得缺乏同情心,经常对同伴吼叫、攻击和辱骂。当看到同伴受伤时,那些在家庭经常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与在家庭没有遭受父母打骂的另一组孩子相比,行为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后一组的孩子大多表现出关心、难过或同情心。而在家庭经常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却没有一个人哪怕一次表现出对受伤同伴的丝毫关心,相反,还对哭泣的同伴表现出恐吓、愤怒或不耐烦,乃至攻击行为。

这些孩子正是以他们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对待同伴的。有些父母可能不经常打骂孩子,但常常恐吓威逼、严惩重罚,结果同样会造就出缺少同情心的孩子来。这类孩子长大后在学习上较易产生认知上的困难,容易产生攻击行为,人缘也较差,容易沮丧。

同情心的缺乏往往代代相传。 现在的许多父母,童年时就是在棍棒教育下成长的,因此,当他们打骂自己孩子时往往理直气壮。缺乏同情心的父母会培养出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当父母教导孩子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这样教导下的小孩便会表现出与挨打孩子截然不同的行为和反应方式来。 t3LYIrJqo4JCcyOyLH0iyp22bXMGrle4f0QatMm6hX4bGWxNHAZnyW9VsEUuvj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